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东省成武县的广大农村,村有村碑,户有门牌,街有标志。农村地名的管理达到了城市化、规范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过去,成武县地名管理体制理得不顺,地名标志由成建部门管理,门牌由公安部门负责。由于政出多门互不通气,导致了管理的混乱,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舌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县委、县政府在省民政厅和地z民政局的业务指导下,着手治理整顿。他们首先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地名工作同发展经济的必然联系。其次成Z了由常务副县长、民政局长、公安局长、建委主任、地名办主任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09,(12):45-45
山东省诸城市民政局刘炬认为,新农村建设对地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成为地名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领域和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全国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经验交流会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要在地名管理部门建立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包含地名、区划、界线信息的基础地名数据库,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地名数据库建设,在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杨应楠 《创造》2001,(7):13-14
城市化问题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前,一度过分地强调我国的特殊国情,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社会主义国家似乎不受这个规律的约束,因而在政策和实践上重视农村而不重视城市,重视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化,甚至采取抑制城市发展的方针。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后来的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到农村不在城里吃闲饭等等,都是忽视城市化的表现。因此,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一个指导城市发展的方针。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到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才提出…  相似文献   

5.
水文结合修改(湖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指导地、州、市、县制定地名管理法规的实践,对制定地名管理法规时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地名管理办的“行政主体”问题地名机构是地名管理的“行政主体”。不过,现有的地名管理法规大多数是在地名普查、补查时期出台的,而当时的地名管理机构(各级地名委员会)是临时的协调机构,不具备行政职能,因此,制定地名管理法规时不可能明确地名管理中的”行政主体”。这就自然地在地名管理法规中出现诸如”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可以交地名机构或管理地名工作的单位承办,也可以交其他部门承办”…  相似文献   

6.
张兆江 《群众》2012,(7):31-32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竞争力、释放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纵观当前农村基层发展现状,土地流转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有偏差,总认为进行土地流转是要收回或调整他们的承包权因而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劳动力“三多三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呈现女多男少、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指法定的或未法定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当今社会,地名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被人们所认识,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起来。地名管理工作的总量加大了,内容增多了;但是另一方面大多数地区没有把地名管理工作列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上地方财政普遍紧张,致使地名经费相对逐年减少,有的地方干脆革除了地名资金调拨项目。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日益严重的地名经费紧缺问题呢,笔者认为,目前可采取的一个办法是发展地名经济。发展地名经济就是变传统地名工作的无偿服务为部分的有偿服务。其可行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大冶市通过制定《大冶市地名管理办法》、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健全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机构和制定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方案等途径,大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建设。具体做法:一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的地名以及俗字、俗音、外文拼写等不规范地名的清理和标准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政区管理工作即由民政部门主管的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基层政区的管理工作包括基层行政区域的建立与撤销、政府驻地的迁移、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与边界纠纷的处理以及地名的命名、变更与管理等内容。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很但是在基层,一些单位和领导则往往忽视这项工作,或做此项工作时缺乏严肃性,随意性比较大,因而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作法:比如有的乡政府的驻地没有任何报批手续就被人为地搬迁:乡改镇个知是行政建制的变更,还是牌子、章子的更换;除城关镇外,没有一个镇有正式的街道名称,居民称谓地名仍停留于习惯性叫法;…  相似文献   

10.
推动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规范农村地名工作十分必要.目前河北省城乡地名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名管理工作还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标、地名标志密度低、服务水平跟不上,文化品位低,满足不了农村人们相互交往和生产生活需要等问题.要把农村地名管理工作抓上去,必须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形象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抓好农村地名规范和标志设置,为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纪念塔”是贵阳市内一个老地名,现在不但还在使用,而且是几条大道交叉的繁华之地。但是,有点奇怪的是,今天的贵阳人,来往此地一千遍,都没有看见半点“纪念塔”的影予,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地名的来历,竟然从来没有想到要打听打听:塔在哪儿?纪念谁?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在驻点调查工作中发现.不少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缓慢,每逢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民主生活会.几乎清一色是老龄党员.党支部成了“老人会”,缺乏朝气和活力。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发展新党员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时发展新党员工作不重视.以致有的村党支部连续多年没有发展党员;  相似文献   

13.
道德动态系统与伦理学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伦理学研究中似乎有许多忌讳,体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究其认识原因大体有三:一是认为体系问题不成其为问题,对现行体系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满足;二是认为体系问题太难,在没有对具体道德问题研究透彻之前谈体系问题为时过早,甚至是自不量力;三是体系问题研究有风险...  相似文献   

14.
经对湖北省咸宁地区民政战线的调查,笔者感召当前福利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较多,不能不引定主意。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到位。认为搞市场经济,没有必要抓总是政治工作;经济方面任务重,民政工作多,没有精大吼思想政治工作;工作难度大,没有办法抓思想政担L作。2.队伍不得力。有3个“不”字:人员不齐;在调查询87个福利企业中,仅有专职政工干部45名,有扩g有政工干部,但兼职过多,也无力顾及政工工作;8贵不高;相当一部分政工干部年龄大、文化低、身付定,缺乏现代经济管理经验,威信树不起来;队伍不急,有一首顺口溜:“十…  相似文献   

15.
困扰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六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扰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六大问题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朱林兴现代化与城市化具有内在联系。现代化是目标,工业化是动力,城市化是载体.中国总人口的80%在农村,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取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1949年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还有80%左右的经济生...  相似文献   

16.
地名管理既是社会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当前,地名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民政部门如何才能搞好地名管理?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苦,不宜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不全面。这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可以搞,应该搞,而且很迫切。很迫切有以下理由:从消费情况看,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因为欠发达,群众收入少,每年生产的东西,很容易用光。如果年复一年,收入多少用多少,没有节余和积累,在即将到来的白发浪潮冲击下,如何保证占总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老年人安度晚年?所以,愈是经济欠发达,社会养老问题愈突出,养老保险工作愈迫切。从心理状况看,人们都有防老要求。养儿防老是沿袭几千年的老…  相似文献   

18.
李锡伟 《公安研究》2012,(9):15-20,86
摘要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不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广州市提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对现行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是:创造包容流动人口的环境,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治理机制,健全流动人口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流动人口的均等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07,(11):16-16
现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现有文化设施及其他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农村文化设施基本都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有的干脆就设在乡(镇)政府大院里,农民进不去,文化送不出,导致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二是乡镇领导及文化部门不注重开展文化下乡(村)潘动。三是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符合农民生活经验和欣赏情趣,指向农民接受动机和审美期待,能很好地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20.
郭庆宾  李凡 《传承》2014,(2):114-115
农村家庭劳务输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了解我国农村家庭进行劳务输出的现状,分析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所产生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贯彻国家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