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阴似箭,转眼间从1949年我开始动笔写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到今天已经44年了,44年来我从一名文盲战士成长为作家,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 我要读书 读书,确是我心底的希望,可是童年的我由于家境贫穷上不起学。为了读书,我不知流过多少泪,也不知背着父母,挎着拾草的破筐,站在  相似文献   

2.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现单位工作的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拜读《共产党员》已经有十多年了。《共产党员》一直伴随着我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共产党员成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从一名党务工作者成为一名基层党组织领导。 《共产党员》不仅是我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动     
<正>读者留言@森林青海《党的生活》2017年第5期以读书为主题做了专题策划,我甚是喜欢。两年前党刊就发起了读书征文活动,每期都有"党员干部书屋"这个栏目。党刊及时关注到当下社会人们的阅读需求,作为一名老读者,我也甚感欣慰。今天大家都在"读书"和"读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的案头有不少报纸杂志,很多在我这里没摆放多久就回到了他们的出生地——一一造纸厂。然而《新湘评论》则不同,我是在期待中等待着每一期的到来。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党政机关的干部,一册《新湘评论》在手,时事政治、工作大局、百科知识、读书赏析就了然在握。  相似文献   

5.
我的案头有不少报纸杂志,很多在我这里没摆放多久就回到了他们的出生地——一一造纸厂。然而《新湘评论》则不同,我是在期待中等待着每一期的到来。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党政机关的干部,一册《新湘评论》在手,时事政治、工作大局、百科知识、读书赏析就了然在握。  相似文献   

6.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7.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8.
蒙珺 《当代贵州》2010,(14):31-31
<正>近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频频在各种场合对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然而,领导干部的读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尽管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却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  相似文献   

9.
阳卫国 《学习导报》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10)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热心读者,我在工作之余,喜爱读书,《江淮》更是每期必读。我还利用进村、社区调查获得的相关信息,整理成稿件给《江淮》投稿。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实践》2017,(4)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与《实践》党的教育版结缘于2013年。那时,我刚到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组织部工作,部机关每名干部的办公桌上都放着几本《实践》党的教育版,红色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翻开杂志,一幅幅生动的政策图解、一篇篇高质量的言论文章、一段段新颖的"党建短波",都让我沉迷其中,阅读杂志渐渐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最近,能够拥有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时尚。这本名为《读点经典》的小册子,每月一辑,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词佳作和散文精粹。重庆近6千名市管干部和两万余名各级干部几乎人手一册。这项原本为了教育各级干部勤政廉政的阅读活动,迅速延伸到普通市民,继而在全市引发了一场从“干部读书忙”到“满城书飘香”的读书热湖。(见《人民日报)2009年3月27日“一本书和一座城”一文)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搞技术工作的党员,从小到现在都爱读书,书籍是我的挚友,读书使我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层次。入党前,我爱读得是化学分析方面的书;入党后,我爱读的是《共产党员》。她的内容丰富,适合各年龄、从事各种工作的共产党员阅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8月9日是美国的"全国爱书日",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有读书习惯的人比不读书者更长寿。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追踪调查50岁以上的3635名受访者的阅读习惯,为期12年。他们被分成三组:不读书者、每周读书少于3.5小时和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追踪调查显示,两组读书者的寿命普遍较不读书者长20%,其中,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比不读书者平均寿命长23个月。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好书不厌千回读 我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五岁入小学,读书至今,真是捧着书本,陪伴着本世纪的一半。读书分精读、泛读二种。作为一名史学家,我需要读大量的史籍,这里不必说了。作为一名性喜博涉的学者、作家,不管见到什么书,我都喜欢随便翻翻──事实上,这不仅是鲁迅先生的教导,也是我读大学时周予同老师的教诲。尽管如此,有几种书,我是经常读、反复读、并要永远读下去,直至老到读不动为止。这就是:《史记》、《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元人杂剧选》、《…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农民工二代"已成为研究农村问题的重要课题。学者梁鸿在《中国在梁庄》《走出梁庄》中,还原了不少农村青少年的人生轨迹,即过早辍学——打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在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共产党员》杂志,学习阅读《共产党员》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无法替代的乐事。我清晰地记得,看到的第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是1991年在东沟县工商局大东工商所,老所长王长宽每到所支部学习会时,都会从当月的《共产党员》杂志上选出一篇上级文件或典型经验,领着所里的党员干部学习,那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199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支部给我定期发放《共产党员》,我如  相似文献   

19.
请您评刊     
在我们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中,人人都把党刊列为首选的学习读物,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是受到了大家的青瞄匕我们党支部以《共产党员》为文化载体,倡导“多读有用处的书,多做有益的事;当有长处的人!”参加工作至今,自己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对我有着特另性自烈的吸引力,最具说服力的一点就是。贵刊源源不断地为所有读者输送着精神财富和文化养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收获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伍正华 《湘潮》2018,(2):39-39
说到初心和信仰,有一个"中学生之问"始终"虐心"。2017年9月,我应邀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录制一档读书节目,期间在内蒙古第二中学组织了一次《信仰的味道》签名赠书活动。原本与编导说好不发言,没想到偌大的礼堂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师生,提问环节极其踊跃,充溢着"恰同学少年"的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