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毛泽东通过正确把握战局发展,适时作出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变化,始终掌握着战场行动的主动权,为夺取战役各个阶段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指导淮海战役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变化主要包括:根据战场形势发展变化,逐步扩大了战役的规模、任务和使用兵力;在战役第一阶段果断作出了调整战役方针的决策;在战役第二阶段作出了及时调整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的决策;战役第三阶段依据战略全局的需要,作出了调整战役作战进程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博采》2022,(11):39-43
<正>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推进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进程,毛泽东计划华野两个纵队相机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临时根据地。这是解放战争中最初的渡江南进的战略设想。次年,这个战略设想又被重新提出。直到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渡江战役才正式地走入解放战争的流程,发起日期因时势变化而变化。最终,毛泽东确定在1949年4月20日,发起伟大的渡江战役。  相似文献   

4.
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与形成与毛泽东的谋划、决策、指导是分不开的。1935年12月,他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将红军的发展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在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936年2月,红军东征战略第一步完成之后,毛泽东开始谋划并实施在山西全省创建根据地的战略。东征战役中期,毛泽东明确系统提出"经营山西",在山西全方位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在发展山西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进行争取工作,促使阎锡山作出联共抗日的决定。毛泽东及时与阎锡山商定八路军入晋抗日和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有关事宜,精心部署八路军在山西的战略展开,真诚与友军同舟共济,协同作战,推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战略,真正实现了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5.
正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  相似文献   

6.
战争年代,毛泽东和林彪两人都以擅长兵法谋略而著称,但二人在平津战役中却有两次鲜为人知的分歧。平津战役前,毛泽东主张打太原,而林彪却主张"暂不攻太原,以稳住傅作义";平津战役第二阶段,毛泽东主张"先攻塘沽后攻天津",林彪则根据实情主张"先攻天津后打塘沽"。这两次分歧,毛泽东都从实际情况的战略大局出发,听取了林彪的建议。后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表明,胜利不仅需要战士的英勇奋战,还需要上下沟通,将帅协谋,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7.
刘波 《前线》2020,(10)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与美军的较量,从高地争夺的战术仗升级到两军对抗的战役仗再到决定战争胜败的战略性决战。此战,我志愿军给美军、韩军以重击,美军最终被迫承认在上甘岭失败。对此战进行战略复盘意义重大,可从战略指导、战略运筹、组织指挥、制胜机理等多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8.
芦花会议     
《党课》2006,(10):90-91
两河口会议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张国焘虽然表示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但行动上却借口所谓“组织问题”没解决,按兵不动,故意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松潘战役计划”中第一步计划未能实现,使胡宗南军先于我军集结松潘地区,造成我军攻打松潘的被动局面。此时,迫切需要加强一、四方面军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团结,以便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步伐。为此,中央政治局利用部署松潘战役第二步行动计划的间隙,于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陈昌浩、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凯丰、邓发、李富春、徐向前、刘伯承等13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的历史经验教训。会上,张国焘首先作了关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红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了讨论。邓发、朱德、凯丰、甩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先后发言,对红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退出鄂豫皖和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9.
正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既是制止胡宗南和傅作义集团进攻的主战场,又是策应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和东北战场作战的重要配合战场和战略后方。因此,毛泽东时刻关注山西战场,并亲自部署指挥了在山西战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发起战略进攻之时,适时部署发起运城战役:"应乘胜相机夺取运城"1947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部署,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发起了晋南战役。在晋南战役节节胜利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对我军夺取城市实施了不同的战略指导,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用3年时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毛泽东关于我军夺取城市的战略指导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战争实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12.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1年夏,已经过了五次大的战役,而在中朝两军官兵的浴血奋战下,“联合国军”损兵折将23万多人。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中朝两国政府予以了接受。中国方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由柴军武担负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的联络工作,同时根据李克农同志的建议,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柴军武改名柴成文,寓意“武仗文打”,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上校联络官,并兼任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  相似文献   

14.
淮海战役是对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淮海战役后,南线国民党军精锐尽失,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完全暴露在解放军兵锋之下,其统治危如累卵,摇摇欲坠。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当年亲历战争的国共双方将领从不同角度作过十分精到的总结,后来的研究者也发表过许多高论。笔者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将运动战和攻坚战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攻坚战术,是取得战役胜利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克影  孙赣 《党史纵览》2014,(11):34-35
正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以战略家独到的眼光为淮海战役设计了方案: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整个战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聚歼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部。1948年11  相似文献   

16.
邯郸战役是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停和谈的背景下两军爆发的一次局部冲突,这次战役以我军的绝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取得了政治、军事的双丰收,给了来势汹汹的蒋军沉重的打击。这次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刘邓高明的指挥艺术、我军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树勋将军在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的火线起义,这次起义直接改变了战场上两军的力量对比,对我军取得邯郸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高树勋战场起义,绝不是偶发事件,有着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华军事战略是美国整个亚太战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美国国家利益这根基轴,美国对华军事战略走过了几个不同的时期。美国对华军事战略演变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战略扼杀”阶段(1950—1953年)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纠合所谓“联合国”军大举侵朝,企图在征服朝鲜以后,进一步侵略中国。侵朝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公然声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表明了美国企图借朝鲜战争的机会,将战火引向中国,以扼杀中共政权。但朝鲜战争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进行。在中朝两国军民的顽…  相似文献   

18.
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为了继续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建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向陕甘宁三省边界进军,进行西征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并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西征战役历时两个月。5月下旬,各路红军从延长、延川一带出发,挺进陇东,攻占三边,驰骋宁夏,进行重大战斗13次,除大量杀伤敌军外,俘获敌旅长以下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000余支(挺),战马500余匹,解放城镇10余座,开辟了纵横约200公里的新根据地,将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川藏人民支援进军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9年底 ,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进军西藏已成为既定目标。西藏当局中亲帝国主义分子拒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案 ,以军事手段相对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 ,毛泽东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策。根据中央的部署 ,西南局决定 18军进藏。 18军在甘孜、巴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赢得了藏区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拥护 ,为解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许光达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他灵活运用并进一步完善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建国后,又受命组建装甲部队,提出了"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装甲部队要抓技术必须以训练场地和学校教育为基地"等著名观点,使毛泽东思想在要求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的新时期又有新发展;他是著名的"儒将",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他积极地学习、研究并且宣传了毛泽东的军事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