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中强 《岭南学刊》2013,(6):68-72,77
执政成效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意义重大,已经逐步引起了国内学界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提高党的执政成效面临着来自中国共产党自身、外部环境以及现阶段国情的挑战;同时,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党执政成效的提高。党应通过建立健全完备的执政功能体系、有效利用与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途径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成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外学者较为客观地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风气正逐步形成,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研究的科学性与时代性也逐步增强,并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当前,及时把握和评析国外学者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研究的现状,关注和梳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将有助于拓宽理论研究视野,增进不同思维语境下的对话与交流,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搭建起了又一个广阔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韩强 《长白学刊》2014,(5):56-62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教授近年来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已成为国外学者中少有的几位持续关注这一问题的知名专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党的建设的多个方面,由于其研究在以国外的政党理论、价值观和政治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审视的成果中具有代表性,对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我们开展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要高度关注和重视郑永年教授及其他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扩大视野,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谭鹏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10):30-3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模式也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对党的执政模式主要从概念特征、历史经验、优势不足、发展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党执政的特点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中国留美生致力于研究中国哲学问题,留下一批高水准的博士论文。这些博士论文的写作带有致用性、学术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考量,大多以服务中国社会为旨归,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救时弊的良药,且含有光大中国文化、争取西方学界尊重的意图。这批学术成果是"中学西传"的重要载体,一经公开,便引发西方学界对中国哲学的关注,开拓了西方汉学研究的新领域,成功地将中国本土学者的哲学研究成果引入了西方。  相似文献   

6.
邓茹心 《创造》2021,29(5):15-21
21世纪以来,随着党史研究的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成为党史研究的新视角,问世之初,相关文献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到2011年有了第一本学术专著,即童小彪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式地推动了纪念活动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开始为学者熟知,并被史学界关注.2017年,纪念史集大成者陈金龙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对各类具体纪念活动的由来、方式、特点、作用等进行了描述,在他的推动和倡导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热潮.纪念史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史、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断从各个角度研究这一问题,但缺乏细致系统的学术回顾与梳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本文较为详实地检索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研究成果,着重综述突出的研究专题,最后论述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以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辰.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运动之历史起因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国外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致而言,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就"大跃进"之起源问题,先后提出了十种最有影响力的解释。系统爬梳这些解释,能为国内学界深入开展相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施特劳斯与中国:古典心性的相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相遇施特劳斯,不仅在国内引起争议,亦引起西方学者高度关注.之所以引介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中国的学术命运息息相关:一为借古典学问摆脱对西方现代各种"主义"的追逐,二为借古典学问涵养中国读书人的性情,三为借古典学问学会重新珍视中国传统.施特劳斯进入中国,是重塑古典心性的努力,也是对西方现代启蒙理想的超越.正是这一超越.引发了国内外的争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外学者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未来布局与战略设计、国际政治经济意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评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存在某些不足,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分析国外学者的立场和观点、研判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领导理念向建设型领导理念的转换,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以及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恰恰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关注世界政党兴衰成败,总结自身执政经验教训,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置换与嬗变的理论根据,也是蕴涵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创新和领导角色转换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1.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主张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大多数国外学者对共同富裕持肯定态度,认为推动共同富裕对于中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高质量发展、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等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着误读现象和丑化、抹黑的行为,我们应当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坚决予以驳斥。因此,要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持“四个自信”,又要坚决反对“美国速衰论”和“中国速胜论”等错误论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这一历史命题。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逐渐为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宪法为基础,以宪政建设为目标,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方法执掌国家政权,构建民主法治国家,保障和满足人民利益需求,它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论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的基础、依宪执政的方法和表现,并对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推进依宪执政,彰显其作用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通过构建以党章为主体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制度建设融入贯穿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以此规范权力的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研究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学界主要从制度治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了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治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制度治党的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详细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展望此命题研究的学术前景,以期深化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想获取或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对新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密切关注对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想获取并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对新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密切关注对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贾真  张国镛 《传承》2011,(23):8-9,69
目前,学术界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研究集中于其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经验、实施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并总结他们研究的共同之处和创新之处,他们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研究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巴黎"五月风暴"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工人运动的新型社会运动,具体包括生态运动、学生运动、新女权运动、种族民权运动、同性恋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利益诉求各异的群众抗议运动。随着新社会运动日益成为西方社会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其成为西方学界广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三个维度:一是将新社会运动视为运动实践事件本身展开研究;二是将新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分析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三是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索,找寻研究新社会运动的规律和方式。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不同程度地关注新社会运动这个学术领域,但总地来说,对新社会运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共产党最近几次党代会均提出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政党意识在党建工作与理论研究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对政党意识的研究也丰富起来。对学界的研究做综合分析,这对明确政党意识的内涵以及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总体上看,尽管有着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能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采取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因而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加上他们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和西方媒体的影响,因而有些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分析和把握上,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关注国外学者对这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有助于拓宽理论视野,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并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技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上一些主流政党越来越关注如何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转变执政方式。从比较研究和世界眼光看,如何借鉴国外一些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新时期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季正矩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