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以前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管理人体器官劝募移植工作;2012年中编办批准成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隶属中国红十字总会负责全国器官劝募宣传登记、捐赠分配、救助奖励、缅怀纪念与信息提供等相关工作。2013年8月国家卫计委下发《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两部规定特别设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务,明确排除长期由社会工作师、志工来担任器官劝募协调工作,但矛盾的是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有器官劝募移植的业绩压力,若18个月没有从事任何器官移植手术,将会被撤销资格。文中先以各省市、各医疗系统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合纵连横现象来探索器官公平分配问题为开场,再以具有医护背景人员担任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能否有足够能力承担临床器官劝募工作,其中护理师、社工师与心理师在医院工作中存在部分职务重迭现象,这对劝募工作是否有益进行探讨。论文重点分析社工师在面对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移植医疗团队、潜在器官捐赠家属与受赠者四方是否能充分展现自身专业协调能力。文中以亚洲器官劝募率最高的台湾佛教慈济医院为研究案例,希望藉此成功经验建议国家卫计委、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必须重视社工、志工在器官劝募团队的绩效,并纳入下阶段研究修法保障社工工作权益的立论依据。论文最后以世界四大人体器官来源制度的法源来评论中国该走向那一套制度,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度并准备好相关制度的配套,才能更有效地运作全国器官捐献与分配工作。  相似文献   

2.
供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医学界公认的问题。但有许多志愿者捐赠器官的心愿难了,这种矛盾呼吁立法的完善。我国器官捐赠立法应提高层次,规定若干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脑死亡、尸体捐献、器官移植技术的安全操作、供体器官的医学卫生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适应我国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需要而出台的一部行政法规,是目前而言我国效力层次最高的器官移植法,其出台将我国器官移植工作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立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但伴随着我国器官捐献移植工作新形势的出现,该《条例》已经面临诸多挑战,与我国器官捐献移植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为此,需要及时对该《条例》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推动我国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面临器官供应短缺的困境,以至于出现了器官买卖黑市,甚至强迫器官买卖等犯罪行为.世界各国在器官捐献的同意制度上,有推定同意与明示同意之分,推定同意包括“纯粹的推定”,“可推翻的推定”及“部分推定”等不同类型.我国立法应吸纳推定同意制度中的一些做法.人体器官的买卖应被禁止,但是对器官捐献者进行补助和激励,却是立法上应当鼓励的.关于死亡标准问题,我国立法既要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器官移植.为了使我国走出器官短缺的困境,我国应建立器官协调员制度,明确捐献意愿的载体,加强器官捐献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界大多认为,犯罪后捐献财产不属于立功,不能获减轻处罚。本文认为,犯罪后捐献财产符合立功的本质特征,应属于立功的情形之一。将犯罪后捐献财产作为立功情形之一并不违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的平等是指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实质平等)。将犯罪后捐献财产作为立功情形之一是继承和发扬古代赎刑中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一个新发生的案例出发,讨论了与之相关的组织他人出卖器官的行为、未经本人同意而摘取他人器官的行为--l-~g触犯的罪名,并对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的合理性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1.“停止住房无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辽宁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辽政发[1999]1号)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辽宁省城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停止住房无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即改革住房建设投资、分配体制,改变过去国家或单位统包的投资方式,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新的投资体制。“停止住房无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当地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学弱嵌入性理论分析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各类因素,发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缓慢、落后的文化习俗观念和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梯度实施是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主要因素.贵州省应从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保健意识、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打造促进妇女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等方面确保妇女健康资源的有效获取与分配.  相似文献   

9.
利益获取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经济利益的获取即是其动力核。不同的经济分配制度,经济交往中利益的非公正性获取必然导致心态的不同变动,甚至心态失衡。因此要搭建有效的操作路径,调适经济利益的分配,促进经济主体的心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捐献本质上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和第三人利益合同。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单单是一种公益行为,它还会在多方当事人之间形成各种法律关系。志愿者尽管基于身体权可以撤销赠与,但由此造成患者的损害应由志愿者承担。我国应加快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专门立法,通过法律对失衡的利益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服刑人的结婚权应当予以保障,可有条件地允许服刑人与配偶同居。服刑人的受教育权应予保护,但应考虑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服刑人享有有限的隐私权。在不违背有关法律和影响监管秩序的前提下,应认真对待服刑人行使生育权的要求。应通过完善有关立法,适当允许服刑人行使器官捐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恶势力中的恶势力犯罪集团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进阶过程,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颇多相似之处,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处于高级形态的犯罪集团,因其具有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对其单独进行了规定。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在组织化程度、暴力程度和表现形式、经济利益获取和分配、危害后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司法实践中,对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社会性质组织要进行准确的区分,并在各自刑事责任范围内定罪处刑。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而对于“捐献时间、分享快乐“来说,2005年10月23日还是她的诞生之日.   ……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津补贴是公务员在国家规定的职务工资、职级工资外的工资收入,从大部分省份情况来看,这部分工资收入已经占到了公务员收入的主体部分(王学力,2006)。2007年后,各省市都按照规定清理规范了各种津补贴,基本统一了同一地区不同部门的公务员收入水平。但是由于国家在津补贴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从现状来看,地方财政实力以及地方政府决策者的工资分配偏好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务员津补贴水平最大的因素(熊通成,2010),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的分配决定了诉讼的成败,由于我国目前产品责任法还不完善,在产品责任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还很落后,导致处于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护。文章分别从理论上、立法上和司法上三个方面就产品责任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26条正式确定了分配方案异议之诉制度,对当事人、管辖法院、起诉期限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形成了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基本轮廓,但该条规定仅是概念意义上的界定,对具体程序规定则付之阙如,导致实务中应如何运作该诉讼制度存在很多盲点。而参与分配制度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将会越来越频繁。本文立足实务,以厘清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运作规则为目的,从立案、审理到判决等方面进行了论证。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是解决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权利冲突的诉讼程序,属于形成之诉。只有取得执行依据或具有优先受偿权,并被执行机构列入或者准列入分配方案的债权人以及债务人才可以提出本诉,未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可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对崇祯帝朱由检而言,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的前半个月,是艰难的时日,除了征调各方武装讨贼护主,还得筹措军饷。办法之一是,凡在押的犯罪官僚,可捐献军饷来抵罪;办法之二,凡是皇亲国戚、高级官僚,一律按照官爵高低捐献军饷。  相似文献   

18.
明确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在国家赔偿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无疑是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的一大亮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案件在一般情况下适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此无疑与现代举证责任分配之基本理论相合。同时,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亦考虑到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能力之差异,从而加重了特定情形下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此外,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应当扩大到因赔偿义务机关办理案件的程序不完备或因受害人人身自由被限制导致赔偿请求人无法证明的所有事实。  相似文献   

19.
《哥达纲领批判》是社会主义分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其关于分配的构想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配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分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有机耦合,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保民生,民生得到保障后又积极作用于经济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分配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还要与时俱进完善分配制度、创新分配模式,更要注意构筑好分配模型,用系统的观点做好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有机高效的分配模型对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国家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现行《刑法》规定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司法实践中,需严格把握本罪的构成要件,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进而合理施以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