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敏 《前进论坛》2008,(4):52-53
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的校园。那时我还是一名风华正茂刚过二十的青年.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白衣飘飘、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校园里,尽情享受着阳光,在书海里徜徉.勤奋并快乐地成长。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岁月的长河已流逝过三十个春秋.回首凝望来时路,发觉很多人、很多事都已随风而去,而一些物品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伴着我从昨天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2.
心中那幅画     
<正>那年,我正念初中。父母经常出差,便把我寄养在姑妈家。姑妈家在一个长长的小胡同里。胡同里只有晨和我是学生,而且在同一所学校,自然就成了朋友。晨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话斯斯文文,是高二文科班的学习委员。星期天,他经常背着一个绿色的画夹,骑着自行车,载我去公园写生。还给我讲什么是国画、油画,还有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我常常托着下巴静静地听着,心里充满了崇敬。我们常常碰到他们班两个来自北方的女同  相似文献   

3.
上中学时,校园里有个青砖围起来的花坛。每年夏秋时节,花坛中便会长出一簇簇红、黄、白、墨色的月季花。我每天从花旁走进走出,那花色花香和普朗朗读书声,伴我走过了人生一段难忘的路程。后来每每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心中就会涌起对月季花的思念。对年后的一个盛夏,我去古城西安看望一位久违的朋友。朋友的家是一个古老简朴、不算宽敞的独门小院。当我跨进小院的大门,发现庭院中党拥立着一簇五彩缤纷令我梦费魂牵的月季!朋友看出我对月季花的钟爱,陪我驻足花前,深情地说,这月季是伯父亲手所植,且终生爱之不倦,是伯父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从事残疾人工作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16年啊,眼见着我们山东省费县这个山区小城的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日渐规范.如今,漫步在繁华的县城大街上,矮化的缘石坡道、延伸的规范盲道、公共场所的低位服务柜台和无障碍厕所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5.
黄禹康 《今日民族》2012,(12):35-37
地处甘肃省迭部县西北28公里处的益哇乡,有一座海拔3970米的扎尕那山,藏语意为"石匣子".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发布"十大非著名山峰",扎尕那就位列其中.丹桂飘香的金秋时季,当与友人踏上去迭部的旅程,当扎尕那石林扑面而来,久居都市的我瞬间有了一种误入仙境的感觉.那弥漫着云雾的空灵山巅、那在山垭轻扬的五彩经幡、那山谷中蜿蜒流淌的清澈溪水,在静谧与肃穆中召唤着我.  相似文献   

6.
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特校任教,说:“一个班才9个人。又不讲升学率,太轻松了吧?”我苦笑。有谁知道我刚接这个班的感受? 周伟,15岁,性情刚烈,课间因与一小同学吵架,三两步跨上栏杆,欲跳楼;杨莹,因刚降级,一会儿哭着要回家,一会儿哭着不吃  相似文献   

7.
邵江红 《人民公安》2011,(13):60-60
时隔数年,我再次有缘遭遇乌镇五月的美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被现代化的今天,乌镇这一页景色依旧散发出黑珍珠般深沉典雅的气息,吸附着太多关于时光的清辉。绍兴和乌镇这两座城市有着一脉相承的江南古典意蕴.我生活在绍兴体会着绍兴,并不缺乏对它的理解,然而当我一脚踩进乌镇的青石板,那种记忆深处最厚重的情义在刹那间被唤醒。  相似文献   

8.
难忘那眼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是眼睛,可感知内心世界最多的也是眼睛。因此,眼睛被称作是心灵的窗户。在我们的心目中,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会忘记妈妈那慈祥亲切的眼神;在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中,难以忘记领导同事那关注、鼓励的眼神。关爱的眼神如同明媚的阳光,照耀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着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而我,也曾被一个个亲切的眼神感动着。  相似文献   

9.
那盒月饼     
董国宾 《中国保安》2012,(17):74-74
每逢中秋节,我都会携家人,回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全家人围在一起,啃一口月饼,望一眼圆月,在温馨安谧的农家小院里,乐融融地欢度中秋佳节。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一盒月饼的故事。那年我在边疆当兵,时常遥念家乡,思念亲人。我隔三差五往家写信,每次收到回信,都高兴得整宿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美美地回味着字里行间的惬意,真想插上翅膀,立刻飞回家中,一头扎进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棵小树,一棵非常普通的不起眼的小树,它孤独地生长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它依然顽强地、不屈不挠地与严寒干旱搏斗着。虽然我和那棵小树离别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一直在心中牵挂着它,不知它现在生长的怎么样了?长高了吗?长壮了吗? 记得那是1995年7月的一天,受公司的派遣,我和同事从乌鲁木齐市乘车往数百公里外的南山矿区某单位  相似文献   

11.
重走母校     
<正>大学毕业多年来,我从未回过母校。金秋十月,当我带着怀念与希冀走进母校校园时,记忆随着回忆在脑海里碾转,昔日校园的点点滴滴,清晰而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的心里,深深地感慨着岁月的消逝。  相似文献   

12.
费城 《中国保安》2012,(13):72-73
寂静的盛夏午后,房间里不知从哪里飞进来一只蝉。这只蝉,全身乌黑发亮,稀薄的羽翼上透着明媚的阳光。它扑打着翅膀,没头没脑地在我的房间里飞腾,最后落在我书桌前新栽的吊兰上。  相似文献   

13.
周新京 《人民公安》2006,(24):58-59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停了课.胡同里整天都有红卫兵走来走去。一听说哪个院子又有抄家的了.我和几个弦子就跑去看。街坊邻里怀着真诚的仇恨在那里喊口号,被掀斗的人遭受着众人认为解气的种种羞辱。我们在人群里乱窜。好像在高大的雕塑群中观摩嬉戏一般。或者用脚趟着从坏人屋子里翻出的东西.暗暗留心有没有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14.
春风拂面,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感受着文化的气息;我还徜徉在美丽的校园里,享受着青春的韵律。又是杨柳青青,丁香花开时节,然而现在的我却是一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相似文献   

15.
王建成 《政协天地》2008,(12):64-64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市场上的电视机产品已换过了多少代,它们品种各异,优质高档,可我卧室中依然还放着那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平时,还经常打开看看。因为那是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保留着我人生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6.
麦兜兜 《中国减灾》2011,(16):20-21
如果说,生命中的朋友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的,过一段时间会消失一些,那卓翔就像一棵仙人掌一样顽强地在我的生命中存在着。我们是死党,尽管性格完全不同。我莽撞又实际,整个中学都忙个不停,忙着扩充所谓的地盘,结交不同的朋友,好让我可以在学校里相对自由一些——比如可以随时出入体育馆,又可以偶尔上图书馆楼的天台上喝喝啤酒。  相似文献   

17.
问妻子,嫁给我这个做警察的后不后悔,妻子说不后悔,因为从警察身上可以感受到的光荣是无法替代的。每次加班到深夜回家,过道上总有一盏灯为我亮着,卫生间里总放着一壶热水。而我再晚也要回家,自觉地到客房睡下。  相似文献   

18.
这首烩炙人口的儿童的歌曲,创作于50年代初期。当时我刚上小学,音乐教室里、校园的广播中到处回响荡漾着这首歌。我是听着这首歌走进校园,唱着这首歌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又是唱着这首歌升人中学的……这首歌一直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9.
小槐树     
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巡逻在美丽的校园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我的心房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芬芳莫非是家乡的槐花香啊,小小的槐树上串串洁白的花正含笑开放给这美丽校园增添缕缕清香我忘情唤着这来自家乡的槐花香深情望着这久违的“老乡”  相似文献   

20.
<正>手里拿着一叠材料,全是合肥市包河区困难群众申请医疗救助的个人资料,对照着资料上的信息,我们轻轻地敲开了一扇扇困难家庭的大门。每扇门打开后,都有一位我们所牵挂的人在等着我们,并触动我们的内心……轻叩大门,第一扇门打开后,迎接我们的是一对老夫妻。站着的是大妈,衣衫褴褛,满面灰尘,头发凌乱,好像有半年没有洗过脸似的;躺着的是大爷,姓王,患有胃癌,化疗刚结束,身体虚弱。看见我们,王大爷从躺椅上吃力地晃了晃,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