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长龙 《理论探索》2008,3(3):28-30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有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础上,对公正的概念、本质、衡量的标准以及实现途径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正思想,是对以往公正思想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4)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集中涌现,因此,必须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并从中找寻科学的指导方法,从而从发展经济公平、政治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促进我国社会领域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8)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指引。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社会领域涌现出的不公正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深化政治改革,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关怀人的生活,最重视人的发展,最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而且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6.
青年是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和远大前途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青年群体,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系统而丰富的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萌芽的,是在关注青年、相信青年的过程中完善的,是在其自身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和阐发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观与恩格斯的晚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批判继承以往有关理论并加以扬弃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出发,精辟分析了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指出了社会革命的任务和目标,为劳动阶级和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资产阶级理论的局限性,对于社会历史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恩格斯敏锐地洞察到了他所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观点,并长远地影响了现实的无产阶级运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中开始出现高、中、低收入社区的快速分化,具体表现为居住群体、社区需求、住房结构、社区公共服务的分化等。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社会阶层和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区分化具有进步性与危害性的双重属性,既是社区生长发育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风险,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因此,要进行有效治理社区分化,就必须不断加快发展经济,重视社会公正,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并进行科学的社区规划。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他们的经济效率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主要有三种:生产效率、周转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效率是基础,缺少必要的效率,公平问题将无法真正解决。在当前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公平问题,但也要高度重视效率的取得。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化解由社会成员的不公正感等价值原因导致的社会矛盾?中共中央从价值层面和政策制度层面为解决我国社会价值矛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而且提出要将科学的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贯穿到党和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每一个环节,并营造出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公正感,进而消除产生社会矛盾的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观可以理解为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核心,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儒家社群主义、中国现实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理念等因素的组合式公正观。在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现组合式公正观的政策路径是通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追求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政策效果。以此种方式考察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得出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同时实现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有理论著述的落脚点。他们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恩格斯晚年针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论点,对于今天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观以辩证唯物史观为基础。它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决定论思想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保守自由主义者所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扼杀个人、不承认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论点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敬秋 《理论探索》2006,(6):103-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理性消费、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2)
公正作为一种社会价值,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公正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公正观,它的形成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公正观的影响。马克思对两者进行扬弃,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社会公正观丰富的具体内容。并且马克思的社会公正观与以往哲学家关于公正的观念相区别,形成了两个重要特质:人的自我实现以及公正的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冯春娜 《学理论》2013,(19):33-34
思想家们有关主体性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在马克思之前的许多哲学家都把主体性思想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因而抽象地去研究主体性。与此不同,马克思则全面地拓展了主体性理论,主体性思想在其思想中主要包括实践主体性、认识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等四个方面。其中,实践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在总结他之前的哲学家有关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很强的社会现实价值。例如,在当代中国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中,以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为视角便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7.
张铭 《理论探索》2007,(6):134-135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而民生问题则与社会公正紧密相关.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要将民生这一问题真正落实.尚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生态思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在当前阶段着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但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探究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玉婷 《学理论》2013,(22):43-4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从五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梳理:文化的人化本质并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的特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有自身的特点,在发展中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