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蓝启章 《当代广西》2008,(22):26-26
在全区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化瑶族自治县迎来了20周年县庆,作为分管工业的县领导,如何促进县域工业的大发展,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向专家、学者、经济能人征询工业发展良策,深人群众开展调研活动,征寻发展新路子,探索发展新举措,笔者认为,大化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走工业强县之路。  相似文献   

2.
创新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3,19(4):70-7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任务。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意义重大。文章着重分析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 ,阐述创新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树立的正确指导思想 ,进而提出创新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姝 《桂海论丛》2006,22(3):79-8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长远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状况分析,充分认识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运用有效的策略培育、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这对促进广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靖靖 《思想工作》2007,(11):36-37
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是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内蒙古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县域工业发展水平较弱.严重制约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因此,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县域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永东 《当代广西》2010,(10):47-47
<正>近年来,荔浦县紧紧围绕打造广西经济大县、一流县城,建设广西综合实力强县的奋斗目标,克服自然条件、资源等缺陷,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9.8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6.53亿元,同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区经济状况看,激活民间资本应成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资金源泉。充分认识“关键时期”激活民间资本对发展广西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1.解决当前我区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要求激活民间资本。我区县域企业以小企业为主,工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业层次低,竞争能力弱,农业主要生产要素分散,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高朴 《当代广西》2010,(19):13-13
广西经济已进入到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要树立"一个信心",就是要坚信广西工业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们有众多发展机遇的垂青,有良好发展条件的支撑,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2004年4月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  相似文献   

9.
梁标文 《当代广西》2006,(15):48-49
2002年以来,钟山县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实现了一年一个发展县域工业的思路、一年一个战略目标,并取得了“富民强县”的实质成效。2005年,该县实现了工业总产值52.4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9.4%和13.4%,获得广西2005年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并被自治区经委列为全区14个发展县域工业试点县之一。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思路钟山县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财政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工业的发展,“无工不富”,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没有县域经…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 《政策》2006,(8):26-26
近几年来,来凤县委、县政府努力克服因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突出发展重点,培植工业主体,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2005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一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1%。今年,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适应新的情况,谋划工业发展思路。长期以来,来凤工业是卷烟工业“一枝独秀”,其他工业发展不足。自国家对卷烟工业实行组织结构调整之后,来凤工业总量骤降,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比中由29.7%降至15.4%。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对国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王莉萍 《青年论坛》2011,27(1):91-9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八大众化教育,高校的精英意识开始淡化。然而大学生从业指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都昭示出精英教育不仅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因此,高校要从强化认识、廓清思路、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通过校园精英文化的培育,提升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整合与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在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后发国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融入这一趋势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获取低成本要素的基地,陷入“轴与轮”的困境;反之则可能被排斥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之外,进而被“边缘化”。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提升后发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传统理论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指导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结合特定的经济成长阶段,从区位竞争优势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内核、外生变量和成长方式,在区住竞争优势升级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秦融 《桂海论丛》2004,20(4):50-52
文章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由品牌与企业文化、非凡的创新能力、人才和诚信四个要素组成。应对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从七个方面入手创新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全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日益复杂化以及变化迅速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正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一个更不稳定、更难控制的世界中运作。在只有不确定性是可以确定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竞争优势源于善用知识的力量执着于持续创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广西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最富集的政策资源。但是,近年来,广西的出口增长却非常吃力,每年十几亿美元出口总额中外省货源比重约占1/4左右;出口竞争优势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章在分析广西出口产业竞争优势、存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经济哲学与法哲学、社会伦理与自然伦理在人的类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整合起来 ,揭示了经济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对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了初步的伦理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17.
增强云南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清  刘超 《思想战线》2000,26(2):17-19
要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旅游业的区域成本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强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旅游业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整个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方青 《桂海论丛》2008,24(2):79-81
扶绥县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为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扶绥县要实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城际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必须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已由最初的互补转为互补与竞争共存,且省域间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本文根据新贸易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构建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8—2012年间台湾与大陆31个省、区、市(统称"省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台湾与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强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在地域分布上,两岸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呈现台湾地区向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再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规律;效益因子、技术投入因子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社会环境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次之。针对两岸省域竞争力得分因子差异,本文提出促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建议:大陆高水平区域可利用巨大市场优势与台湾共建技术标准,研发设计符合大陆市场的产品;大陆中高水平区域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基础可与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高智力密集度的领域深入合作;大陆中低水平区域凭借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拓宽与台湾合作区域以承接东部沿海的生产基地;大陆低水平区域应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20.
高发元  刘锋 《思想战线》2002,28(1):57-62
对于跨民族史料的梳理和应用 ,前人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史料的性质所限 ,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运用多学科整合研究 ,立足于历史民族学的理论视野 ,用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 ,则可拓宽视野、更新思路 ,以此对历史上“佯黄”的共时态状况和历时态演化脉络进行分析 ,可以证明 :明代以前的“佯黄”是一个多民族集合称谓 ,而清代和当代所称的“佯黄”则是指毛南族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