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伊犁州直经济走势在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面影响下,也由经济高速增长的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初期阶段。在新常态下,伊犁州直经济应当如何应对,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出发,从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供需结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伊犁经济新常态的现状与特征,提出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1)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国家驾驭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标志性改革,这项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红线贯穿到全年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汇集改革力量力挺结构性改革,聚焦发展难题,精准发出结构性改革之力,统筹协调制度政策资源,聚合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为"十三五"顺利开局、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中,宽松政策的刺激效应明显递减,全球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和高债务的平庸态势。同时,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一些重大的阶段性变化逐步显现,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本刊选发这本论述中的一部分,供读者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自此以后,"供给侧改革"一词频繁出现在高层讲话中。当下中国进入"新常态"增长的最关键投资动力源,就包括应当启动以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聪明投资"。  相似文献   

7.
正"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当前,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重在改革。概念虽然源自国外的供给学派,然而内涵与其大不相同。不是说中国将从凯恩斯主义走向供给主义。不能生拉硬套里根经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6,(11)
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未来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指导新常态下黑龙江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灵魂。以"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等为基础,坚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立足我省的实际情况,找准关键点,推进新常态下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正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破解这一局面的关键,就是对严重过剩行业在削减产能方面要有实质性操作。第二,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从稳增长、提效率来讲,不仅是要"放小",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还要"放大",也就是在行政性垄断问题比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辽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6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经济工作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我们在改革中突出重要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比如在去产能方面,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都超额完成了2016年的去产能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国际经济和中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10)
正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发展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加快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地区差异、合理布局、夯实基础、补上短板,培育产业多元主体,走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之路。科学规划,补上制度建设短板。今年6月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有了宏观的政策保障,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但在完善消费、税费价格、规划布局、土地政策、人  相似文献   

16.
正"要统筹抓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既稳住当前经济增长,又为长远发展蓄势聚能。"2月16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结构调整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低效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习近平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3)
<正>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大市,乌兰察布主动顺应市场和消费的趋势性变化,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肉羊生猪肉鸡四个农牧业优势产业,把增加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优质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新品种、新科技的增产效应,加快建设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7,(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农业地区转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