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献 《楚天主人》2008,(1):39-39
据《鹃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  相似文献   

2.
肖军强 《前进》2014,(3):63-63
<正>《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作者鶡冠子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中载有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接着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4.
扁鹊最差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善于医术?” 扁鹊答复说:“长兄最佳,中兄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答复说:“我长兄治病,是消除病症于未发生之前。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才知道,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5.
《干部人事月报》2010,(1):92-92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是医生,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相似文献   

6.
魏文侯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  相似文献   

7.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近日撰文指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中央反复强调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一方面统一战线又经常被轻视、忽视。怎样正确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据《史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  相似文献   

8.
当年,扁鹊因医好了一位皇帝的顽疾,而得到世人的赞誉。但当皇帝问他是否是杏林第一时,扁鹊却说:当今“杏林第一”应属他的兄长扁鸦。原来扁鸦的天份比扁鹊高,他们的父亲扁公临终时就把一本防病的秘籍《防道》传给了扁鸦,而把另一本治病的秘籍《治道》传给了扁鹊。由于世人多重治病而轻于防病,扁鸦也就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9.
沈豪  朱学礼 《现代领导》2003,(11):46-46
扁鹊,公认其为良医。但是《鶡冠子&#183;世贤》记载:扁鹊说,其实医术最高明的是我大哥,他行医望神色,能“未形而除之”;其次是我二哥,他能治病于“毫毛”之时至于我,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开刀下药,然而反名噪于我。  相似文献   

10.
柳能 《人民政坛》2010,(3):44-44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问:我是一名县级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在思考: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能否像代表参与立法那样,将代表参与重大事项决定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读书最好读经典何谓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他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古人有一  相似文献   

12.
买车     
春,你决定要买车了?这可是我们《中国女性》的大新闻哦!想买哪款的?就是想听你们的意见啊!简单啊,一定要超多厢的,最好像加长型林肯那样!要省的!最好连养车费、过路油费、停车费都能减到最低的那种!!司机!一定要配司机!有了司机就可以和BF在车上亲热不用看路了! 越大越炫!能不开工资的司机最好嘻嘻!这个车我好满意,我不用的时候就叫司机自己找工钱、油钱……一周后……t……有创惫!有见地!买车@王云涛~~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冬天,我踏上了西去新疆当兵的火车。一坐上火车我便使劲儿地想着新疆到底是什么样子?一路上,有的新兵说新疆就像高中语文课本《天山景物记》里描写的那样一天有四季,百里不同天;也有的新兵说新疆是茫茫戈壁,渺无人烟;在此之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爸爸常给我讲故事听。记得有一次,讲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讲完后,我好奇地问爸爸:“项羽有那么惊人的力气,那样高超的武功,为什么打不过刘邦呢?”爸爸感慨地说:“‘满招损,谦受益’呀!”“什么叫‘满招损,谨受益’啊?”我又问。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学了《青少年修养》第十三课——“诚实谦虚”以后,我终于对“满招损,谦受益”这个格言有了深刻的认识——骄傲自满带来损败,谦虚谨慎受到益处。一骄傲,就不可能再去积极进取,也会错估别人,还会听不进忠告,使自己游离同志和集体之外;相反,谦虚了,就能正确估  相似文献   

15.
女人的品位     
男人没文化是草包,女人没文化是花瓶。所以,有人说倪萍没文化,她很生气,一气之下,写了《日子》那本书。漂亮的女人,容易让人挑剔、嫉妒,那么攻击她的最好武器,就是“没文化”,或含蓄地说她走的是“偶像路线”,不是实力派。所以,要让你显得有文化的样子,我的第一条建议是,不必太漂亮,竞选“班花”、“校花”、“市花”什么活动,不必去凑热闹。如果真的长相困难,那干脆就走“个性”路线,凸现你的个性,比如像潘美辰那样“冷酷到底”,像韩红那样“胖出气势”,像张越那样“自嘲自嘲再自嘲”……修饰你的嗓音,不能太短期,像杨钰莹;也不能太尖,像唱…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聂彩霞编辑:你好。 我结婚已经7年了,正属于痒痒的时候。最近,老公的又一次出轨被我发现,我很伤心。第一次我忍了,第二次我也忍了,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想离婚,我相信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会幸福的,可老公又像前几次那样哭着求我原谅他,说他是爱我的。我真是很矛盾。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给我一个建议?我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一、“砸缸”意识的来历  高考前,为了解学生的复习状况,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小孩掉进水缸里我们 应该怎么办?”话音未落,几乎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砸缸!”回答得既干脆又自信,确实是斩钉截铁。我接着又问:“假若水缸里没有水也需要砸缸吗?即使水缸里有水,我们还要像当年的司马光那样将水缸砸碎吗?”学生们被问笑了。笑过之后,教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安静。我问:“咱们班还有哪一位同学没有笑?”只有一名学生站起来,他回答说,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而且快要高考了,但思维还停留在儿时的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这样问凌峰:“如果有来生的话,你还娶不娶大陆人?” “这个问题我恐怕要好好想一想,两岸婚姻太累了。”凌峰说。“不过”,凌峰口气一转,”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娶顺顺。” “你呢?”我又问贺顺顺。  相似文献   

19.
雨不大,霓虹灯映照着一把移动的伞,伞下有这样的对话:“你说,我刚才的表演怎样?”怯怯地。“整体感觉还是好的,服装模特儿的气质你是体现出来了,不过还可放松一点。”“是吗?”惊喜。“我一直没有信心的,我觉得自己毛病很多,所以一上去就紧张。”“其实,你不必强求完美,作为业余模特,你已经很不错了。”伞远去,一句淋不湿的话留在雨中:你不必强求完美。一切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也都不会像你策划的那样顺利,不必强求完美,你会少一些抱怨多几分洒脱。(摘自《今晚报》)不必强求完美@曹政军  相似文献   

20.
“袁莉”用十几年如一日的爱和含辛茹苦,把成为植物人的丈夫救醒了。那一刻,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大多会感到眼眶一热。 当然,这是袁莉在吴天明的新片《非常爱情》中扮演的角色。生活中的她,二十四五的年纪,还远未打算谈婚论嫁呢。 我问袁莉,“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真的遇到这种事——有一个植物人丈夫或老人——你会像电影上演的那样去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