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客列车上的抢劫犯罪,不仅直接危害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破坏了作为国家经济动脉的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和整个社会治安秩序。笔者试通过对西南铁路旅客列车上抢劫犯罪特点、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严惩犯罪分子,维护正常的铁路治安秩序。 1993年1至10月,成都铁路局管辖内的旅客列车上共发生抢劫案件120起,占全局抢劫案件总数的41.4%。破获106起,较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泸州市抢劫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1-7月,全市共立抢劫案件403起,其中大案212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73%和94.5%,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分别为9.6%和23.1%,所占比例之高,是建市以来所没有的。403起抢劫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发案地区、部位上看,经济发达的市  相似文献   

3.
抢劫犯罪历来是打击的重点,经过持续的“严打”和专项治理,抢劫犯罪猖獗的势头虽有所遏制,但抢劫犯罪的发案率仍然很高,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的问题。为研究当前抢劫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我们从近两年来我市法院判处的抢劫案件中,随机抽样选择了100件案件进行剖析,这100件抢劫案件,既有发生在人口绸密的城区及城郊结合部,又有发生在偏远农村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100  相似文献   

4.
当前,金融体制的改革给金融行业带来了生机,各个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均在城乡各地开设了许多营业场所。但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如今银行营业场所的抢劫案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抢劫的手段越来越凶残,抢劫者也越来越狡猾,。   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发生的部分银行抢劫案件: 1999年 1月 25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信用社两名女员工在收营业款步行回所途中,遭持枪歹徒袭击,款失人亡; 1999年 7月 9日 12时, 2名男子突然闯进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大庆市分行景园储蓄所,趁 3名女员工吃午饭之机进行抢劫; 1999年 8月 11日上午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抢劫犯罪案件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危害。通过调查和分析,作者对当前的抢劫案件总结了它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990年本市抓获的大案作案人中,外来人员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绝对数比1989年上升21.8%。事实表明,外来人员犯罪已对本市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最近笔者调查分析了本市公安机关已抓获的191名外来人员犯罪的情况,其中有杀人案18起,抢劫案23起,盗窃案113起,强奸案16起。来自江、浙、皖三省的案犯有138名,占72.3%,而身份是农民的有128名,占92.8%。因此,江、浙、皖三省农民在本市进行犯罪活动的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银行(包括金库、信用社、储蓄所等等)储存有大量现金的金融要害部门的抢劫案件不断发生,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市“11·15”抢劫银行金库案件;广东省中山市“4·15”抢劫储蓄所案件;吉林省蛟河市“1·04”抢劫储蓄所案件;河南省睢县“6·15”抢劫...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 2 0 0 0年 11月 2 2日公布实施后 ,理论界关于如何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争论暂告结束。然而 ,法律永远是抽象的 ,司法人员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 ,不可能像使用自动售货机那样简单方便 ,而是会碰到大量疑难问题。仅以本院为例 ,在审理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抢劫案件中 ,有下列情节的 ,是否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论 ,还需进一步探讨。1.以收保护费为由 ,专门以过往客车的司机为抢劫对象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车匪路霸”强行向司机索要财物 ,如遭拒绝即当场实施暴力劫取…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 2001年3月至2004年2月期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新立乡那日吐村等几个村屯连续发生10余起入室强奸、抢劫案件,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犯罪嫌疑人夜间在各村屯流窜,并用随身携带的手电筒从窗外向屋内照射,发现男主人不在时,便破门进入室内实施犯罪行为。这几起恶性  相似文献   

10.
银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探讨侵害银行犯罪的特点、原因和保卫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从目前情况看,侵害银行的犯罪,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暴力抢劫比重较大。1986年,银行抢劫案占发案总数的47%,1994年发展到占66.4%。1994的1至8月份,则高达77.5%。一般来讲,银行抢劫案  相似文献   

11.
抢劫案件以传统方法侦破的难度较大,应积极探索信息化侦查技术的应用。数据挖掘就是侦破抢劫案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化侦查方法。基于抢劫案件侦查要素的分析,可将抢劫案件侦查中数据挖掘分为物品的数据挖掘、痕迹的数据挖掘、生物检材的数据挖掘和信息痕迹的数据挖掘等类型。数据挖掘应用于侦破抢劫案件的面向主要有:挖掘案件线索、确定侦查方向,挖掘证据材料、证明案件事实,挖掘侦查要素、确定并案侦查,锁定、抓捕犯罪行为人,等。在应用中,应将数据挖掘方法与传统侦查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才能充分发挥数据挖掘在抢劫案件侦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盗窃耕牛犯罪在周边地区的现状当前,农村特别是农村周边地区盗窃耕牛案件数居高不下,且团伙作案比较突出,盗运销多呈“一条龙”。仅以豫西某县为例,1994年1月份至1995年2月份共发生盗窃耕牛案件81起,盗走耕牛108头,占同期盗窃案件169起的47.9%;查获盗窃耕牛团伙7个,涉及成员26人,查明团伙盗窃耕牛案件33起,盗走耕牛69头,占盗窃耕牛案件81起的40.7%。其中位于周边农村的师岗、瓦亭两乡镇,1994年1月份至1995年3月份共发生盗窃耕牛案件57起,盗走耕牛73头,占同期盗窃耕牛案件的70.4%。如果再加上与其它县市毗邻的西…  相似文献   

13.
全国很多城市作出限制摩托车等特定交通工具通行的规定,俗称“禁摩”、“禁微”、“禁电”.其中摩托车受到的限制最为严重,表现出来的法律问题也最为突出和典型.“禁摩令”自公布以来,反对之声不断,尤其是摩托车主和摩托车生产厂家反对最为强烈.“禁摩”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如平等原则、行政许可、信赖保护等.但是“禁摩”蕴含的最根本的问题应是财产权的限制与保护问题.摩托车作为私有财产受到了特别限制,按照我国现有的财产征收理论无法对“禁摩”造成的财产损失予以补偿.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财产征收补偿理论发展比较成熟和完善,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论借鉴.财产权负有社会义务,但是当财产权承担的社会义务达到一定标准,构成特别牺牲,就必须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上出现了人、财、物大流动。从而,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盗窃、抢劫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加上广东毗邻港、澳,流窜犯罪和境外人员入境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案犯作案时间短,逃离现场快,给广东的社会治安和刑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刑事案件,特别是盗窃、抢劫案件的发生,及时抓获和打击现行犯罪分子,这是当前刑侦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技术预防的概念及其在刑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是当前法院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东港区法院对100起1998年前立案执行、目前仍未执结的积案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久执无果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观念差对法院判决 ,许多当事人抱着“我不执行 ,你能把我怎样”的心理 ,挖空心思逃避执行。有的一看法官上门执行就避而不见 ,甚至远走他乡。在100起执行积案中 ,被执行人逃避债务、下落不明的占16 %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人员来日照开公司经营而发生的纠纷 ,案件判决后人去楼空 ,无法执行。此外 ,还有的当事人采取隐藏、转移、变卖可供执行财产的方法逃债 ;也有…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对“携带凶器抢夺”的两种情形明确界定为抢劫罪。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携带凶器抢夺”的适用存在困难和分歧;因此应正确对“携带凶器抢夺”予以定性,并正确适用其构成抢夺罪、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某市一酒家店发生一起抢劫案,有群众见义勇为向百米外的交通警求援时,交通警说:“这不是交通事故,我们管不了”;到刑警队后,刑警又说:“这我们只管千元以上案子,你去派出所报案吧”某群众赶到两公里外的辖区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再赶到现场时,抢劫者早已逃之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的影响,农民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找出不同时期和不同时间内农民犯罪的主要原因。一、农闲时易发案件的主要原因 通过多年来对农民犯罪统计的情况看,农闲时节发案数占全年发案数的80%左右,其中盗窃、伤害、抢劫案件较为突出,其原因是: (一)农忙时农民经常起五更搭黄昏,疲惫不堪,故农民犯罪分子作案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而农闲时多数农民则整天无事可作。人闲生是非,充足的时间为他们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从受害者被侵袭的原因分析,农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出租车营运行业也飞速成长起来,同时以出租车司机为侵害对象的抢劫案件急剧上升。抢劫出租车犯罪案件已成为我国城市里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发案率高的一类案件。为了掌握当前抢劫出租车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开展打击和防范工作,必须就此类案件的特点和防范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齐某抢劫案为切入点,对于实施盗窃时以暴力抗拒抓捕而转化为抢劫罪这一规定进行反思。认为抗拒抓捕中的“抓捕”之暴力必须以制服犯罪嫌疑人为限度,如果是为了过度伤害犯罪嫌疑人的“抓捕”,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反抗。进而对逆防卫行为的刑法正当性进行深入分析,用法律的利益平稳原理来确立逆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并提出逆防卫制度设立的可行性,最后,用逆防卫理论来分析齐某抢劫案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