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兴业银行和省慈善总会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帮助。我来自泉州石狮农村,因为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爸爸又因腰椎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就靠我妈妈一个人讨小海、干零活支撑。我妹妹今年也考上了大学,弟弟正在读高中。上个月  相似文献   

2.
父亲这棵树     
杨惠兰 《创造》2012,(6):67-68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记得我3岁多的时候,爸爸回家来看望我们,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今年15岁 ,正上初中。自从懂事起 ,我就觉得爸妈之间似乎有什么问题 ,他们很少有说有笑 ,但每当和我说话时又都很和蔼 ,所以 ,我一向认为我的家是幸福的。一天 ,妈妈突然给我说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话 ,最后告诉我说她准备与爸爸离婚了 ,我很震惊 ,哭着问为什么 ,她却不回答我。后来才知道 ,妈妈当初嫁给爸爸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是长辈们包办的。后来因为有了我 ,婚姻才得以艰难地维持下来。现在我心里难过急了 ,学习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请问编辑叔叔 ,我能不能阻止他们离婚 ?我既爱妈妈又爱爸爸 ,万一他们真的离婚了 ,我该跟着谁…  相似文献   

4.
迟到的爱     
爸爸七十岁生日前夕,我接到弟弟从南京打来的电话,他找我商量如何给父亲祝寿。我惊诧时光如此匆匆,不知不觉地爸爸已经70岁了;我更惊诧的是自己,要不是弟弟来电话告诉我爸爸的生辰,我还真不知道爸爸的生日是哪天。我第一  相似文献   

5.
陈明 《协商论坛》2008,(7):61-61
我13岁,我弟弟10岁时,有个周末,爸爸答应带我们去看杂技团表演,但是中午吃饭时,来了一个电话,是找爸爸的,说是有紧急事情,要他马上去城里解决。虽然我们很是扫兴,但是不得不做好放弃看杂技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一件毛衣     
我织过无数件毛衣。我的爸爸却从没有穿过我织的毛衣。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因工伤不幸离开了我们姐妹和妈妈。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灯下织毛衣,坐在我身边的妈妈突然含着泪花,沙哑着声音对我说:“再有四天就是你爸爸五十岁的生日了,可怜他一生没穿过一件毛衣。” 躺在床上,妈妈的话反复回响在我的耳边。第二天我就托人上街买了两斤全毛的绒线,瞒着妈妈,凭着记忆中的爸爸的样子,悄悄地织起了毛衣。每织一针,就仿佛看见爸爸向我走近一步,织着织着,爸爸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
<正>"我是台湾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这学期到大陆来做交换生,因为志愿刚好选上了南开,所以进入了南开大学。""在南开这边选读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在台师大,我其实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从6岁就开始学画画了。"赵盈媗的家在台湾基隆,赵爸爸和赵妈妈都在家乡从事服务行业。盈媗还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现在也已在岛内读大学了。赵盈媗告诉我们,他的父母一般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事务,会一直支持孩子的想法及倾听意见,也时常一起讨论,特别到现在,父母觉得孩子都已经长大、  相似文献   

8.
许绮燕 《黄埔》2008,(1):15-18
我从小是和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 七岁那年,母亲接我回家,我开始上小学。在家里,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的爸爸和弟弟、妹妹都姓张,妈妈姓王,而我姓许。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问问大人,但又不敢问。生活像一个谜,我好些年都解不开。  相似文献   

9.
那一刻,惊魂     
《台声》2015,(12)
<正>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又住进饭店,是度假?青少年时代,有几回的夏天,爸爸带我们全家去旅行。但这回没见到爸爸。进入饭店后,哥哥的房间附设客厅,他总是骄子,妈妈给他最好的享受,却对着我说:"你弟弟怎么睡?没床单、没被子。"该让贤、该牺牲的总是我,我实在气不过,赌气:"把我的床给他嘛!"  相似文献   

10.
<正>“爸爸去哪儿了?”那一年,5岁的白沛沅向母亲追问,孙灵芝不知如何作答。一旁的白沛汶朝弟弟走过去,抱住了他。11岁的白沛汶已懂得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分忧。2003年腊月,原本幸福温暖的家庭陷入愁云惨雾,孙灵芝的心荒芜冷落得如同一间空屋。“父亲走了,弟弟还小,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妈妈的主心骨,努力学习、自强自立,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下去。”白沛汶说,因为自己的背后是母亲和弟弟,没有退路。  相似文献   

11.
“责任”二字伴随我走了六十多年.最早,是从妈妈那里学到的.小时候,妈妈管教我们很严,有时弟弟们犯了错,妈妈也用尺子打我.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也打我?”妈妈就一边用尺子打自己的手,一边回答我,“因为你是老大,弟弟们犯错,你就有责任.我更有责任!”现在,妈妈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已经十多年了,多亏我两个弟弟昼夜照顾,有时我忍不住要对弟弟们说句感谢的话,他们就说,“这是咱们做儿子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萨茹拉的信     
张叔叔:您好!近来工作还忙吗?你们那儿的天气还是那么湿热吗?我们这儿的天气从现在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忽冷忽热,真让人受不了。我回来后特别想念你们。还记得吗?有一次您来我的房间里和我们谈心,您坐在那张椅子上的姿态特像我的爸爸,您和我的妈妈谈话时我便坐在一旁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有的动作像得不得了,好久没有看见过爸爸坐椅子的样子了,我真的好想爸爸呀!已有7年没有喊过“爸爸”这两个字了,我渴望在梦里梦见爸爸,想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好,但我很少梦见爸爸,有时我梦见他背对着我,我使劲地喊爸爸,爸爸却始终不理我,…  相似文献   

13.
陈智 《台声》2014,(7):80-81
<正>2014年3月27日16时50分,我的父亲陈水清与病魔顽强抗争了298天之后,溘然与世长辞,享年87岁。看着父亲病床前的监护屏上心电图呈现一条直线,我与妹妹小宏、弟弟小勇放声痛哭。爸爸,你再看一看你的儿女,看一看与你相濡以沫60多年的妈妈吧……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父亲那广博的大爱、真诚的笑脸、特别的乡音,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是在秋天。爷爷是早在我四姑出生后饿死的,奶奶便带着爸爸和4个姑姑艰难度日,打我记事起,我的家便过着捉襟见肘的困苦生活,从没见奶奶过过生日,更不用说爸爸和姑姑了。后来奶奶去世了,只有妈妈能勉强记起爸爸的生日是在秋天。去年,妈让小弟写过信来说:“今年是你爸爸50岁生日,也不知我们能活到哪天呢,你们哥几个都回来,其它可以免,50岁大寿是一定要过的……”妈的话凄酸略带哀求,我才感觉到自己从事保安工作8年多来,由于工作和学习紧张,却淡忘了家和父母,自1997年春节至今,我已连续4年未曾回过老家看…  相似文献   

15.
爸爸,星空里有街道吗?外星人需要110吗?你穿着警服去天上的宇宙中是否又多了等徽这颖独特的星星?妈妈已不哭了她也穿上你生前单位的公安服把悲痛和力量拧紧起来我悄悄埋下一个心愿长大了也当人民警察让我们的长泰县久泰民安亲爱的爸爸,做你的儿子我最大的苦恼是你活着我也老是见不到你要么你值夜班,要么星期天你突然被电话唤走现在我却永远见不着你了从小没有爸爸,成了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别的小朋友去玩有爸爸陪看别的妈妈受累有爸爸帮一把而你早早地离开我们我和妈妈孤身单影,可也不必担心你上班下班是否一路安全不告而别,你消失在你的…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小时候,爸爸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上学之后,别人就说我没有爸爸,所有人都排斥我,挤兑我,我却无能为力。只有回到家,才真正感到幸福。妈妈疼爱我,把我视为珍宝,在学校里受的委屈也一下烟消云散了。只恨这样的温暖并没有得到延续。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受伤了,妈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弟弟今年20岁 ,几年前因为精神衰弱辍了学 ,一直在家休息。今年3月 ,母亲因为小事与邻居张某吵了架 ,事后很快就淡忘了。但这事却被弟弟记在了心上。一天晚上 ,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瓶硫酸 ,隐藏在张某常走的路上 ,在张某外出办事时 ,乘其不备将硫酸泼在了张某身上 ,造成张某重伤。我弟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逮捕。经法医鉴定 ,我弟弟患有精神分裂症。我从书上看到 ,精神病人犯罪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法院却判了他10年有期徒刑。请问 ,既然鉴定我弟弟患有精神病 ,为什么还要判这么重的刑呢 ?许晶许晶读者 :我国《刑法…  相似文献   

18.
合肥 人物志     
袖珍姐弟这姐弟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们是安庆枞阳人,姐姐叫胡莉25岁,在特教中专学服装设计,至于为什么学这个,她说,爸爸觉得学这个好,看看,多孝顺的闺女。可弟弟胡夏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9.
说来也许你不信。一个偶然的机会,十九岁的我当了回“爸爸”。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那天我值中班,酷暑难当,蒸得我满身是汗。突然一声童音传来,“妈妈,是爸爸,我看到爸爸了!”顺着声音,我看到不远处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戴着一项浅蓝色的遮阳帽,一张天真的小脸被太阳晒得红红的,一边喊一边挣脱妈妈的手向我跑来,孩子的妈妈焦急地跟在后面。孩子一把抱住我的腿,仰着期待的小睑叫道:“爸爸!爸爸!”这亲切而又陌生的称呼,羞得我顿时洗红了脸,茫然不知所措。孩子的妈妈来到我面前,羞涩地冲我笑了笑,“对不起,孩子认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5,(11):47-48
杨惠君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城,1957年的反右斗争把惠君的爸爸牵连进去,一夜间她的全家遭到了灭顶之灾:爸爸被隔离,妈妈带着她和姐姐、弟弟下放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五六岁的杨惠君从那时起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她勇敢地用稚嫩的肩膀帮着家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那时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父母和弟弟妹妹们有房住、有饭吃。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在同龄姐妹都穿上了嫁衣的年龄她却当了泥水匠,每月70—80元的收入,虽然辛苦但能让全家人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她也就以苦为乐了。她还当过卖货郎,背着瓜子、花生、盐巴进山去贩卖…….只要能赚到钱,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