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应该研究什么是群众。  相似文献   

2.
陈平  刘景录 《奋斗》2006,(8):31-31
桦川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深入了解群众想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构建了一条畅通的“舆情通道”,也开通了一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绿色通道”,使解决群众思想和实际问题找到新的结合点,创新了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横》2011,(10):66-66
喀左县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从"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党组织和党员应该做些什么"出发,紧紧围绕推进县委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建立起县委、基层党委、基层支部和党员"四级联诺"机制,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制度化、常态化,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先争...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上饶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联户帮困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干部主动适应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利用夜访与群众攀亲交友,结为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按正常上班时间,白天群众都到田地里干活了;等群众收工回家,干部们又下班了。干部和群众很难见上面,群众有什么困难干部不知晓,乡里有什么工作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根据群众的作息时间开展工作。"玉山县六都乡负责人介绍说。  相似文献   

5.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6.
王彦生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在位时让党员干部由衷敬佩,离世时让群众洒泪相送。他走了,没留下什么临终遗言,留下的是“山生”博客和大量工作手记;没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留下的是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的身影;没留下什么丰功伟绩,留下的是被众多党员干部群众称颂的口碑。  相似文献   

7.
爱民要诚。与群众相处一定要以诚相待、以诚待人,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拥护。在工作中,把群众当成自家兄弟姐妹,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什么工作做不走的。  相似文献   

8.
冯兴忠 《当代贵州》2014,(12):23-23
正从焦裕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焦裕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品质,怎样做才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大关于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说法,指出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对于政党来说, “群众党”是一个很要紧的概念,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党敢公开声明自己是不代表群众的.但是, “群众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政党的阶级性(代表广大劳工群众)、群众性(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与包容性(包容社会各阶层)的高度统一.文章从党的二大说开去,试论“群众党”的当代意蕴以及对新时期党建与党的群众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4,(20):54-55
正贵阳市南明区推行"实事领办"工作法,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服务手段。"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工作理念,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最需要"落地生根"。贵阳市南明区创新工作方法,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推行"实事领办"工作法,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  相似文献   

12.
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靠什么?如何使群众工作真正增活力、强能力?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论用人导向     
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实质上是向群众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他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用人,从根本上说,它包含了对个人的价值认可、肯定和褒奖,因而使用人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用一个作风正直、品德高尚、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就等于举起了一面好的旗帜,可以激励更多的干部奋发进取;用一个作风不纯或作风不正、人品和能…  相似文献   

14.
边凤秋 《求贤》2010,(4):24-24
一、加强领导。树立干部形象。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是关键。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亲民、爱民,弄清楚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树立务实形象。党员干部要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兵团党校学报》2012,(6):72-72
谋划发展与改革,是为了让群众更多受益。李克强12月19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时如是强调。他表示,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有什么困难;走进群众,倾听群众有什么期盼。促发展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群众受惠;改革也不能只讲大道理,要弄清楚群众真正希望改什么、怎样改。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30):7
"我这个人,就适合在老百姓堆里,离开老百姓心里就没底",周恩义在报告会上的真情告白,揭示了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这一历久弥新的工作"法宝"。正是立足群众这个出发点和归宿点,他才会钻猪圈、下农田、蹲大棚、常唠嗑,了解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明确自己该宣传什么;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1日,在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我们村107名党员参加了投票,我以满票当选为党总支书记。至此,我被镇党委任命为大韩继村党总支书记刚满一年。满票既是村里党员对我莫大的信任,更是党员对我莫大的期待和鼓舞。总结这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也没有向党员群众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党员群众却对自己如此信任。我想最重要的可能有这么几条:一是立心要正。就是什么事都要先考虑群众的利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9):18-19
倾听群众呼声。既要广泛深入,又要理性分析。倾听群众呼声,要求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接触普通群众,真正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如果长期足不出户、端坐机关,或者深陷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之中,那就会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听群众在想什么、议什么、盼什么。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党建》2012,(11):28-29
为了提高村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关庙镇积极探索以“日常工作考核、年度目标考核、群众评和领导评”为主要内容的“双考双评”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工作“考什么、怎么考?评什么、怎么评?考评之后怎么办”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0.
观点     
《廉政瞭望》2012,(6):10-11
改革的“群众标准” 今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70次“改草”,改革已成各界人士的共识。《长江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童认为,对群众而言,改革使他们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