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呈才 《党的文献》2017,(2):113-118
皖南事变发生后,民主党派倡设各党派委员会,希望借此协调解决国共矛盾。各党派委员会的筹备分为两个阶段:从1941年2月3日至2月10日为第一阶段,梁漱溟等草拟成立不隶属于国民参政会的各党派委员会之意见书,蒋介石假意应承以拉拢民主党派向中共施压,逼中共出席国民参政会;2月11日至3月27日为第二阶段,王世杰增修梁漱溟所写意见书,改设国民参政会特别委员会,企图凌驾各党派以统驭全国。在这两个阶段,中共都保持斗争警惕并积极筹划应对之策。尽管各党派委员会因国民党的独断专制最终未能成立,但为中共与民主党派增进了解提供了机会,成为后来政治协商会议的先声和蓝本。  相似文献   

2.
王凤青 《世纪桥》2010,(10):40-42
<正>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为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抗战,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国民参政会,从而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交往提供  相似文献   

3.
1938年1月.在延安.屋外严寒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毛泽东与梁漱溟彻夜长谈……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梁漱溟在山东搞了7年的乡村建设工作自然就搞不下去了.他接到老朋友张群转来的蒋介石邀请自己去南京的电报.当时.国民党政府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就邀集了一些社会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到南京.在最高国务会议之内.成立了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叫"参议会".其中亦有中共的代表参加.但大多数成员仍为国民党员.梁漱溟是作为无党派的社会贤达被邀请.这个"参议会".就是后来在武汉成立又迁至重庆的"国民参政会"的前身.  相似文献   

4.
连儒来 《世纪桥》2002,(6):27-28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从1938年7月至1947年6月,国民参政会共举行了四届十三次大会,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都是由国民党政府“遴选”的,其中国民党员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尽管国民党政府不  相似文献   

5.
国民参政会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参政会是中华民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上有影响的政治事件。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不能不重视对国民参政会的研究。国民参政会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国民参政会的缘起及成立  相似文献   

6.
正1950年2月17日,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宣告光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光泽县委员会宣布正式成立。经中共建瓯地委批准,中共光泽县委设委员5人:赵泽民、李旭、段文华、刘文海、张云山,赵泽民任县委书记。县委工作机构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室,同时成立县清剿委员会。县委一成立,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军区党委关于剿匪斗争的指示,县委  相似文献   

7.
在和平解放湖南、绥远等省接管建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施军事管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中央人民政府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设立军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政权机关,并吸收大量的国民党爱国军政人员、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其中,使之成为在中共领导下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机构。军政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关和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对于国家统一,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勇 《探索》2005,1(5):18-21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抗战时期是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转折时期,国民参政会的设立,为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提供了一个契机。国民参政会为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抗战,协助政府推进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用”。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代表中共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10.
王凤青 《世纪桥》2009,(6):40-41
1940年2月3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一封毛泽东等参政员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电文。电文指出:“近顷以来,此间迭据报告,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通令所属,略谓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行将莅临,主要任务在搜集材料,证明此数省摩擦事件之发生,其咎均在共产党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然后携返后方,向当局建议处理办法。并在下届参政会中提出议案,实行取消陕甘宁边区与八路军之特殊化,并乘机打击共产党。着各地特工人员注意搜集材料,并配合党、政、军各机关,准备欢迎视察团,务达上项目的等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维护,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虽从参政员产生资格和程序到参政会的职权等多方面看,它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也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当时抗战形势极为严峻,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关系异常复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全国的共同  相似文献   

12.
本书截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筹建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段,重点记述了各民主党派应中共之邀齐聚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共同纲领》,确定国都、国名、国旗、国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历史过程,让人们再度走近当年的那些人与事。  相似文献   

13.
正罢工纪念"八一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逐渐转向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侵华的战略和策略也作了一些调整,加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12月18日,早已与日本暗中往来的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叛国投敌。汪精卫集团在香港主办的《南华日报》《天演日报》  相似文献   

14.
八大:强国之声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主席台上,佳宾如云,有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代表团接受中共的邀请,远道而来。八大是第一次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前来参加祝贺的党代会。  相似文献   

15.
红书架     
《当代贵州》2012,(17):65
《建国的那些人与事》本书截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筹建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段,重点记述了各民主党派应中共之邀齐聚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共同纲领》,确定国都、国名、国旗、国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历史过程,让人们再度走近当年的那些人与事。  相似文献   

16.
王凤青 《世纪桥》2009,(1):76-76,117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团结全国力量进行抗战,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各党派代表人士在内的参政会。参政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向参政会提出议案。傅斯年在担任参政员期间,积极履行参政员职责,在抗战中后期提出了揭露孔祥熙贪污的几个议案。议案提出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孔祥熙被迫辞职。傅斯年的这些行为反映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也应该看到,建立良性的社会政治制度才是杜绝腐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贺光辉 《支部生活》2009,(10):53-53
1950年3月4日,奉西南军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赓为主任,周保中为副主任。军事管制委员会担负着接收旧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等任务,设军事、政务、财经、工业、交通、文教、卫生等7个接管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0日,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召开大会,成立中共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委员会,并直接挂靠中共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这是上海成立的第一个总部在上海、生产经营跨地区的“两外”(上海在外地、外地在上海)单位党委。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的抗议 我从1940年开始参加国民参政会历次大会速记。回忆中,有些事还有清晰的印象。 1943年9月6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十一中全会,会上污蔑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叫嚷要解散中国共产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正当此时,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召开,又一次成为反共叫嚣的大会。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影响中国抗战大局和国共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事变发生后,为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战,黄炎培等中间党派的一些参政员以国民参政会为依托,与国共两党几经磋商,提出设置特别委员会,作为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