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空白票据本身的性质及公示催告的作用来看,持票人非由于自己的本意且无抛弃票据权利的意思而丧失对空白票据的占有时,可申请公示催告.空白票据丧失后,经公示催告,则发生四个方面的效力保持止付通知的效力,防止票据的善意取得,成为取得除权判决的前提,防止第三人行使票据权利.  相似文献   

2.
票据救济途径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及其组合。通过对救济途径的利弊和特别问题的分析,给出了适合票据特点的票据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搞对公示催告的适用范围。公文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止付通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各国对票据丧失的补救措施各有不同,在我国一般采用的是挂失止付、公示催告、诉讼三种方式,法律、法规、规章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有些规定比较笼统抽象,实际操作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5.
票据的善意取得是票据法中的重要制度,是以牺牲真实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受让人,以增强票据在流通上与使用上的安全性。除权判决是对公示催告申请人的票据权利恢复的确认。如果就同一票据,出现了失票人获得了除权判决,而该票据又被善意取得,是保护善意取得人的权利?还是保护  相似文献   

6.
公示催告程序使票据复印件履行一定证明手续,即可获取除权判决,从而增加了第三人利用其实施诉讼欺诈,损害持票人利益的风险。识别公示催告欺诈应明确其法律构成、手段样态及发生机制。公示催告欺诈的成因既包括申请主体不明确、除权判决生效时间与票据到期日不一致、错误除权判决救济程序不完善、公示催告形式审查给伪报票据丧失以可乘之机等制度性缺陷,也蕴含了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深刻的实践动因。规制利用公示催告实施诉讼欺诈必须加强对其救济程序、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立法整理和司法应对。  相似文献   

7.
票据救济是指票据权利人因某种原因丧失对票据的实际占有,致使票据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障碍时,为使票据权利得以实现,而对票据权利人提供的特别的法律救济。我国票据救济制度规定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程序三种救济途径。这三种救济途径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来讲都有救济后拒竹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实现犯罪目的的作用、查找犯罪嫌疑人的作用、提供侦查线索的作用。即便是票款已经被提现或转账,也可以根据票据救济的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实现破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章规定公示催告程序制度,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对促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人拟对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法律特征、申请受理及其法律后果等法律问题作一浅述: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93条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适用本章(指第18章公示催告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公示催告的法律程序制度。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开告示的方法,催告不明的权利人,在法定或指定的期间内申报权利,如果逾期无人申报,人民法院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简单说,就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判决,宣告票据无效,使票据与票据权利相分离的程序。确立这一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票据法》对于空白票据制度的规定比较简单,与西方国家成熟的空白票据制度对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有进一步进行补充修正的必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空白票据法律制度的剖析,挖掘空白票据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我国空白票据法律制度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与《票据法》对于票据质权的设立的规定并不一致,引发了理论与实务界的争议。争论所指向的深层问题在于票据质权设立中的公示方式,即将权利凭证的交付作为一种票据质权设立的公示手段是否足以达到物权公示的目的。票据质权的公示涉及票据质权公示的效力和票据质权公示的方法。在我国采公示生效主义的立法体例下,票据质权公示的效力包括质权设立的效力、公信力和对抗力。票据质权公示的方法是交付并背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示催告程序中的除权判决撤销制度未明确该"起诉"的性质,加之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公示催告申请人虚报、伪报票据丢失而获得除权判决进行恶意诉讼的情况,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不明确,是造成有关除权判决的司法审判混乱的主要原因,不仅破坏了司法审判的有序进行,更不利于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空白票据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票据一直是票据法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票据法只承认金额空白和收款人空白的支票。在现实经济往来中,关于空白票据最容易发生失票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冲突。因此,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空白票据的善意取取得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空白票据当然能够成立善意取得,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空白票据善意取得的实质,以及在实践中空白票据善意取得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于1991年4月9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次规定公示催告程序。民诉法第193条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新认识票据制度在我国有计划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在司法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从票据的概念、法律特征、票据关系中的当事人、票据的种类、票据的权利、票据行为和票据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5.
空白票据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票据现象.为了使空白票据发生其应有效力,必须赋予持票人空白补充权.持票人对票据进行补记时就可发生使未完成的票据成为完全票据的效力.空白补充权是一种形成权,其权利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行使,其他人不能干预.在持票人行使空白补充权之后,空白票据成为完全票据,并且被视为自始存在票据权利,但任何权利人不得滥用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6.
空白票据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票据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基于对善意持票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票据交易秩序的维护 ,促进商品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 ,在原则上规定欠缺绝对应记载事项的票据应归于无效的同时 ,或承认或明确规定了空白票据制度 ,但理论上对空白票据制度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对空白票据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特征、构成要件、性质、补充权以及法律效力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示催告程序是一项重的司法程序,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非讼程序重视程度存在欠缺,导致公示催告程序存在诸多实务缺陷,在救济方式上可操作性差。应完善现有公示催告立案审查程序、发布时间及救济途径,以期更好地体现该程序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保护合法持票人是票据法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各国票据法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票据法通过对合法持票人的界定,赋予持票人票据上的双重请求权,限制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可能提出的抗辩,在持票人丧失票据后通过申请挂失,公示催告或提起诉讼恢复权利的行使,给予了持票人最强有力的保护。一合法持票人的界定所谓合法持票人,就是以合法的方式取得票据之人。如通过票据行为、赠与、继承等方式取得票据。一般意义上的合法持票人主要是指通过合法的票据行为占有票据之人。关于合法持票人应具备的条件,各国票据法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票据法》、《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金融法中对公示催告作出了规定。但是,与发达国家有关公示催告的法律规定相比,仍然有许多不完善和欠缺之处,且规定太过粗糙,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银行业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WTO后,如何建立完善的公示催告制度,与世界接轨是当务之急。本文拟通过对公示催告程序、期间以及除权判决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完善公示催告制度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于1991年4月9日起公布施行的新民诉法与原试行的民诉法比较,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这些特别程序的增加,为律师业务开拓了新的广阔领域。本文想就律师如何代理公示催告程序,谈一些看法。一、代理公示催告,首先应审查适用公示催告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