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于5月5日至6日联合举办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系、所教师写的论文10篇,已毕业校友提交的论文5篇。我系兼职教授李正文、陈忠经、李新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陶炳蔚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指导。来自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行政学院、四川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等院校的校友同本系、所的教师、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北大和我系访问讲学的民主德国洪堡大学教授费路、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郑宇硕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还有苏联、民主德国和非洲的几位留学生也自动前来参加会议。因而这次的学术研讨会具有相当的公开性。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分三个主题进行:(一)新思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当前国际关系;(二)新思维与苏联当前的国内改革;(三)新思维与战争和和平问题。刘金质、黄宗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用新的政治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对外事务和国际问题。引起举世瞩目。"新思维"使苏联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给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明显影响。本文拟就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背景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老师和学友们一起讨论。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内容极其广泛,用他自己的话说,"包括了当代全部基本问题"。就其主要之点,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当今世界。戈尔巴乔夫一方面仍然肯定当今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的思想体系,但同时又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相互  相似文献   

4.
从戈尔巴乔夫1986年初正式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到1987年11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正式出版,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是,新思维及其在实践中的政策主张,已迫使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认真地温习战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关系史。并对今后十几年、二十年,乃至几十年的世界前景作出各种猜测和描绘。"新思维"究竟新在哪里;何以会引起种种复杂的反响;经历过"冷战、解冻、紧张,缓和、紧张"等不同阶段的国际局势,在"新思维"的冲击下,是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和"世界的整体性"思想。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该书下篇《新思维与世界》的中心思想。戈尔巴乔夫是这样论述这一观点的: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维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实质上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人类进入了核一宇宙时代,就"第一次出现了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今天的,而不是遥远的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今天,整个人类"是同舟共济,是沉是浮,只能在一起",否则,就只能同归于尽,无一幸免。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现在,"人类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以便保护人类自身,造福……未来"。结论是:今天,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原则大于阶级原则。据他说,"列宁曾不止一次阐述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思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但是,在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上,戈尔巴乔夫不切实际地试图恢复列宁所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想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实践的结果证明在现代条件下这么做行不通。这一选举导致了苏联的政治过热和混乱,更使苏共威信丧失,难以控制局面,最后不得不实行总统制。匆忙推行的总统制仍难以挽回局面,反而促进了民族分离主义的发展,最后使苏联倾倒,苏共失去了政权。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3,(9):39-41
楼市改革最重要的是"去投资化",使房地产回归居住消费属性,楼市改革必须跟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联动。对于新一届政府而言,楼市毫无疑问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上一届政府楼市调控的最后一棒"国五条",现实中正遭遇地方政府的"软抵抗"。尽管3月底的大限已过,但地方版"国五条"细则却并不给力。北京等10多个城市出台了不同力度的执行细则,但多被指缺乏实质性内容,而更多城市却是犹抱琵琶  相似文献   

9.
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苏联的每次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体制的效率,但各个时期改革的目标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也不同。从冒进的赫鲁晓夫到保守的勃列日涅夫,再到过渡性的安德罗波夫,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期,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成为了媒体关注的时事热点。 就像深圳的官员一再强调的那样,这并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将整个政府权力分割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块,让其互相制约,避免寡头统治和集体腐败。深圳的改革还没有到真正改变政治基础的地步。它更像是管理层面的改革,即在行政的范畴内,将组织和权力划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块,让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衔接的管理链条,而不再是诸侯们各据一方,小天地内的行政管理“产供销”一条龙。 国内对政府治理弊端的抨击由来已久。这种弊端有深层  相似文献   

12.
[编译者按]2005年3月11日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2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灯塔"广播电台为此于3月10日专门邀请戈尔巴乔夫就听众和网友所提出的在这20年间所发生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以访谈录原有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为基础,编译者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何失败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凤荣 《南风窗》2011,(9):52-56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间比苏联短得多,当时懂得商品、市场为何物的人还健在。苏联则不同,搞了60多年计划,涵盖了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懂得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人几乎不存在了,因此,其改革只能围绕如何完善计划工作搞,自然难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使一切有关国家命运的大政方针由新的议会机构决定 ,苏联的权力重心开始转离苏共。权力重心的转移并没有确立起新的权威 ,苏联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于是戈尔巴乔夫又决定设立总统制 ,但总统制也没有使苏联变得稳定和有秩序。苏共的威信和权力迅速丧失。过于急促的政治改革 ,摧毁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的社会民主运动,既是改革的民主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改革进程中国家政治控制能力弱化乃至丧失的结果;既是苏联社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社会矛盾不断累积爆发的结果,又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刺激下社会过度反应后不满和怨气的情绪宣泄。但是最终导致社会民主运动政治方向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则是苏联政治压力集团的形成。在中央政府不断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后,这些政治压力集团迅速演变成政治夺权势力。最终,苏维埃政权在社会民主运动的激情狂欢中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16.
雷日科夫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时期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中,大部分仍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从各自的立场对苏联发生的巨大历史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雷日科夫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一位钟爱回忆与反思的老人。在这位老人的心目中,前苏联、东欧的巨变真是够让他回味的了!1991年“8·19”事件发生时,苏联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成为“福罗斯囚徒”(他当时正在福罗斯度假,在那里曾  相似文献   

18.
上台之初,戈氏对社会主义观念本身并没有新看法。他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在形势的推动下逐步明确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在京举办了“中俄政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学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研究员威·斯米尔诺夫作了题为《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从浪漫到现实》的报告,回顾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变进程,分析了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雇主与职工群众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起到平衡关系的工会在其中却缕缕缺位,归根结底,是工会代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反映基层职工的诉求。本文试图从政治代表角度更好的阐释工会代表权理论中的代表性,为民主选举提供有力依据。建议在基层工会改革中,大力推行公开直选,以加强工会领导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达到激活基层工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