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仁其其格 《前沿》2004,(11):227-230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 ( 192 4%D%D 1993)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创立英国新社会史学派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 ,成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由于他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富有启示性的、富有个性的理论创造与发展 ,从而使他成为国际史学界近年来最广为人知又最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理想国"的空想构建,而其中的"哲人治国"的思想是其"理想国"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理想国"的大部分具体制度都可以在斯巴达找到原型,惟有哲学家治国这一点是柏拉图独创的.而"共产"思想也是其中相当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但这一思想作为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中最有争议也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一理论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但它认真讨论了私有制的负面作用,提出了一些较为进步的思想和有价值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新换旧"为侵权损害赔偿中恢复原状之一种,受害人是否从中获得不当利益以及如何扣减乃学界争议之焦点。国外有基于不当得利之禁止而允许扣减相应利益之作法,亦有基于强迫得利之原理而不许扣减之判例;国内之争议则主要集中于损益相抵能否适用之问题。然欲认清该问题之本质,须从"能否扣减"的争论中跳出,将注意力集中到受害人"有否获利"上来。考量受害人是否获利,须根据具体案件,结合相关因素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争议之"一裁终局"制度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改革,但其缺陷明显,亟待修正。集体劳动争议不能适用"一裁终局",而应当以调解为主。个体劳动争议宜适用"一裁终局",但必须予以改良:一是厘清"一裁终局"之小额争议认定标准;二是均衡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权益;三是扩大"一裁终局"的适用范围;四是实行仲裁和诉讼双收费制;五是修正仲裁裁决的生效时间。  相似文献   

5.
成彦 《群众》2010,(4):28-28
<正>用"补人头"代替"补砖头",以货币补贴形式代替实物补贴形式解决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这是常州住房"新政"的核心。作为一个尚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常州"新政"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唱红者有之,唱衰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6.
顾杰 《传承》2011,(13):54
多年来,我们对于乱作为、以权谋私的贪官及腐败之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治理体系,而对于不作为、慢作为的庸官及懒政之风,似乎在治理上显得力不从心。令人欣慰的是,自今年4月以来,一场针对官员的"治庸风暴"席卷武汉。该市出台了《武汉市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暂行办法》,并成立了市"治庸办",在短短的十余天里,就有39人因上班迟到、上网、玩游戏、炒股、聊天和脱岗而被问责。这场"治庸风暴"的时间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震撼之强,均为该市改革开放以来之最。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瞿方业 《中国减灾》2013,(1X):41-41
<正>在舆论的强烈质疑声中,闯黄灯扣6分"杯具"了,公安部交管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至此,"史上最严交规"中最具争议条款在施行6天后暂停,大有朝令夕改之嫌。虽然部分舆论对此持赞赏态度,但这条规则不应永远被休眠,而应当在完善交通信号灯设施的  相似文献   

8.
赵振华 《人民论坛》2012,(15):28-29
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国有企业有了巨大活力,民营企业也突飞猛进发展争议五:国企是在与"民"争利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国企凭借垄断优势和政策优惠挤占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已成为流行观点,因此有舆论主张国企应退出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空间。调查提示:在"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调查中,与"民"争利得票率为53.3%,  相似文献   

9.
张福海 《求索》2012,(1):116-118
"本源之思"说的是对本源的思考,"诗性突围"说的是海德格尔用境域生成性的思维来思考本源问题。海德格尔改变了表象性思维的固化模式,而转变为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境域生成性。思与境偕,思归属于境域。而最本源的境域之生成乃是是天地人神源初的相互归属性(化),是作为"之间"的命运。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的研究将最终通往对"命运之诗"的思考。"命运之诗"说的是命运本源的诗性生成,也就是说本源的发生是命运性的,而此一命运性的发生也就是诗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这是迄今为止,陈光标遭遇的最严重的一场形象危机。当盈江灾民与“中国首善”一起高举钞票的照片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的反响之大,远超陈光标本人的意料。而此前他的台湾、日本之行,也颇受争议。事实上,公众围绕“暴力慈善”的争论,不过是对近年来曝光频频的“陈光标争议”的一次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1.
宋贤 《传承》2011,(6):64-65,67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上难以忽略的存在,鲁迅的意义是怎么高估也不过分的。正如郁达夫所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当然就是这样的人物。仍然记得阅读鲁迅文本时的激动,无论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还是"惯于长夜过春时"  相似文献   

13.
明星舒淇是位有颇多争议的明星,我对她的相关八卦并不太关心,倒是作为一位健康科普领域的"微博控",发现她最近被疯狂转发的两条健康微博颇有误导之嫌。2012年10月8日,舒淇发了条微博被转发数万次:"原来鸡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鸡翅膀、鸡颈位,而鸡脚则会囤积抗生素,故此常吃鸡翅膀或鸡脚,再加上女性荷尔蒙分泌  相似文献   

14.
远看吕日周     
如 果有更多的人谈论吕日周 ,也许会使话题深入下去。最有发言权的是当地的群众 ,也包括当地持各种观点的官员。不过 ,那恐怕须假以时日 ;还须没有人出来说 ,就是一个市委书记嘛 ,在长治工作三年 ,调到省里去了嘛 ,有什么好议论的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有人说 ,随着吕日周的调任 ,“名噪三年的‘吕日周现象’也将结束”。其实在前三年里 ,吕日周之名 ,只是“噪”在长治市 ,此人再度成为“有争议的人物” ,而争议主要是在当地 ,争议的影响不出于官场之外 ;似乎只是到了这三年的尾梢 ,有媒体对吕重点报道 ,这才“名噪”于全国。我所见到的媒…  相似文献   

15.
正公开透明是事关慈善本质的重大问题也是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今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前后,一组与慈善相关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争议。先是《财新周刊》刊文,披露有"全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慈善造假,引发大批媒体跟进;继而又有《南方周末》探底"一点公益",质疑其借"互联网+公益"创新之名,行庞氏骗局之实;而一则"重庆尿毒症患者募捐8万却花10万买车"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尽管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慈  相似文献   

16.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化"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它也贯穿生命体验的始终。从生命构成来看,生命之"化"包括形化与心化。从时间维度来看,生命之"化"有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作为生命的发生之由,即"气化";二是作为生命的现实存在,即"心化";三是作为生命的理想境界,即"外化"。气作为生命的基础,气的变化表现为生命的状态;"外化"是对"心化"的超越。只有实现"外化而内不化",才能成为得道的真人。  相似文献   

18.
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刑法中最困难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在理论上非常深奥而实践中又十分重要。本文试从概念着手,对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9.
王进胜 《创造》2013,(6):30
云南机场建设发展的历程及在云南历史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可圈可点可喜可贺,而云南机场产业今后的发展更是一片光明。历史将证明,"十二五"期间,对云南机场集团来说,将是机场建设最有成就、管理创新最有建树、机场发展最有活力的时期,也是广大员工最值得留恋和最值得纪念的时期。首先,聚天地之灵气、钟山川之秀雅的昆明新机场顺利建成。昆明新机场的成功建成,标志着云南民航强  相似文献   

20.
祭祀公业作为台湾地区特有的民事习惯和制度构建,因其研究样本的唯一性和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谓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考察中国传统习惯变迁的"活化石"。其一波三折的法律化进程以及在法律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争议,如存废之争、性质之争、继承资格之争,对于大陆现有因"祭祀文化"兴起而产生之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和今后民事习惯的立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