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稽山之麓、镜湖之滨,占地面积近1300亩,开设了30多个本科专业、12个外语语种,有全日制学生16500多名,已成为浙江省外语人才培养具有丰富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的本科院校。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4,(3):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所特色办学的外语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是我国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现设有49个外语语种,基本涵盖了世界上主要地区语种群的语言。在围际化、开放性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外、特、精”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深入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坚持"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和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无墙文化"理念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横》2014,(6):F0004-F0004
正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北京十一学校大连实验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1万m~2,建筑面积3.2万m~2,48个教学班,1160名学生。现有100名善于探索、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党员55人,特级教师2人、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34人。学校将"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作为办学宗旨,将"守根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作为办学思想,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作为办学目标。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的发展基本策略,确立了"植根、育和、融时空"的德育策略,确立了在多维视野下不断提升学生"思、疑、释、拓、创"的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甘小林 《学习月刊》2012,(18):92-93
外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大学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外国语言文学工作者,也不是把外语作为工具使用的通才,而  相似文献   

6.
赵新茹 《新视野》2002,(6):54-56
加入WTO将使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即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流动的机制和优化吸引国际化人才的环境等。做“国际人”越来越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追求和发展趋势。如何应对人才国际化,培养、留住并吸引一大批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及世界水准的优秀人才,将是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才素质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物质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而且将改变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格局,对人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  相似文献   

7.
巨鹿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自1922年建校伊始,已有八十余个春秋.学校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33800余平方米,学校目前共有专任教师242人,职工16人,其中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82人.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7个直属系部,70余个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程乾波  陈述琪 《奋斗》2013,(3):58-60
正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周恩来对外交人才、外语人才培养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和千叮万嘱,永远铭刻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丰碑上。他对黑龙江大学的前身———延安外国语学校和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的亲切关怀、对外语人才的高度重视,更是铭刻在一代又一代黑龙江大学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10.
江青长期感到"头痛"的心病 20世纪70年代,外国的科学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正热衷于人斗人、人整人的"文革"运动中.生产的彩色胶片连质量都不能保证,红不像红,绿不像绿的.搞得电影也好,照相也好,都不敢用国产彩色胶卷,只好将拍摄出来的黑白胶片再染印成彩色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