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罪疑惟轻”系中国传统刑事司法重要原则之一,在现存各种文献中相关记载俯拾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剧变大趋势下,东方文明体系在西方商业文明的侵入与渗透下,经历了一个崩垮与再建的过程,在一个后法律移植时代,法制建设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如何对传统法制文化进行梳理与提萃,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工作的一个重点。文章即对“罪疑惟轻”这一传统司法原则作出的相关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影视服务贸易及文化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莱坞为旗舰的美国影视正在以风吹落叶之势席卷全球影视市场票房,美国大片传达的美式元素迅速爬升世界主流文化,对影视贸易的规制激发出贸易自由和文化保护两大阵营的激烈博弈。影视服务贸易是否应该烙上WTO标榜的贸易自由化烙印?世界文化多样性如何保存于美国主流文化之中?中国影视产业命运应该如何自救?本文将一一给于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3.
以影视产业为核心谈中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国家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探讨了文化安全和文化帝国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国影视产品输入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有关监狱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以其封闭的特殊环境、激烈的矛盾冲突、神秘的犯罪经历一直历久不衰,在监狱文化宣传中起到重大作用,并侧面反映以负面影响为主的监狱文化。比较这些影视文学作品中与我国现实中的监狱相似却大不同,在新形势下如何借助影视文学作品的强大影响力,为监狱工作宣传,为监狱文化建设所用,即是此文研究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法律术语翻译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法律文化语境。法律文化语境包含诸多方面,但最基本的有法系、法律部门和法律解释的价值取向等。法律文化冲突常常表现为:术语代表的概念或制度在另一文化中无对等语;术语语言表层相同或者相似,而概念内涵相异或者相反。应对冲突的策略是:语言表层相似但内涵不同的,可以创造新词或者"套用"加注释;找不到对等语的,需要剥离概念核心内涵,再在译入语中进行创造性表达,并确保两种文本的读者反应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7.
8.
中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话语中充满了隐喻,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为“翻译即X”,另一类为“X即翻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对这些翻译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一类隐喻中,翻译是作为目标域概念的认知对象,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后一类中,翻译则是作为始源域概念用以识解和表征其他活动的工具,具有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译即易”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翻译最为核心的特征,以之为根隐喻构建出的概念隐喻层级系统,更好地揭示了中外译论中形形色色的翻译隐喻话语背后的认知动因。与此同时,“译即易”这一根隐喻对于翻译核心特征的突显,也为翻译能够作为始源域去识解与表征诸如教育、跨组织知识转移等概念域的动因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3):129-135
理据性是翻译的根本特性。同一原文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译本,就在于译者的翻译理据存在差异。从理论角度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可以选择任何因素作为理据,但翻译与纯粹意义上的创作毕竟具有本质界线,所以在选择上不可能没有阈限,否则很可能造成翻译失误,不但影响译文的传播效果,严重一点还会扭曲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异域文化和社会中的形象。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背景下,译者在选择翻译理据时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西两门语言间学术文章的翻译也日见增多.中西语言的互译在此起到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作用.译者在翻译研究性学术文章的过程中势必会牵涉到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关键性术语在整篇文章中往往起核心作用.其翻译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目标语言读者对全文意思的正确解读.本文将探讨的重点放在法律术语的翻译上并强调翻译与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1.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是一个人类交往史。在所有人类交往活动中,法律文化的交往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清末百余年来中国法律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法律文化交往提供了一个颇具说明意义的典型示范。但是,在中国法学界,许多问题的认识和讨论长期处于无意识的无我状态,即文化主体意识缺失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现代中国法学或中国法学家们,至今尚未能完全自觉地作为一个文化交往主体进入人类法律文化交往。世界法律发展史上,不同法律文化的交往不外乎通过借鉴、继受、移植、整合和融合等五种形态得以实现。这种法律文化交往的实质是实然与应然、地方性与普遍性的关联与转换,是一个地方性向普遍性发展、普遍性由地方性构成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没有文化主体意识,就难有文化主体地位,就难以正确认识和解释法律文化交往的各种形态及其一般规律,于是也难以自觉主动地参与文化交往活动。其结果,必然是更难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理法在构筑法学理论体系时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与其它方法相比,公理法能实现法学理论的综合,能使法学理论体系更加严密,增强法学理论说服力;还能加快法学理论知识的发展速度。历史上,一些法学论著和法典都曾采用公理法构筑理论体系。在运用公理法创建法学理论或制定法典时,还需注意一些问题,如公理的数量越少越好;选择的法学公理在直观上应是有道理的,真理性不证自明;等等。 相似文献
13.
修订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吁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声音看来正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共鸣.笔者也赞成目前确实到了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立法日程的时机.关于修订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修改等等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体制转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一个初创阶段.<试行>基本上是对新民主主义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建设和民事纠纷解决传统习惯的总结,并借鉴了外国,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中的某些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的违法事实公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之争,《行政强制法》作出了维持现状的选择,创新执行手段随之成为破解行政强制执行难的务实路径。作为一种间接强制手段,违法事实公布业已在我国价格监管、环境监管及计划生育等多个具体行政领域得到适用。行政任务多样性与执行手段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理念的落实,以及信息社会确保行政法义务履行的实效性,为违法事实公布成为间接强制执行的新手段提供了正当性依据。为了防止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应当从法律依据、适用条件及程序设置三个方面实现对违法事实公布手段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长白山的自然历史概况为切入点,阐释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即人口文化、长白山人口文化;明确了家庭人口文化的重要地位,探讨并挖掘了其内在人文价值和社会功能。本文认为,通过提高家庭个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境界,重塑人性美德,不仅有利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还通过剖析构建家庭人口文化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创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应以人的价值理念提升为主旨,切忌盲目追求文化的形式,忽略其文化的内涵;要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并突出其个性特征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2013,51(1):49-57
In December of 1961 the Supreme Soviet of the USSR, in its Seventh Session, approved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Legislation of the USSR and the Union Republics. New civil codes had to be enacted in the union republ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The latter will also serve a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and bringing up to date civil legislation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USSR. 相似文献
19.
5月30日,司法部颁布了《开奖公证细则(试行)》(下称《细则》),这是司法部规范开奖公证的重要举措,是对现场监督公证有关法律、规章的一个重要补充。现就《细则》的主要内容作简要的阐释。一、制定《细则》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开奖公证是现场监督公证的一种,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 相似文献
20.
一部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律——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法制建设方面推进和保障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立法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确立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资源共享、关于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科研诚信建设以及确立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等方面,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了客观述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