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人民的自信,是人民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一过程重在强调人民主体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非凭空而来,它一方面是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来丰富自身。这一过程则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在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文化自信基于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依赖于人民对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纳与融合、取决于人民对先进文化的选择与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状态,文化自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又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体现为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来建设文化、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成果、保证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体现为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得文化建设的素材、以人民为文化建设成绩的评判者。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扬文化民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孙丹 《前线》2017,(2):52-55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自信和友善,是在21世纪经济政治格局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自信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契机,促进中华文化的自省、进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经过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积淀形成的存在于政治生活领域的独特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的实体性政治制度和观念性政治认知,包括态度、信仰和情感等内容。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迄今唯一未曾中断过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谐、求大同的传统文化和政治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本真的文化基因,历经5000多年历史辉耀至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就是我国人民的类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立足点,功能,内容与传播四个方面阐述人民主体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和原则。并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无与伦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苦心探索、千锤百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不深刻地感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征服着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广泛地赢得了学生的人心,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得以与新时代相适应,并为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提供和开拓了多个路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是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这一讲话表明 ,党的三个代表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前景 ,并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就是我国人民的类本质特性。本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立足点,功能,内容与传播四个方面阐述人民主体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尺度和原则。并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主体性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中,还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体现在革命进程中对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这一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其价值意义在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依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引领.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主体性"即"文化对现代化的自主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是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与各种文化思潮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导性价值观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建构存在着多元文化削弱、信息网络化冲击及消费符号化消解等问题,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意识的培育,积极营造文化环境和生活基础,建构制度规约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13.
培育并提升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必然。要最大效度地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离不开从境界视阈观照、把握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包括认同与坚守、包容与创新、辐射与引领三重境界,它们顺次提升,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充分表达了他的文化战略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热爱、坚信与固守。"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从中华文化的内在结构与现代功能来看,文化自信的"根"是传统优秀文化精华"、本"是革命文化精神"、魂"是马克思主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进路,重点在于树立理性包容的文化心态、坚持科学的文化创作导向和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17.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来,在不同场合阐明文化自信与其他三种自信的关系。文章选择从六个不同的视角,讨论辨析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与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加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真正认识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不管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建设,都必须努力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作为文化建设实质的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四有"新人也只能是人的主体性全面发挥的人.  相似文献   

19.
张晓林 《前线》2017,(11):138-14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土壤,说到底是民族自强自信。文运与国运相通相连,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从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文章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国内首家文化产业类高职院校为例,初探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