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兰州市西固区以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为目的,广泛开展“发扬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前几年由于受“一手软”的影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在这个区时有发生,区委、区政府在分析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居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由街道牵头,建立市民学校。他们充分利用辖区各类学校的优势,兴办市民学校,吸收居民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将市民学校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总  相似文献   

2.
仅仅13天的时间,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在3路车上添置的480个海绵坐垫全部被乘客“顺”走,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德大讨论正在当地市民中展开。在此,我们十分同意从这件事中所得出的“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结论, 从内心里谴责那些“顺手牵羊”的不道德行为,也十分期待在呼市市民中展开的“社会公德大讨论”能够唤醒更多人的公德意识,促进社会公德水平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重视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形式多样 ,收到了实际效果。———开办市民学校。1994年8月 ,该市马村区西南街就开办了全市第一所市民学校 ,开办初期 ,每节课只有十几人 ,发展到现在 ,每节课有六七十人 ,过去是“请不来” ,现在是“不请自到”。马村区一半以上的居(职)委会设有市民学校。市民学校普遍建立有规章制度 ,一般一月一次 ,重点向居民讲授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计划生育、卫生健康、形势政策、待业就业等情况和知识。北山办事处利用市民学校 ,不仅经常对辖区固定居民进行教育 ,还对130名暂住人…  相似文献   

4.
首都市民道德价值取向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时首都市民道德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首都市民已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社会公德观,社会公德意识较强,但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现象依然存在;积极进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道德观念业已形成,但对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有待提高;市民家庭伦理道德观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民主、平等、开放观念深入人心,但婚外恋、家庭暴力、不孝敬老人等仍被视为家庭和谐的主要威胁;渴望诚信,但社会交往中信任感缺失,普遍具有防范、戒备心理;市民渴望通过遵纪守法、加强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来推动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嘹望哨     
《瞭望》2000,(Z1)
莫让群众“雾里看花”吉林 罗天柱前不久随某县村务公开工作检查组采访 ,在某村见到这样一个情景 :检查组召开部分群众座谈会 ,听取意见。会上大家一言不发 ,可散会后突然有人唱起了那首广为流传的歌———《雾里看花》。检查组的同志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随即深入各户了解情况 ,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 ,他们那里的村务公开有“三多三少” ,即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数据公开多 ,情况公开少 ;“冷点”公开多 ,“热点”公开少。“三多三少”问题的存在 ,使群众感到村务公开像“雾里看花”。事后公开多 ,事前公开少 ,也就是只公开办事结果 …  相似文献   

6.
《疏导》1997,(1)
柳州市经贸工委结合经贸系统干部队伍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解决几个问题”、“强化干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三严四自”工程的实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干部队伍。一、对照检查找准问题,民主生活会保证质量对照检查,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实施“三严四自”工程的关键。这一工作是否扎买、有效,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效果。为了把这一阶段工作做好,避免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谈表面现象多,谈实质问题少;谈集体多,谈个人少;表功多,谈问题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改变以往把民主…  相似文献   

7.
王菊 《学理论》2014,(3):278-27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高校普遍积极宣传、贯彻社会公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总体看,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公德教育力度不够、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及大学生忽视自身的公德修养。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公德实践活动、倡导网络信息文明、提高自身公德形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分析,提出了公安民警应是社会公德的践行者的观点,并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以及公安民警的神圣职责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践行者的必然要求,同时提出公安民警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加强社会公德修养,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道德规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社会公共生活规则;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社会公德也就是社会公共生活规则。我国宪法第24条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概括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具体讲大体包括下列内容:第一,爱护公物,珍惜和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第二,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处理好家庭、邻里、人际关系;第三,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北京市民的公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市民公德缺失的社会心理原因和社会公德重建的社会心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和现代公共精神的日益成长等因素是现阶段社会公德建立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对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崛起。在内涵上,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和公共领域的总和;在实践上,市民社会的崛起预示着社会结构转型。在市民社会崛起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在三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即权益意识、私人自主意识和自觉博弈意识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内容。文章从道德社会学角度 ,考察了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对社会公德的特点、匮乏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我国社会公德行为匮乏的原因是复杂的 ,仅停留于倡导和单纯从道德方面去寻找原因是不够的 ,社会公德成为社会多数成员自觉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条件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应以理性的目光审视这一行为及其约束因素 ,重新构筑公德意识、行为的社会基础 ,推进我们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培育和树立广大市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结合第三届“邻居节”活动,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创意开展、精心谋划了“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居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先优模代表等各界人士,参观游览市政工程、居民新区、近郊景点、文博展馆、工业园区等,这项活动自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是让市民感受城市巨变的振奋之旅,又是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凝聚力量的文化之旅。“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自开展以来,就以其强大的贴近性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激发了广大市民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成为广大市民见证家乡科学发展、合力推进科学发展的和谐奋进之旅。  相似文献   

14.
何谓“换位”意识?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矛盾时,不妨冷静地站在对方位置上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去想,会怎么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实效,是需要有点“换位”意识的。“换位”意识,说起来简单,而要真正具备和付诸实践,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里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还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真诚的情感及热忱的助人精神。没有科学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想“换位”思考,难矣!现在有的干部,对“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他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空道理多,说教多,指责多;人情味少,深入职工心坎的语言少,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东海县委组织部周恒祥:报载,某地一单位决定,凡职工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都可按月领到一份占工资总额20%的“道德工资”。反之,如有不文明行为,除写出书面检查外,当月工资内的这一块部分或全部扣除。某报大加赞赏,称这种做法是健全社会公德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笔者读后,却有三点疑问:一疑“道德工资”始作俑者的出发点不够“正道”。或许该单位领导设立此项“结构工资”确确实实是为了弘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但是不知他想过没有,道德的发扬光大靠钱去驱动是不是有点想当然?恐怕还是该单位的钱太多了,为了增加职工收入,巧立名目,乐得个职工高兴、领导满意,“大家”不亦乐乎?二疑“道德工资”设立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 业的“粮食”和“血液”。人 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自然资源。去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历时四年的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结束。套改结果分析表明,我国资源储量结构呈现出“三少三多”的特点: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占36.35%,资源量占63.7%,储量仅占查明资源储量的18.9%;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的仅占1/3;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我国148…  相似文献   

17.
首都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首都大学生越轨行为调查”课题的总报告,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违纪、违法三个子课题的调查结果作了全面介绍和说明,反映了当前首都大学生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社会公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对社会成员、国民的基础性规范,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德行。社会公德状况表明或标识了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换言之,社会公德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基点。笔者于1994年8月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举办的“希望工程——手拉手走向未来”的夏令营活动中,进行了少年儿童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江苏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范若愚和江流同志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对,注意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过去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倾向:写外国的多,写中国的少;写历史的多,写现实的少;写定论性的问题多,写探索性的问题少。这种倾向,脱离或回避了中国的现实。这部著作则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打破过去的旧框框,既写外国,但重点写中国;既写历史,但重点写现实;既  相似文献   

20.
马宏骄  刘朋 《求知》2013,(11):25-26
今年以来,按照《武清区2013年"创文明城区、做文明市民"行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天津市武清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载体,大力弘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的价值取向,在全区基层设立了机关、社区(村)、学校、企业、行业和新市民等六大类道德讲堂,搭建起覆盖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