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省党校系统法研会第五届年会于1999年6月在自贡举行。本次会议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涉及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对党校法学教学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展开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法治”的问题围绕着传统的“法制”与“法治”之争,提出法治乃法律的统治,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二是指法律和制度实施执行状况;三是指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即法治原则。而作为法治基本内容的法治原则又包括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法治体制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得践踏法律 ,都必须遵守法律。法治之法应为良法 ,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且该法律实质上是公平与正义的。只有良法之治才是真正的法治。恶法非法 ,故良性违法不应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8,(23):69-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何谓依法治国?在十五大召开前,学者们大多认为,依法治国即法治,是指依靠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它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一个名副其实的法治国家.至少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实行良法之治,法律要民主化;二是法律要有极大的权威,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四是政府权力受到制约;五是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其中,法律至上是最关键的,而法律至上的核心是宪法至上。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机构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包括制定违宪法律.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和其他违宪行为)进行违宪性审查,以裁定其是否违宪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尚未成为一种专门法律制度.仅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工作难以深入许展,使宪法至上地位受到挑战.国家法治进程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7.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由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人民法院之所以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治国家的应有内涵。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腐败,表面看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的无序、政治的不规范、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表象背后实则是文化的困境使然。所有的腐败行为从文化的视角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官本位和特权意识对法律制度的僭越:人治传统对抗法治文明。“官本位”是我们根深蒂同的传统观念,它主张权力至上,其外在表征是权大于法或以权代法。“官本位”遵循的原则是权力意志,  相似文献   

10.
法制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它侧重于典章制度方面的规定,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指整个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活动和过程,即依法办事,通常又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属于方法范畴,同时它又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可以说,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制,但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实行法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她为在“法制”基础上实行“法治”提供了重要条件和极大的可能性。但是,历史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我国现在的法制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1.
问答     
王丽珠  代丽 《学理论》2008,(23):69-70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2.
陈国栋 《学理论》2009,(10):38-39,12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体现在历史和当代两个方面。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它的当代价值体现在:(1)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它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3)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代表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仍然是指引世界.人民争取美好未来的精神旗帜;(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3,(2):64-64
李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法治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方式三个层面,具有国家意志性、意识形态性、人民民主性和制度构建性等特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当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六大基本问题:一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性、内容法律性、背景文化性、过程长期性和受众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王先勇本文的“制度”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这种国家制度不仅是相关法律予以规范的结果,而且现代法律和由现代法律予以规范的制度(即现代法制)与“法治文化”息息相关。一、制度须法律予以规范董必武曾经指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相似文献   

15.
行政责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规制行政责任所不可或缺的。我国现行行政责任法律制度基本原则存在不足,不管是客观违法归责原则、过错归责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归责原则,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行政责任的承担机制问题。行政责任法律制度应确定四大基本原则,即公开性原则、错责相一致原则、权责统一原则和领导问责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实践,对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十个主要问题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这些问题分别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法律规范供给难题的破解,法律系统公私二分的反思与重构,重新认识法制统一原则及其价值,法治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执政中的党政关系,法治建设的具体方式,良法为治的实现,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0,(24)
1993年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 组织等共同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SNA)》中,把社会实体主要分 为四类:一是公司;二是准公司;三是非营利机构(英文名 non- profit institution,缩写 NPI);四是政府机构。 非营利性机构具有如下的主要性质和特点: 1、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以营利为目的。 3、非营利性机构并不意味着其不能创造营运结余,但是其结余不得“分红”。捐赠者或投资者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经济回报。非营利性机构职员的待遇不得超过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相…  相似文献   

18.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与中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1.法治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要求行政管理法治化。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本质在于法律规定行政活动的机构、权限、手段、方式和后果,行政管理必须遵守法律并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实现行政管理法治化,必须做到:制定健全、完备的法律规章,使机构设置、权力运行、行政结果等一切政府行为都纳入法律规范之中;树立法律权威,改变因人废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建立严厉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防止执法不严、滥用职权、违法不究等现象的发生。总之,行政管理法治化要体现为行…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现代法治来源于两个传统,即英国式的法治和德国式的法治国。英国式的法治在关注如何通过议会的立法赋予英国资产阶级意志以法律表述,也即法的合价值、合目的基础上,要求依法律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德国式的法治国对法律的创制并不怎么关注,所直接关心的是“法律的解释选用以及国家行为在形式上的合理性”,即所谓的形式法治。鉴于德国的法治国实践留给世人的纳粹独裁专制的梦魇,50年代,德国的法治国理论被加以改造,力图使形式的法治与实质的法治统一起来。因此,当代法治论式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地方法治经济社会建设,关键是要营造便民用法与服务的良好环境.有专家指出,法治社会进步,说到底是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掌握、遵守与运用.透视县区地方经济社会法治状况,当前群众用法普遍遇到法律效率低下、法律服务滞后、官民用法不对等、问责制度待完善等六大"法阻现象",亟待加快消除.通过加强行政法治推动经济社会法治,夯实法治建设的基础,满足群众用法需求,对于提升法律的权威性,加快区域法治经济社会建设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