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央“一号文件”启动新农村建设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6,(3)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32条支农、惠农的具体措施。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相似文献   

3.
2006年初春,北京。在这里,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公布的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更是一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初春,北京。在这里,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公布的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更是一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引领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的大背景下,2005年中央1 号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27条惠农政策,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农业税减免全面“提速”背景:全国已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国有望提前2 年,用3年的时间全部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6,(3)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以往“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有所不同:过去,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能够发现一号文件有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聚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这一意见的出台,是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2006年“1号文件”,在对农村增加投资方面,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在提出“三个高于上年”的同时,还明确“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另外,还有种粮直接补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普及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等众多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因此,该文件…  相似文献   

9.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三年制定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是惠及9亿农民的富民政策,使农民兄弟倍受鼓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发展,突出重点。从减、免农业税,到废止农业税条例;从保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到建立进城务工人员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2月21日发布。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  相似文献   

11.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l号),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交通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商定“十一五”期间将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2月21日,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连续3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出台3个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五个五”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6,(7):1-1
2006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暖人心肺。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年 ̄2010年)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灾份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安定之美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了今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出台了27条惠农政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农业稳则天下安。目前,已有25个省、市、区相继减免了农业税,全国将有望提前两年全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2006,(5):8-8
2月21日.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显示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4):1-1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意见》的公开发表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央强调的诸项措施中,始终坚持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这一重要原则。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06,(4):4-4
2005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已作为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下发,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