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锦斋,原名文绣,1901年2月6日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塾师家庭。,贺锦斋自幼聪慧,6岁随父读书,上学不到三年,就能背诵许多诗文。贺锦斋的家乡是素有“歌海”之称的澧水源头,能歌善赋的民间艺人甚多,耳濡目染,使贺锦斋迷上了诗歌。他常常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张和旺 《湘潮》2022,(11):46-47
<正>自桑植起义爆发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向桑植扑来,几次袭击洪家关和工农革命军。反动团防陈策勋宣称“茅草要过火,岩头要过刀。贺家的人要砍尽杀绝,贺家的房子要烧光”。在这种情况下,贺锦斋的亲属只能四处逃散,背井离乡到处避难。1928年8月,在工农革命军即将开赴石门之际,贺锦斋抽空回到家里。他对父亲贺士奎说:“部队一走,敌人必定来犯,这里住不得了,要马上转移,这一回爹妈和大家又要吃苦了。”  相似文献   

3.
‘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献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当。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豺狼。’这是贺锦斋烈士最后一封家书末页附的两首七绝。贺锦斋,湘西桑植人。1927年跟随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积极参与组  相似文献   

4.
贺龙在年轻时代就投身革命,他率部驻防彭水期间,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924年5月,彭水老百姓知道他的部队移防的消息,都忙乱起来.著名人士、学生、农民、商人等纷纷派出代表去见贺龙,再三挽留,舍不得他和部队离开.贺龙无比感动,但军命难违.见挽留不住,郁山镇各界和民众团体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欢送会.该镇镇长代表大家讲话.他列举了贺龙部队驻防彭水以来,清剿土匪,除暴安良,发展教育,修桥铺路,体察民情等种种功绩,最后说:"贺旅长不愧为军人的楷模.贺旅长的部队不愧为仁义之师,文明之师,彭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5.
正贺页朵是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人,耕作之余以榨油为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后,41岁的贺页朵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先后任村农民协会副主席、湘赣边区苏维埃六乡政府财粮干事。他利用榨油坊作为联络点,建立地下秘密交通站,积极为红军搜集、传递情报,运送食盐、粮食和弹药同时,多次参加红军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由于表现出色,当地党组织决定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25日,入党宣誓仪式在他的榨油坊里秘密举行。宣誓后,贺页朵激动地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红布,在上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C.P",  相似文献   

6.
为官莫忧贫     
正重读"叔向贺贫"的故事,仍然发人深思。韩宣子"忧贫",叔向反而向他"贺贫"。叔向列举了两个例子:栾武子一生清贫,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且执行法令没有弊病,避免了灾难。而郤昭子虽有钱有势,但他骄横跋扈,招来杀身之祸。叔向认为:做官就应该甘于清贫、官德为先,倘若为官忧贫,贪欲必起。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们来到四川什邡访问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贺龙身边担任警卫员的边信忠老人,听他讲述他随贺龙战斗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8.
"贺胡子"贺龙被称为"贺胡子".贺龙年轻时就留有胡子,他以两把菜刀起义闹革命,在家乡很有影响,家乡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子".贺龙很喜欢别人叫他"贺胡子".他当军长时,新来的警卫员叫他军长,他对警卫员说:"从今儿起,当了我的警卫员,就喊我贺胡子得了,或者像老百姓那样,喊我贺老总."  相似文献   

9.
索尼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子技术企业,它的成功之道无疑有诸多因素.重要的一点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对索尼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一批懂得电子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便是条件很差的创办初期也是才源滚滚.人才济济,全公司20名雇员就有16个是大学毕业生,开业仅半年就设计出一种真空电压计.索尼公司的首脑一贯重视人才开发,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例如在职员中有一位叫大贺的是一名男中音歌剧演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担任索尼公司要职的盛田认识了他,言谈中发现大贺懂得一些经营之道,而且他的音乐造诣对公司发展也有益处,于是当即拍板,提拔他为录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兵团农四师七十八团团部以南80多公里、海拔37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里,居住着一位年轻的哈萨克族看点人,他的家被过往牧民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兵站",他本人被牧民称为转场安全的"保护神"。18年来,他顶风冒雪、踏雪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四师七十八团只要提到努尔江·吾任太,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出两个字"好人"。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而且还是民族团结的楷模。努尔江·吾任太家居住在团部以南60多公里、海拔2300多米的深山老林里,他的家被过往牧工称为高山牧道上补充给养的"兵站",而他就是兵站"里的"保护神"。该团库西台牧区点多、线长、面广,牧业生产线长达127公里,其中从阿尕西库拉到冬草场博博孜阿德尔都是海拔2300多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还要翻越海拔3900米的冰大坂,进出只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0,(1)
正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湘鄂西(边)红军创建人之一,1901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私塾教师家庭。父亲贺兴楼是清末的一名秀才,擅长书法和诗词,在村里开办私塾,以维持一家的清贫生活。贺锦斋从6岁开始入其父所办私塾攻读,在父亲的感染下,喜习诗词歌赋。他的家乡素有"歌海"之称,民间歌手甚多,在他们的影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人们十分怀念南昌起义战斗中,率兵攻下敌总指挥部,立下显赫战功的第一师师长贺锦斋。贺锦斋原名贺文绣,1901年2月4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教师家庭。少时喜爱文学,擅长诗词。1919年秋从戎,在贺龙部队里,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抓紧时间读书报杂志,常常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赵杰 《新湘评论》2014,(9):51-52
贺老总是一位对亲属要求特别严格、从不为亲属谋利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贺老总他那高尚的思想情操、人格魅力,让人无限敬仰。贺老总对子女亲属的严格,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上。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贺龙:"贺老总有三条嘛:一是对敌斗争坚决;二是对党忠诚;三是联系群众."贺龙在晋绥革命根据地时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前线》2010,(4):55-55
<正>见过这样的党员干部,动辄就标榜自己多么多么有本事,有能耐,有才气,仿佛别人处处不如他,似乎他事事都比别人强,整日陶醉于自我欣赏中。你若让他承认技不如人、艺不如人、才不如人,那是万万不可的。其实,即便再有本事的人,也未必是万事通、无人能及的全才。孔夫子如何?他被尊为圣人,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穷尽一切。这方面,《论语·  相似文献   

17.
<正>"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多年来,无论是从事科研、自主创业还是回报家乡,杨清华始终不忘初心,无怨无悔。一件黑色呢子大衣,配以米色围巾,无论从衣着还是谈吐上看,杨清华都很难让人把他跟"工科男""博士男"联系到一起。事实上,今年38岁的杨清华在2008年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并担任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凯里学院客座  相似文献   

18.
历史竟然是这样的巧合:2007年4月22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五年前的4月22日,九次党代会也在同一时间、地点热烈举行。参与这两次党代会新闻报道的我,在收音机里聆听大会的报告,心情格外振奋。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克然木.吾斯曼,是农四师六十四团十二连一名普通职工。他1989年开始在连队承包土地,从1992年开始就在霍尔果斯口岸进行进出口贸易,目前已拥有资产800余万元;累计上缴关税商税等300余万元;13年来扶贫人数达500余人(次),扶贫金额30万余元;为社会公益活动捐款10余万元。2007年艾克然木.吾斯曼被农四师授予"农四师劳模"荣誉称号。情撒田野痴心不渝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贺龙老总,很多入都知道他“文革”中在西花厅避难的故事,其实,贺老总那次到西花厅也是周总理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