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6年1月13日,根据同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停战令的规定和《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在北平正式成立。作为调处国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监督执行机构,军调部在其存续期间为调停国共军事冲突、缓和中国政治紧张局势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2.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又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面对这种形势.中共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议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规定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定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和《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同时还签发了《关于停止国共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根据协议,在北平设立军事  相似文献   

4.
胡飞 《党史博览》2010,(5):27-28,53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盼望中国从此走上和平建国的道路。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并未能阻止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张群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后来又达成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声称要谋求国内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却在和平烟幕的掩护下,加紧军事部署,制造军事冲突.美国政府为了扶持蒋介石集团,于1945年12月15日任命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特使,以“调处”中国内战的名义来华.针对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政治谈判,国共双方代表达成有关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履行停战协定的机构,设立三个委员,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美国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按照三方协议,军调部受军事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的领导.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和美国代表饶伯森进行三方谈判,调处国共间的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览》2001,(1):56
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执行停战协议的机构。军调部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各派一名委员组成,我方代表是叶剑英。当时,耿飚担任我方代表团的交通处长,需要多方收集有关资料和情况,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国民党打交道,但他竟和这些特务交上了“朋友”。 为了监视我方人员,国民党特务密布在军调部所驻的饭店门口和一楼、二楼的走道内,连我方的汽车司机也大都由特务  相似文献   

7.
1980年6月25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关于在全军有关大单位成立元帅传记编写组并展开工作的请示报告,经胡耀邦总书记批准下发。叶剑英元帅传记编写任务由军事科学院负责完成。7月9日,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收到文件,阅读完后,他立即批示:“提议:请政治部研究,提出方案(宜快不宜慢)报常委审决。”对于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叶参座”,宋时轮是非常熟悉的。1946年初,国共双方正式签订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后,由美国出面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在北平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当时,叶剑英任军调部中共代表,宋时轮任中共…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内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了谋求和平、停止军事冲突,在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之后,酝酿成立了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停止冲突与恢复交通三人军事小组及其领导下的调解处理上述具体事务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毛泽东果敢赴陪都重庆,促和平谋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和民主,医治战争创伤。  相似文献   

9.
陈毅元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对他的传奇生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他那豪迈爽直的性格、说话掷地有声的风采也极为倾倒、赞叹。中国老百姓是这样,外国人也同样如此。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记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就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密令“三军”以海陆空三路大举进攻解放区。一时,战火遍及11省,侵占解放区城市31座。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实行了坚决地自卫还击。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为了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同年12月27日,中共代表团首先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关于无条件停止内战的提议》草案。12月31日,国民党当局被迫表示同意就停战问题与中共谈判。经几度商议,1946年1月7日正式成立了由马歇尔、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参加的三人军事小组。在三人军事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1月10日,国共双方分别发布了停战令,并于1月13日午夜起生效。为了监督停战令的执行,军调处向各战场派出了停战协定执行小组。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签署公布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命令》等4个停战协定,为监督和保证停战令施行,同时商定在北平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军调部设3个委员,国民党方面的是郑介民,共产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为争取实现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达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1945年10月10日,与国民党签定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军事三人小组,于10日达成发布停战令的协议。同日,在北平正式成立有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个军事调处执行小组、以监督处理和协调各地国共两党所属军队之间的冲突,检查停战协定的执行情况,中共方面抽调部分同志在北平经过短期学习和准备后,被分配到军调部东北执行小组,于4月2日飞往沈阳。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13.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14.
马歇尔来华后,曾经推动国共两党相继签署了停战、政协和整军等重要协议,从而使中国一度出现和平民主发展的前景。然而这一线希望,很快便因东北再度燃起大规模内战之火而破灭。通过进一步研究马歇尔在解决东北内战中的态度和奉行的政策,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东北内战爆发及马歇尔调处失败的原因。 (一) 从1945年11月中旬开始,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研究,实际上为马歇尔制定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公式:促使国共在华北停战——为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实现由国民党统一中国。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中向东北运兵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从马歇尔调处中包含着限制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发展这个意义上说,促成华北停战,就是为帮助国民党向东北运兵创造条件;而美国希望的中国统一,其目标包括将苏联从东北排挤出去和限制中共在东北发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随后,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与两国三方(即中美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相应的协商机构则有三人军事小组、军事调处执行部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07,(6):28-2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按照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达成的停战协定而于1946年1月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它是1946年1月7日成立的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马歇尔"军事三人小组"的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初,国共两党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签订后,国民党政府自恃有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不断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战火从东北烧进关内,中国上空再次战云密布。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经过共产党的一再敦促,蒋介石宣布从6月7日起东北暂时停战15天。消息传出,举国关注。上海各界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我们要的不是15天的和平,我们要永久的和平。”与军事进攻相呼应,国民党还加强了对其统治区人民民主力量的镇压。但是,反动派的横暴不仅阻止不了人民的正义行动,反而更加激发了人民反内战运动的发展。同仇敌汽,声…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月,国真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并组成了由国、共、美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三人小组”。2月初,为欢迎美方代表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到延安,中央决定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抽调500名年轻、精干、军事姿态好的官兵组建仪仗队,这是我军最早的仪仗队。仪仗队分三个连队,由该旅团长罗少伟、团政委魏志明分别任仪仗队队长和教导员。仪仗队组成后,从驻地南泥湾开到延安,驻扎在延安机场桥口附近,进行紧张的整训  相似文献   

19.
1946年 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命令,时任冀察热辽军参谋长的李聚奎被调入北平军调部工作。   1月 15日,北平军调部中方交通处处长耿飚奉命乘军调部美国方面提供的军用飞机,专程赶往张家口和承德接罗瑞卿和李聚奎。 在赴北平的飞机上,耿飚向李聚奎介绍了军调部的情况。他说:“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关于停止 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设在北平,由国共双方和美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其中,美方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我方代表是叶剑英。”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我方在军调 部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20.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