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藏族格言诗是藏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其所蕴藏的人生哲理与审美意识对于藏族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萨迦格言》、《水树格言》以及《国王修身论》作为藏族格言诗的代表作,不但体现了藏族学者的大智慧,对夯实和谐基础、倡导和谐理念、推进社会和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问题探讨全红一、社会教化的理论与内容所谓教化,即政教风化、教育感化。《诗·周南·关难序》载:“美教化,易风俗”。也比喻环境影响。《史记·三王世家》载:“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俱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社会教化...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是诗的哲学,也是哲学的诗,历来倍受文人的青睐和赞赏。文学史家在论述其艺术成就时多有把《庄子》和《楚辞》并论的,认为二者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南国艺术的奇葩。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则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则所著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①王国维据屈子的文学精神指出:“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远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  相似文献   

4.
不必爱屋及乌──论《红楼梦》诗词的评价问题任蒙10年前,关于《红楼梦》诗词的艺术评价问题有过一场小小的争论,南北间都曾有报刊发过文章,观点迥异,令人莫衷一是。但我总感到那些文章大多局限在就诗论诗的思路中,把握上难免失之偏颇。应当充分看到,作为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5.
《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地位春秋时期的外事活动有一种世界外交史上独一无二的形式:以诗代言,这使政治性很强的外事活动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它的奥妙之处在于:外交场合有时意思难以直接说出,或者虽可以直陈,但不如以诗寓意更婉转而含蓄,更高雅而传神。众所周知,现存《诗经》是原始社会以来口头传诵、经孔子整理编选而成的诗歌总集。原来据说有“三千余篇” (《孔子世家》),孔子将重复的部分删略了,最后留下三百十一篇,又亡失其六,实有三百零  相似文献   

6.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松原芳博教授自去年4月开始在日本《法学セミナ一》连载《刑法总论专题研究》(每月一期,尚处于连载之中),对日本刑法总论中的重要问题,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体例,作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理论性解说。其特点主要在于:其一,重视犯罪论体系,强调犯罪论体系应该真正成为解释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指南;其二,力图将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等刑法基本原则渗透至刑法理论之中;其三,立足于法益侵害说(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贯彻法益保护主义与自由保障机能;其四,以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作用为基点,关注当下的日本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动向。蒙日本评论社与松原教授无偿转让版权,由苏州大学王昭武副教授翻译,本刊欲以连载,以飨读者,冀望国外知名学者的这种最新研究成果能多少有助于我国刑法学对相应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松原芳博教授自去年4月开始在日本《法学七三于一》连载《刑法总论专题研究》(每月一期,尚处于连载之中),对日本刑法总论中的重要问题,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体例,作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理论性解说。其特点主要在于:其一,重视犯罪论体系,强调犯罪论体系应该真正成为解释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指南;其二,力图将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等刑法基本原则渗透至刑法理论之中;其三,立足于法益侵害说(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贯彻法益保护主义与自由保障机能;其四,以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作用为基点,关注当下的日本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动向。蒙日本评论社与松原教授无偿转让版权,由苏州大学王昭武副教授翻译,本刊欲以连载,以飨读者,冀望国外知名学者的这种最新研究成果能多少有助于我国刑法学对相应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浅论诗中三味周桂琴好诗贵在有味,如同品茶,言其清香味美。如同论酒,赞其适口味醇。然而,谈诗则要求立意精湛,诗味浓郁。故评诗者,多从诗味着眼,写诗者多从诗味落笔。因此,有“趣味横生”、“耐人寻味”、“余味无穷”之论。这在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真是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9.
诗成同志近几年相继出版了《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龙,将从海上腾飞一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等多部著作,目前又出版了《海洋强国论》。这一部书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论文集。这些文章已经超越海洋经济的范畴。涉及海洋经济、军事、思想和文化等,反映他学术思想的拓展和升华,字里行问流露着他的爱国激情。“海洋强国论”虽是一部论文集,但从其结构体系看,却是一部较系统全面的专门论著。它,透过历史的重重帷幕,  相似文献   

10.
牟子《理惑论》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典籍,其在学术界曾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其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理惑论》一书的作者及其真伪问题上,很少论及其中有关儒、释、道三教的争论及它在中国佛教:之上的历史价值。透析《理惑论》一书的文本过程,揭示佛教与儒、道间的融合与冲突,及其在初传时期以迎夸儒、道来为自身进行辩护,论证自身合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解读《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须以物为基本参照,在指、物对应中把握其含义。按公孙龙论物与实密切相关,实是名所表达的物之所是。《名实论》以物、实为一与多之对应,则如何将不同的实维系在一物之中,就需要借助“指”的联结、联系。在此意义上,“指”即相当于系动词“是”(is)。但因为先秦汉语尚未产生系词,而公孙龙业已遭遇与之相关的哲学问题(一事物在多种意义上是其所是),故而作《指物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其中他的宪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政府论》的下篇中。他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障人权,因此需要对政治权力进行限制,进而阐述了他的人权、分权、民主和法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俄国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对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著名诗歌《告别辞·节哀》进行解读。从叙事手法、爱情意象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诗中的陌生化现象以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并试从社会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两方面挖掘邓恩陌生化思维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仲景方煎服法探析高明明(医史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药煎服法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其不但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而且煎药、眼药方法上也别具特色,不少内容至今仍有临床参考价值,现将《伤寒论》、《...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松原芳博教授自去年4月开始在日本《法学七三于一》连载《刑法总论专题研究》(每月一期,尚处于连载之中),对日本刑法总论中的重要问题,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体例,作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理论性解说。其特点主要在于:其一,重视犯罪论体系,强调犯罪论体系应该真正成为解释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指南;其二,力图将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等刑法基本原则渗透至刑法理论之中;其三,立足于法益侵害说(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贯彻法益保护主义与自由保障机能;其四,以现代社会中的刑法作用为基点,关注当下的日本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动向。蒙日本评论社与松原教授无偿转让版权,由苏州大学王昭武副教授翻译,本刊欲以连载,以飨读者,冀望国外知名学者的这种最新研究成果能多少有助于我国刑法学对相应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的诸侯卿大夫到其他国家访问时,必称诗以论其志,用诗这种委婉的言辞来相互感应、酬谢、问答。歌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交辞令,歌诗必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17.
薛世昌和孟永林的《秦州上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一书,是作者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的杜甫陇右诗研究之扛鼎力作。全书以"凤凰"为杜甫的精神图腾,并以此"凤凰意象"展开对杜甫陇右诗的叙论,获得了一种堪称高出云表的观察视角。在此叙述基点之上,全书"一喉两歌",叙述与议论穿插结合,形成了别出心裁的研究构架:有骨、有神、有力、有魂,骨肉停匀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8.
由陈光林任总主编,宋士昌、张全新任副总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系列包括《新的飞跃》、《经济建设论》、《政治建设论》、《文化建设论》、《执政党建设论》五部专著,是山东省部分理论工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是山东省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理论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积累所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系列立足于20世纪最后10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立足于国际性经济结构调整和新的科…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洋、吴桥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童光东,吴华强,指导,王乐(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吴洋,吴桥,新安医家吴洋、吴桥为明朝著名的新安医家,生平至今不详。但其医案频繁见于《论医汇粹》、《医述》、《名医类案》等医著中,可见其影响。李济仁《新安名医考》,洪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