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旻利 《人民法治》2018,(12):29-30
随着中国企业涉外业务量的提升,各类涉外商事争议持续涌现。在相关的争议解决过程中,不少涉外案件的当事人双方均选择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在该类国际仲裁案件中,中国律师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充当中方当事人与国际律所之间的桥梁,也开始以主办律师的身份主导整个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仲裁与中国内地仲裁在许多方面均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仲裁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境外仲裁的案例,可能产生于中国公司与境外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签订的涉外合同以及中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签订的非涉外合同之中。由于涉及跨境问题以及涉外性界定,本文首先探讨"仲裁地"和"涉外"的法律含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经常需要考虑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仲裁机构选择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彭飞 《法人》2015,(2):80-81
与国际上最先进的一些仲裁规则比较起来,中国只有一步之遥。尽管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受制于中国的仲裁法规定,还是无法突破2015年1月10日,"2014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会场)"在京召开。下午的"商事争议解决新动向"环节,多位嘉宾指出国内仲裁应多借鉴、多吸收国际仲裁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将有利于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国际贸易秩序的规范化。2014年11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或"CIETAC")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仲裁规则,并于2015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09,(4):F0004-F0004
国际仲裁不乏中国因素。中国律师掌握中国国情,能够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发挥独特优势,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法律服务,拓展业务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9,(5):F0003-F0003
国际仲裁不乏中国因素。中国律师掌握中国国情,能够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发挥独特优势,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法律服务,拓展业务空间。  相似文献   

6.
平达 《中国律师》2013,(1):67-6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商事交流日益密切,纠纷迅速增多,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既便利又有效率的争议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近年来,我国仲裁机构受理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越来越多,但律师代理仲裁案件和涉外仲裁法律服务的整体水平却极为有限,我国急需一批既精通国际法律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律师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传统上不乐意接受将国际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而更倾向于将争议诉诸中国仲裁机构或法院,主要是基于国际仲裁费用高昂的考虑。国际仲裁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才承受得起的"奢侈品"。但是,国际仲裁费用高昂并非"命该如此",对费用成本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涉案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设计,以使仲裁成为高效、经济并有助于企业的争议解决方式。国际仲裁的费用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律师费用、专家费用以及仲裁员的费用。本文通过描述国际仲裁的费用构成,分析影响仲裁费用水平的因素,提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国际仲裁中,几乎没有什么人采用在法院诉讼中适用的严格的证据规则。各国法律以及机构的仲裁规则对仲裁中应适用的证据规则只有少数的、原则性的规定,而把这个问题主要留给了当事人和仲裁庭自行处理。在这个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律师协会制定的《国际仲裁取证规则》。它是一个欧洲大陆法系和英美普通法系结合与妥协的产物,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便利和有效的帮助。其中有许多做法是我国现行法律和实践中所没有的。我国律师和仲裁员在总体上对该证据规则不够熟悉,在中国的仲裁实践中也鲜有适用它的例子。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理解和熟练运用国际仲裁中通行的证据规则将成为摆在仲裁专业人士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美国聘请代理律师时遇到的困难,本文介绍了中国公司在美国选择合适代理律师的重要性、美国复杂而多样化的律师信息报告制度以及如何针对中国传统儒家式的行事风格来选择律师的技巧。本文认为在选聘律师的过程中,中国公司应在了解美国司法环境及美国律师特色之后谨慎、有规划、有技巧的进行律师选聘,从而才能选到最合适的律师为中国公司提供最理想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闻综述     
2007年4月18日,本会应邀参加ICC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研讨会。2007年4月20日至23日,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17届年会在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大饭店隆重召开。由于北仲在仲裁员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会议特邀王红松秘书长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发言人就"亚洲仲裁和诉讼中的职业道德"问题作主题发言。王秘书长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兴趣,会后,日本大阪律师协会等各国律师协会团体均特地前来本会参观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仲裁与法律》2004,(4):113-118
在第十七届国际商事仲裁大会期间,近百名国际大律师、国际仲裁专家云集一堂,就外国投资争议的仲裁问题进行了专场演讲、讨论。  相似文献   

12.
每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及其法律顾问会与外国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而这些仲裁协议大多会约定在海外进行仲裁。在参与海外仲裁程序时,中国公司将会面对很多重要的实体及程序的法律问题。本文将讨论到这其中许多重要的程序性差异。各国仲裁法都规范着仲裁员的行为及法院与仲裁的关系,熟知这些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也有很多顶尖的仲裁中心、仲裁机构是依据其自身的规则来管理仲裁员的,例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伦敦国际仲裁院。与中国的仲裁相比,其它国家在仲裁实践中有很多重要的不同之处,包括仲裁员的选定,以及对仲裁员独立和公正的要求。有些法律和仲裁规则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仲裁庭可以自行决定其是否具有管辖权。在国际仲裁中,关于仲裁中的庭前开示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近来,仲裁庭已习惯于要求各方当事人从其掌握的资料中向对方提交包括电子邮件在内的文件,这样一来,对方当事人便可以决定是否要利用这些证据来支持己方的观点。最后,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期限问题也十分重要。依据纽约公约,仲裁裁决只可能在作出国申请撤销。同时,很多国家规定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13,(5):1
June 27-29,2013 Beijing,China尊敬的先生/女士:2013年亚太区域仲裁组织大会将于2013年6月27-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非常荣幸地被亚太区域仲裁组织推选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届时,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仲裁机构代表、仲裁员、专家以及律师、公司企业法律顾问等将莅临大会,共同探讨亚太地区国际仲裁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热点问题。本届大会以"亚太国际仲裁未  相似文献   

14.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是全球公认的纠纷解决方式。律师作为一方代理人参与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是传统律师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调解——正在成为时尚的传统调解是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中国传统,而这一传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发、频发,"诉讼爆炸"的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压力巨大,调解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并从"西方"ADR(替代纠纷解决方式)中汲取了营养。  相似文献   

15.
《法人》2014,(12):9-9
2014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华南会场将于12月中旬召开 由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及《法人》杂志、《法治周末》与深圳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的“对话与合作——2014年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华南会场”将于2014年12月12-13日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年会规模超过300人。今年是中国公司法务年会首次聚焦华南。华南会场将延续年会高端、专业的特色,立足深圳实际,放眼全球,会聚政府有关部门、仲裁机构、知名企业和律师界的国内外资深人士,总结央企、外企、民企法务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内部法务和外部律师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合作共荣等话题,搭建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为内部法务和外部律师共同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大型项目管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合力推动商业运营中新型疑难法律问题的解决以及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毛亚楠 《方圆》2020,(5):18-19
因为没吃透国际体育仲裁行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中国体育此前吃过不少"哑巴亏"。以中国当前"体育大国"的体量,应尽早建立并完善自身的体育仲裁机制目前,体育仲裁已经成为国际体育组织、国际各单项体育协会和许多国家体育组织解决体育纠纷的重要程序制度。中国的体育仲裁制度和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建立中。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国际商事仲裁中,除了特定国家的内国法体系以外,"非国内"规则(denational rules)也经常作为仲裁实体法被当事人或者仲裁庭选择适用,以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中国的1994年《仲裁法》并没有对涉外仲裁,即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的适用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非国内"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争论和模糊不清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律师》2011,(10):46-46
奥睿律师事务所于2011年8月15日宣布由Thomas Man(满运龙)领导的公司交易团队正式加入其北京办公室的中国公司法律服务队伍,满律师是一位成功的并且广受尊重的中国公司法律服务律师,他的执业领域专注于境内外并购和代表中国与国际企业复杂的跨境交易,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2日上午.在北京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仲裁教学活动在此展开。真实的案例、真正的仲裁员,而中请人与被申请人以及证人则是由实习律师担当。看着实习律师们能严格地遵守各种仲裁程序.熟练地运用仲裁规则,准确与恰当地解析法律问题,一位执业多年的资深仲裁员不禁频频点头。实习律师们能有如此的优秀表现,得益于北京市律协、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仲”)、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三方共同组织的模拟仲裁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8日,亚太区域仲裁组织主席、国际著名法学家杨良宜先生应邀在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沙龙上作了题为英美法合同解释在国际仲裁中的应用的精彩演讲。杨良宜先生以其丰富的国际仲裁经验并运用典型的案例向100多位到会的仲裁员、律师及各界人士展示了国际贸易与国际仲裁的前沿景象和英美法合同解释在国际仲裁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本次演讲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军教授主持并担任评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