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成爱 《党的文献》2017,(2):122-123
毛泽东晚年喜读《智囊》,并留下珍贵批语。毛泽东批注大字本《智囊》,是章士钊通过其女章含之赠送的。据该书所钤"晚翠楼图书记"印章考证,其更早的主人并非章士钊,而是日本明治时期日本人仙石政固。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正毛泽东晚年喜读大字本《智囊》的来历《智囊》是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一部历史智慧故事集。毛泽东晚年喜读《智囊》,他收藏和阅读的《智囊》至少有两部,均为线装本。一部字体稍小,被称为"小字本";一部字体稍大,被称为"大字本"。大字本  相似文献   

3.
十五、身体力行尊行老,劝得含之学父亲行老是毛泽东对章士钊的尊称。章士钊字行严,湖南新化人,生于1881年。章士钊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清末曾任上海《苏报》主编,鼓吹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也曾任过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教育总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与毛泽东发生过一些不寻常的关系。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五四运动和驱张运动时,就给章士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与章士钊是很好的朋友。杨昌济在逝世前,曾郑重地向章士钊推荐了毛泽东和蔡和森。章士钊…  相似文献   

4.
晓农 《党史纵横》2005,(5):54-55
章士钊在关健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1949年春,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并不抱太大希望,他清楚这是国民党的惯用技俩,打不过就谈,并不真谈,而是拖时间。但他对代表团的到来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代表团的名单中有许多人已经是中共的老朋友了,其中就有自己的湖南同乡老友——章士钊。按辈份讲,章士钊是毛泽东长辈。他与毛泽东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至交,杨昌济很欣赏毛泽东,章士钊当然也喜欢。1920年,章士钊拿出两万大洋,资助毛泽东勤工俭学,这笔钱实际上是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5.
梁奎 《党史纵横》2020,(2):19-22
1963年寒冬的一天,毛泽东在散步时,突然对他的英语老师章含之说:“我还欠行老一笔债没还呢!”毛泽东口中的行老就是章士钊,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章士钊字行严,湖南长沙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行老。“也许行老忘了,这笔债,早该还了……”毛泽东为什么会向章士钊借钱?这中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智囊,特指足智多谋、专门出谋划策的人。智囊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长期以来一直为世人瞩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中记载:"樗里子滑稽多谋,秦人号曰‘智囊’。"《史记·晁错传》记载:"太子家号曰‘智囊’。"唐朝的颜师古注释道:"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这些著述已基本道出智囊的含义和特点。智囊制度及其机构在我国古代早就以初级的形式出现,如门客、养士、谋士、师爷、幕僚、幕宾、言官、谏议大夫以及翰林院  相似文献   

7.
博采之窗     
毛泽东为何看重《柳文指要》?《柳文指要》是章士钊利用了大半生的余暇时间研究了柳宗元的论文集后,于晚年写就的。毛泽东称之为“解柳全书”。1972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它被作为礼品赠予尼克松。周恩来说,这部书完全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严农 《党史天地》2008,(11):10-15
1962年1月31日清晨,章士钊正在书房看书.有人送来一个鲜红的请柬,一看请柬上遒劲有力独有特色的字,章士钊便知道是毛泽东写来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请他到中南海小酌。章士钊立刻换好衣服,坐上毛泽东专门派来的车,高高兴兴地向中南海驶去。  相似文献   

9.
王仕琪 《党史文汇》2010,(12):32-34
一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请了著名学者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担任自己的英语老师。在此期间,利用学习英语的间隙,毛泽东多次向章含之提到对章士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斯夫 《党史博览》2003,(8):11-15
毛泽东再次索要他已读完归还的《柳文指要》上部,是为了把上、下部一并送给康生看1963年7月,毛泽东和章士钊(左一)亲切交谈。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在政治上表现了一定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所留下的著作,全部收在《河东先生集》中。章士钊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用了大半生的余暇时间研究了柳宗元的论文集,并在晚年写出了《柳文指要》一书,约一百余万字。《柳文指要》分上、下两部:上部是“体要之部”,按照柳集原文编次,逐篇加以探讨,包括评论、考证等几个方面;下部…  相似文献   

11.
1901年至1910年武昌起义前一年,通称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章士钊将这十年分为两段。第一段从1901年至1905年,章士钊称为理论鼓吹期。第二段从1906年至1910年,章士钊称为分途实行期。这是很有道理的。在理论鼓吹时期,出现了一批革命宣传家,其著名者有章太炎、邹容、陈天华、杨笃生等,我以为,于此莫忘章士钊,还应该加上他的名字。理由如下:一者,他是《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两份革命报纸的主编。1903年之前,国内还没有一份公开鼓吹革命的报纸,邹容曾深以为虑。他对章士钊说:"革命非公开昌言不为功,将何处得有形势已成之言论机关…  相似文献   

12.
博采之窗     
毛泽东与他的英文教师 章含之 1963年对于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这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只请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毛泽东在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  相似文献   

13.
博览窗     
《湘潮》1987,(1)
毛泽东“还债”一九二○年春,毛泽东在上海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筹备旅费,向章士钊求援。章即向沪工商界名流募捐了一笔巨款相助。一九六一年我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有一次毛泽东对章士钊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人士。当初我经手借你两万元,  相似文献   

14.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法国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多的银款。毛泽东去上海找章士钊求助,章士钊立即发动社会各界名流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40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1957年整风反右时,章士钊曾上书毛泽东陈述对自己的"批判不公";他的著作出版受到康生阻挠时,向毛泽东告状断然拒绝"改变原稿";"文革"时他反时打倒刘少奇,苦劝毛泽东"化豺狼为玉帛"……这些当时极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在他和领袖的书信交谈中显得平淡如水,有的事情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由此产生的传奇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父亲章士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人物在她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毛泽东对她关怀有加,十分器重,并推荐她到外交部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章含之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7.
当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用了大半生的余暇研究柳宗元,在晚年写出了约一百万字的《柳文指要》。这种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别说是出版,就是保存下来,也是很难的。然而《柳文指要》却出版了。怎么会出现这种异乎寻常的事呢?这得归功于毛泽东的关照。  相似文献   

18.
一位是杰出的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一位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为毛泽东的英文老师.他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素有"外交才子"之称;她天生丽质,才华出众,堪配"红色名媛"美誉.  相似文献   

19.
正"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馆藏档案中毛泽东的形象主要是作为红军中最为知名的部队——红4军的主要缔造者和指挥者而出现的。对毛泽东的权威评价来自一份报告书,即《关于华中华南地区共产主义行动状况的调查报告书》。该《报告书》是日本外务省集驻长江中下游所有使领馆之力,于1930年12月由驻华使馆提交给外务大臣,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有关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调查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揭示了坚定自信与努力奋斗的关系。毛泽东的名篇《论持久战》,通篇贯穿着坚定自信、努力奋斗的思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亡国论"是不对的,这是强调要坚定自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速胜论"也是不对的,这是强调要努力奋斗。毛泽东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重视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论持久战》抓住了中日战争双方互相对立的四大特点:日本方面,一是战争力量强;二是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三是国土小,人力、物力不足;四是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