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地球和平共处的人文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一“盛世危言”以来,大量的生态文艺纷纷上场描绘“春天的寂静”,“大地的反扑”,以及人工养殖的“九孔千疮”,徐刚于1 995年发表《中国:另一种危机》———当代第一部将环境问题置于社会—自然生态框架内讨论的非学术性著作之后,继续着他为孤苦无告的大自然频频呼吁的创作生涯,于1 997年出版了六本关于生态保护的报告文学集《守望家园》,以他诗人敏锐的直觉,始终贯穿着一条“绿色的情感纽带”,迫切地向着“自然”忏悔,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灵万物的体贴,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虑,对宇宙间生态平衡、秩序和谐…  相似文献   

2.
梁琳 《前沿》2014,(21):86-87
近代以来环境问题凸显并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本位主义”人手,阐述现代环境法的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德敏  孙玉中 《求索》2013,(7):101-103,31
面对全球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基于各自实践和理论困境而无能为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环境伦理,体现了环境正义的要求,符合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愿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接受。虽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目前在理论中尚存缺陷,在实践中仍面临困境,但在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环境治理主权让渡、创设科学民主化环境治理机制以及充分彰显环境治理科技功效等手段,弥补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不足之处,奠定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伦理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环境文化包含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观念、理念等,是建设可持续社会的文化基因。环境文化旨在使人类树立牢固的环保理念,并通过文化的内在力量规范人们的生产、建设、消费等行为,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环境文化通过建立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环境伦理,对现存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方式、资源稀缺等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从观念上破解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引导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走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今生态文化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还在发展与构建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已成为制约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俊  王强 《前沿》2008,(12):153-155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选择,这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营造了“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必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8.
整合与超越:论新生态伦理观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明 《求索》2008,(1):141-143
生态伦理学是人类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出现的一门伦理学的应用学科,它对传统伦理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一方面是其拓展传统伦理学理论思维的标志,另一方面它也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在我国的现实当中,要发展生态经济还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次,我国生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法律保障机制显得捉襟见肘,必须进行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创新,而生态经济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的创新首当其冲的是其理念的创新;其次是立法目的的创新;再次是法律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谢斌 《前沿》2003,(8):123-125
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要保持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就必须重视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本文将从影响西部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开始 ,分析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并提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生态主义已然迈入“中国时刻”。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只是环境问题成因之所在,同时还是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之所在。换言之,在世界环境政治与治理的舞台上,中国已从幕后走向台前。“中国时刻”并不等于“中国时代”,更不是“中国霸权”。在可预期的将来,中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性作用,将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国内生态环境困局的积极与成功应对。  相似文献   

12.
崔朝晖 《前沿》2011,(20):194-196
只有从思想文化的层面解决问题进而普及生态意识,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文化和生存发展模式,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化素养内涵以及目前的生态状况进行论述,认为培养全民的生态文化素养,让全民共同自觉地参与环保运动,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意识和伦理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意识或人类的整体意识是人类意识的进步和升华。对人类整体意识的研究和探索是建立新的人类文明的需要,正在兴起的普遍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伦理都是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发展或持续发展出发,来研究、探索和阐述人类的整体意识的,或者说它们的研究都体现了人类的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前沿》2009,(5):96-99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被严重破坏,作为社会主体的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先对企业的环境责任进行界定,进而对我国环境破坏与企业忽视承担环境责任的现状及原因进行阐述,并进行思考提出建议,最终促使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客观上推动环境立法的发展,也把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融入到环境立法之中。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环境立法的保障与支撑。故此,我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统领下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利益平衡,需对生态补偿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阐明生态补偿的内涵,分析生态补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构建可行性的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润秀  刘金龙 《前沿》2004,(9):169-171
在研究人类怎样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克服“生态中心主义” ,最终走向环境伦理的命题时 ,就必须对这两种思想进行剖析 ,以明确科学的环境伦理思想 ,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交易费用、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以及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它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产权制度安排,要克服滥用资源的特权和“第三方付款”现象。在宏观调控管理制度的安排上,要解决制度缺位问题,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和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康适宜的文化环境,本文论述了初级阶段文化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营造和构建初级阶段文化环境,以便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丛霞 《长白学刊》2005,(4):103-105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技术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要求.生态文化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两种文化融合营造了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