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玉洁 《理论学刊》2005,(10):19-23
民主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权利之上的人民的自治与自主。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作为实践理性的一种自我立法,深刻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现代社会中的民主作为一种自治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三种存在形态:市民社会个体与各种组织的自治民主、作为政治公共领域的参与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和国家形态的建制性政治民主。成员的参与是民主的关键尺度,基于公正程序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构成了民主决策的最一般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5,(1):56-57
韩震在11月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民主是一种妥协。真正的民主应该为利益协商和妥协留有空间,以使社会在和谐与建设性氛围下前行。由于生存境遇和认识角度的不同,人们的意见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化解协商民主理论困境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理论面临巨大的践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理性不足、价值共同体缺位、各协商主体不平等和协商场域的缺失。走出协商民主的理论困境应从制度建构和非制度培育以及二者的互动做起,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型社会资本是化解协商民主困境的有效社会机制。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从发展和创建公民社团、扬弃血缘型社会资本、构建协商公共领域和培育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作起。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冲突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景观.让矛盾与冲突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分水岭.承认冲突的客观存在并设计出各种灵活的制度、体制对冲突加以引导、调节,是现代社会当然的理性选择.政治妥协在对多元性的尊重中展示某种共识,在不同的诉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是化解社会冲突、实现"多元一致"的合理路径.现代社会是冲突与妥协两种形式良好互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和动力.以妥协化解冲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将使我国政治发展更富开放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王艳丽 《世纪桥》2007,(9):20-21
程序是党内民主保障的基本载体,规范的民主权利必须在程序法规范的框架内运行。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优先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6.
韩强 《唯实》2003,(7):45-48
程序民主作为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 ,起着从程序规则方面保证民主规范有序运行的作用 ,因此 ,与实体民主相比 ,程序民主更多地和民主的实现程度以及参与者对民主的感受相关联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程序民主评价的多样性问题。评价程序民主的几个向度 ,即法律制度化程度、执法水平与效率、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普遍的社会公平 ,这几个方面既标志着某一社会体系程序民主所达到的水平 ,也表明了程序民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民主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艺萍 《探索》2005,(2):48-50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能否顺利渡过发展的临界点,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在于它能够通过民主机制有效化解冲突,使社会处于动态的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属于政党层面,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是社会民主的前提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以党内民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思路选择和机制构建:增强党员民主意识,进一步肃清封建主义影响;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以切实促进社会民主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社会民主有序运作;完善和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确保社会民主建设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程序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民主程序建设对发展党内民主,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员主体地位和权利保障程序建设、党内民主选举程序建设、党内机构运行程序建设、党内民主决策程序建设和党内民主监督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永清 《发展论坛》2002,(10):80-80
从一定角度看,民主包含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两个方面。实体民主侧重于民主的价值判断,程序民主侧重于民主的运行步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体民主规定着民主发展的方向,而程序民主则对实体民主的实现起着保障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实体民主颇为重视,对程序民主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一点在我国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中尤为明显。实际上相对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而言,程序民主更应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高度民主,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民主法制化它不仅包…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的利益集团表现出了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利益分化是协商民主的动力,和谐社会构建是协商民主的目的,它回答了为什么要健全协商民主的问题,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则回答了怎样协商的问题,规范化、制度化、实效性则是回答怎样更好地协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学习论坛》2010,26(1):33-37
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核心问题依然是如何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生命。我们要从培育党内民主的推进动力入手,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物质推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外在推动力,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本源推动力,基层党内民主实践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技术推动力,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戚攻 《理论学刊》2004,4(2):118-122
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分化是应有之义。但是,转型期新的场域建构和基于市场的惯习形成,以及转型期社会机制的显功能与潜功能同时存在,使“边缘化”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问题及趋势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功能的显化和结构转型而表现出定型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治理的一种继承与发展。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资源,能够有效地嵌入到社会精细化治理体系之中,并促进生成社会精细化治理所需的各种条件。基于此,为了有效应对协商民主发展中的不足并使协商民主在推动社会精细化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潜能,要从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制度与协商形式这四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协商民主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此倒逼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深刻的民主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民主素养,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利于对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督。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注意保持稳定,避免为民主而民主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市场已经不再仅仅是价格制造机制和纯粹的交易场所,它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结构。只有把它与其他复杂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考虑,我们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市场,理解市场中偏离经济规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传军 《学习论坛》2010,26(7):41-4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众多的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电子政务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和以政府管理为代表的公共管理模式的生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互联网也通过电子政务而变得丰富多彩,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政府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必须充分重视网络舆情.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民主的时代,正是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并对政治领域有着深刻影响造就网络民主.对网络民主的规范必须建立在促进其发展的基础上,即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扩大了社会差距,而社会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民主实践的质量与形象。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民主质量,改善民主形象,在经历长时间的党内民主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党内民主的战略地位。今后一段时间,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党内民主将起到对人民民主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是全社会道德风尚的先导,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好的政风政德,才会有好的民风民德。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以及行政道德存在的现实问题,行政道德建设,应当充分开发优秀传统的道德资源;强化道德评价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加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完善社会赏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传统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封建专制政权的合法性及文化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由此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寻求新型范式之路。“自由”与“民主”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两个最基本范式。在西方思想史中,存在着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传统,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重要代表严复的民主思想基本追寻的是英美自由主义传统路向,他在认同人民主权价值的同时又对民主的“民利”价值进行了阐释,认为民主的根本价值在于对自由权利的保障,因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基于此,他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他亦从理论上认识到单纯民主既有保护“民利”的一面,又有妨碍自由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