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办互动     
加快我省农村扶贫机制创新“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还可以培育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建议:标本兼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治标”即现阶段要组织好劳务输出,“治本”即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加大外出务工的组织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外出…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经济现状导致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三农”问题最根本的症结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存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消化、转移农村庞大的人口两大难题。对农村地区智力反哺,是长效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智力反哺的具体办法是在财力支持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有志于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大力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论及“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时,用两句话概括,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是我党最早自觉认识“三农”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光辉典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对我们探索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社保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社保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保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个人账户、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规范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农村的社保问题。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我们党重视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四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在中央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下,粮食连续几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明显加强,“三农”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特别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将“三农”工作列为各项工作之首.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赣鄱大地农村面貌和基层民主建设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三农”问题中,有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却又长期得不到重视,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即农村群众的“出行”问题。农村群众的“出行”即农村运输,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服务于“三农”,是解决农村人流、物流问题的关键所在,与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像所有“三农”问题一样,农村群众出行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农村群众出行难,难在何处(一)交通条件滞后,群众出行难。如地处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大部分村寨山高坡陡,弯大崖深,交通十分不便。据统计,至2004年,全州共…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进程中,我国面临多重数字鸿沟。其中,我国的城乡数字鸿沟具有“三农”问题的特殊背景。三农问题是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鸿沟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为防止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我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城乡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投资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农户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业、非农产业及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优化农户投资结构,使农户投资结构更为合理,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投资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影响了农业、非农产业及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投资结构进行测度,分析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对优化农户投资结构,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志胜 《中国发展》2012,12(1):56-60
欠发达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出带来的人力资本短缺、建设资金匮乏、社区认同弱化以及社会资本流失等问题致使其社区建设深陷困顿。该文提出只有重构适应社区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健全投资机制,重塑农村社会资本,再造农村社区认同,才有可能打破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文从四川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出一些共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羽新 《桂海论丛》2011,27(3):32-36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骨干力量。福建省南平市通过下派村支书,以"制度创新"为载体、以"先进后退"为路径、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主要手段、以创建"一套好机制"为目标,采取"合力推进"的方式,有效地改善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结构,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后备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伟忠 《桂海论丛》2005,21(6):52-54
市场经济的深化、农业的弱质性特征、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要求、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需要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但是,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构建具有投入稳定、责任明确、决策科学、组织合理、监督有力、运行顺畅、供给有效等特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颜广明 《桂海论丛》2011,27(2):58-6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先后颁布七个"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确保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体面的工作和生活;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保障和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李光炎 《桂海论丛》2004,20(2):53-56
中央一号文件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光辉思想,这即是针对当前"三农"形势提出的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破建设小康社会难点的务实对策.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以人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新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旷红梅 《桂海论丛》2012,(3):121-124
农村经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当前改革农村金融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二者互不协调、互相抑制的现象.对此,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给予解决:优化农民投融资环境,强化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功能;优化农贷政策,强化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功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强化协调发展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