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九一五年帝国主义战争时期。《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哲学短文,是列宁对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斗争经验的重要的哲学概括,也是列宁对自  相似文献   

2.
<正>背景介绍1933年4月11日,《红色中华》第68期第二版,在《以全部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来回答残酷的白色恐怖》通栏标题下,刊载《反帝拥苏总同盟通电: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投射毒瓦斯》,并配发了漫画《帝国主义屠杀剥削工农》。画面上一双帝国主义国民党的黑手,握着铁夹子,把全中国的工农夹在中间,进行血淋淋的屠杀和剥削。漫画把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勾结起来残害工农的反动本质揭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根源,分析研判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错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创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揭露了帝国主义垄断、腐朽的本质特征,剖析了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预测了帝国主义垂死的历史结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立场,形成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当前,“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帝国主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没有改变,以垄断为特征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世界实行全面统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对于开展中国特色新型外交与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5,(1)
<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第一次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总结和分析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在对帝国主义阶段进行经济学分析的过程中,列宁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帝国主义的经典结论和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通过总结6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飞跃与升华。列宁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对社会主义作了深刻再认识;他特别强调探索一条符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论文和信件中,提出进行农业合作化、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作了崭新的构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系统阐述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经典著作。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形势的急遽发展推动人们必须对帝国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时间,围绕着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发展趋势及其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站在不同立场、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理论家如霍布森、  相似文献   

7.
周多刚  贾锡萍 《唯实》2011,(7):48-51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处理阶层矛盾是执政党面临的严峻课题。列宁思考解决俄国国内各阶层存在的一系列现实矛盾问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关于处理工农阶层之间的矛盾;关于处理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矛盾;关于克服官僚主义,正确处理执政党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矛盾;关于解决人民内部阶层矛盾的主要途径等。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阶层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帝国主义论"是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的又一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力作。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呈现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刻分析和理论概括。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并没有改变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现实基础,同样也没有改变列宁对帝国主义命运的历史判断。列宁"帝国主义论"在提供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以及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六十几年前,列宁写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他在这部著作里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或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论断,已经生动地被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所证明。人们对于运用《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那一阶段帝国  相似文献   

10.
最近 ,中大档案馆在整理档案过程中 ,发现一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文献。计有 :1931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10月5日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的《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反对国民党勾结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1931年10月25日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反对广州反动政府十月十日大屠杀劳苦工农及革命的学生》、1931年10月中国共产青年团东江特别委员会的《纪念十月革命告苏区青年群众》及东江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绘印的…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当代资本主义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西方经济出现大问题,发生了金融海啸,我们有重新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的必要,重读这两本书可以获得新的认识。西方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成为经济危机。下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浅层次的认知到系统应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后,为贯彻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工作方式和策略,推动对帝国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实践,对中国大革命蓬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间的认识过程和探索实践,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年,但是站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场上,十月革命对于发展我们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它所开辟的道路、所建立的制度,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念、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为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列宁对帝国主义进行的深刻分析,为我们今天分析国际局势、把握世界大势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认真学习列宁著作,永远是纪念十月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最好方式,谨以重读列宁最后几篇文章来纪念十月革命72周年.列宁的最后几篇文章,系指列宁于1923年初所写的《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著名论文.这五篇文章,都是列宁生病期间,由他断断续续地口述,由秘书记录整理而完成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是一个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有360年的历史。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预言,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在本世纪初期,列宁在其重要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有不少干部群众感到困惑:《共产党宣言》发表后,150多…  相似文献   

17.
蔡和森担任《向导》主编时期,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向人民传播马列主义方面发表了数百篇文章,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此间,蔡和森有关中国革命对象、中国共产党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中国革命的动力等方面主张颇为深刻,具有深远的预见性,并被革命实践所证实是极为正确的。他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必须打倒封建军阀、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在国共合作的统战政策中必须坚持党的独立性,以及工农运动之发展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动力等方面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指导,都对中国民主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就义,年仅3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下中共党史上的6个“第一”。一、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前往苏俄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写了大量文章,寄回国内发表。二、中国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1921年6月,他在《赤都心史》中对列宁的发言和神态作了详尽的描写。三、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四、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赤潮歌》的作者。五、1925年6月,中共党史上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办者。六、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  相似文献   

19.
曹浩瀚 《探索》2007,10(5):110-116
工农民主专政思想是列宁领导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列宁把它看成是彻底推进俄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列宁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实际上提出了新型民主革命的问题,二月革命后列宁虽然在口号上不再提它,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为完全实现工农民主专政而制定斗争策略.列宁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并没有完全理论化,其中包含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直接过渡的思想萌芽.由于国内外矛盾的交织,工农民主专政因为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而破裂,为无产阶级专政所取代.这种取代在日后阶级斗争缓和下来之后没能进行调整,最后发展成为斯大林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16年,列宁发表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并阐明了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其后,他又写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一文,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