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赵晓云,是农十二师昌平矿业西山煤矿一名矿工的妻子,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工。十几年来,她在护理岗位上的事迹打动着矿区的每一个人。1993年,赵晓云从四川老家带着女儿来到昌平矿业西山煤矿与丈夫鲜光映一起生活,儿子留在了家乡。虽然一家人分两处生活,但是女儿健康,儿子也聪明懂事,日子是平淡而幸福的。用赵晓云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记忆总是片断的,可每每回到故乡,色彩和光影、视觉和听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交织在老家过去和现在的变幻中.从求学到工作十余年,我已习惯了离家在外的生活,但每次回到老家,总有些变化让我欣喜和意外.我越来越觉得老家的村庄是那么富有田园诗意,农家的生活是那么悠然自得,以至对自己年少时那种拼死逃离这片土地的念头产生了对与错的怀疑.  相似文献   

3.
正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成百上千个村庄。我的家乡,就安静地坐落在兴安盟的东南角。一条路串起整个村子,从东头到西头,小路蜿蜒着、开疆扩土似地向前延伸,几代农耕人在此不辞辛劳地奔走忙碌,让这条路变得宽阔平坦、厚重沧桑。而几十年前,它却不是这般模样。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驾着马车,从40多里外的吉林农村一路颠簸,把母亲娶进家门。那时,门前的这条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在母亲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家乡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登特科村,村庄位于嫩江岸边,四周被绵延起伏的青山和清澈如镜的绿水环绕。一直以来,这里降雨频繁,一到下雨天,道路便泥泞不堪,村民出行成了难题。不过,前几天我与母亲通电话,闲聊中得知老家的路变了模样。母亲兴奋地告诉我,现在,村里面每条土路都硬化成了水泥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模样     
<正>今年,我们办公室新分配了几名内地来新疆工作的大学生,每逢节假日,他们因路途遥远不能回家,所以很想念自己的故乡,流露出浓浓的乡愁。触景生情,激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我出生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里:从乡间的小路,我走出了村庄,上学、工作,直至在外生活定居。但故乡的模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6.
1970年,我出生在清水县一个山大沟深的小村庄。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家乡既穷又苦,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更未见过班车从门前开过。村民外出,不管多远,都靠步行。  相似文献   

7.
王宏伟 《党史文汇》2011,(12):14-16
从希望的田野传出的纯美歌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相似文献   

8.
一根红头绳     
看过歌剧《白毛女》的人都不会忘记,女主角喜儿从父亲手中接过二尺红头绳时的高兴和喜悦。但是,在我母亲的生命里,同样的一根红头绳却成为她和她姐姐骨肉分离的最后见证。母亲出生在江南的鱼米之乡,但过去那里的民众却多为水灾而苦。上世纪三十年代,我母亲6岁那一年,她的家乡再次发生了洪涝灾害,大水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村庄,淹没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盛夏7月,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边,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战友宫韫书同志。宫韫书同志已经93岁,自1949年离开家乡山西南下,在四川工作生活已有62个春秋了。记者:宫老,您有20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听说,您现在每天还要看看山西的电视新闻节目和报刊?  相似文献   

10.
庄晓洁 《党建》2013,(3):35-35
今年是我第一次回公婆的老家——巴中市平昌县过年。在除夕,四川农村有祭祖的习俗,而且午饭才是正式的"年夜饭"。天气放晴,小小的村庄里,大清早就炊烟袅袅,柴火烧得叭嗒叭嗒又红又旺,铁鼎里的腊肉热气腾腾,砂锅里的鸡汤扑鼻香,辣椒花椒青蒜葱白在油锅里滋滋作响,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这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饭。三岁的女儿第一次来到乡下,对她而言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早早起床问候家中的动物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贾杰 《党的建设》2009,(8):49-49
我的老家距环县县城35公里。如今,从县城驱车奔驰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40分钟就可以到家。可是,在20多年前,这条路却是一条坎坷难行的路,更是一条令人心酸的路。上世纪90年代,我在县城中学读书,那时县城通往家乡的路是一条70年代沿河而修的土路,其中有几段是以河床为路,其实就是半河半路,晴通雨阻。特别是每逢夏秋降雨较多的季节,这条路就经常被冲断。那时,我们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演艺生涯道路上,我感到始终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地召唤着我,明白人、好心人、师长拦住了我,并告诉我说“这条小路不能走”!可我自信满满地踏上了这条小路,踏上小路的我虽然有时也感到了阵阵轻风,花香袭人,但也不可避免地经常被路上的碎石绊倒,虽没有摔得头破血流,但一次次的摔倒却让我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是当演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小路弯弯     
小路弯弯,一直伸向远方的山巅。在这条小路向前延伸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子不大,零零散散座落在山脚下。在那青山绿水掩映着的座座草房里,生活着憨厚朴实的庄户人家。村庄是秀美的,只是村民的心里生长着一片荒草,他们太穷了。那一天,春风刚刚吹起来,村支书老王在村里召开一次群众大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发展经济。会场上坐满了男男女女,说起致富的事儿,大多数人的心里没有底儿,坐在墙角的李嫂心里却鼓起了劲。李嫂在“大帮哄”时当过妇女队长,就在那个年代,她入了党。那时候的李嫂年轻又漂亮,扎着两根粗辫子,常年穿着一…  相似文献   

14.
1950年春,陈毅任上海市长。妹妹陈重坤从四川老家来到上海。想让哥哥写张介绍信帮他联系上大学。一天,陈重坤直接了当地向哥哥提出请求,满以为不成问题。哪知陈毅却乐哈哈地笑道:“妹子,这张介绍信我不能写,我是共产党的市长嘛。这个头一开,我这个市长就没有资格当了。你有本事自己去考,考不上就回四川老家种田。”陈重坤万万没有想到哥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年,我种地、育苗、养奶牛,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购买了小车,也住上了楼房,我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8月17日,笔者在二师二十五团一连采访时,职工蹇君乐呵呵地说道。1991年8月,蹇君从四川老家投靠亲戚来到二十五团打工,与当年众多来疆的打工妹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下来挣个30元左右。只要肯吃苦,在团场就可以挣到钱,蹇君看到这种机会,便萌生了留在团场的愿望,后来在亲戚的帮忙下,1998年4月她正式成为了团场的一名职工,这  相似文献   

16.
在泸州市古蔺县龙山、观文、护家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穷山恶水"的"死角"--护家乡桂香村.这里水、电、路三不通,峭壁林立,深涧环绕,一条从两山悬崖凿出并需穿过湍急河流的小路,成了桂香村通往外界的唯一小道.  相似文献   

17.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全家在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生活了3年零4个月,每天他从住所经一条小路步行到附近一家拖拉机修理厂劳动。这条小路,后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由于老家连年受灾,家中生活窘迫,胡继先随同丈夫带着6岁的儿子从四川老家山窝窝里来到了农三师四十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6岁的郎馥宇18岁从四川重庆老家投奔姐姐来到八师一四八团农五连,由于没有工作,她在家帮姐姐家喂羊、喂牛,在一次粉草时不幸将左手卷入粉草机,造成左手截肢。父母不在身边,左手残疾让年仅20岁的郎馥宇感到了生活的艰辛。在团场领导的关心下,她当上了一名职工,连队照顾她让她当了一名连队的警卫。由于郎馥宇勤奋好学,工作认真,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小溪淙淙流着,红的桃花、白的李花,五彩缤纷地随波而来。一位老妪屈膝溪边在洗衣服。不经介绍,我是断然不敢认定她就是我回故乡要找的人。虽然我和她在同一个村庄一河之隔地生活了10几年,但我从未见过她,也从未动过见她一面的念头。当我从事党史工作后,从尘封的记忆深处拣回了她.“谢伯姆……”在陪同我前来的父亲的轻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