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这种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全体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入研究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道路的主要特征和成功经验,对于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道路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_,㈨uh』一l…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让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世界意义。中国道路开拓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为人类文明探索出了一种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的新发展模式。和平发展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特征,发展是目的和追求,和平是实现路径和有效保证,其对内表现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对外表现为既为本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又以自身的发展成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道路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模式,巩固了社会主义力量,提升了社会主义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道路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中国道路跨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传统分野,创造了全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处理模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让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世界意义。中国道路开拓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为人类文明探索出了一种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的新发展模式。和平发展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特征,发展是目的和追求,和平是实现路径和有效保证,其对内表现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对外表现为既为本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又以自身的发展成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道路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模式,巩固了社会主义力量,提升了社会主义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道路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中国道路跨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传统分野,创造了全新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处理模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拉美社会主义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西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失败、对美国控制与剥削拉美的反应、中国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经验的吸引等等。就性质而言,拉美社会主义并不是传统上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且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现实国情,其发展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张广才 《理论探讨》2002,2(6):92-93
前苏联改革失败原因与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在于 ,前苏联的改革没有坚强团结的领导团体 ,一开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就陷入了内部集体的内耗中 ;而中国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保证了我们顺利渡过国际国内风云激荡的时期 ,使改革走向成功。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在于道路选择的失误和对社会腐败打击不力 ,动摇了社会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岩磊 《学理论》2013,(24):17-18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引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苏联的衰退直至最终解体,其多方面弊端也慢慢展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实践证明了照搬硬套不能实现发展,只有结合本国实际,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实质,走上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0)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国家民族自身存在不同,展现出多元化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道路有别于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发展模式,它的成功成就了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2013年4月13日刊登刘晓明的文章指出,去年以来,西方理论界围绕中国道路展开了一场争鸣。两名美国著名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阿西莫戈鲁和哈佛大学的罗宾逊出版的《为什么国家会失败》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争议。该书认为,不采取西式民主制度的国家最终将走向治理失败,因此中国道路不可持续,最终会被证明是一次"短命"的发展实践。西方其他学者对这种观点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改革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改革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邓小平的改革方向观。二是改革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是邓小平的改革主体观。三是改革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的改革目标观。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方向、主体和目标的深入论述,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国十月革命主观设计虽有所误判,但客观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三个第一次";苏联模式成功之处在于运用政治权力发展经济,失败则归因于没有正确对待政治权力;中国改革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继承了十月革命成果,通过全面从严治党避免了苏联模式弊端。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学术界,人们对中国道路有着复杂的理解,可是很少有人从价值观视域中解剖"中国道路"的成功原因,然而,弗兰克正是这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中国道路"的成功固然源于诸多原因,但价值观原因却是不能不提的重要内容。中国道路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取决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不但蕴含合理和积极的价值理念,包括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现代中国的革命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价值观,而且成就一条中国式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及其价值观远远优越于西方道路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表明,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将最终告别传统社会而实现现代化。但是这个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排斥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国历史选择的通往现代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把准国家安全历史方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实践基点;创新国家安全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理论基础;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完善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法治基础;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明确中心任务。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下,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协同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8)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第三方的民主党派对这两种建国方案并不满意,从而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设想。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这种希望破灭了。第三条道路的失败,使民众看清了形势,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证明了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第三条道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对历史和今天都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剧变,有70多年历史的苏联最后解体。这些事实,实际上宣布了这些国家改革初衷的失败。当前,中国改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如要更好地坚持成功的改革,从反面吸取一定的教训,就是十分重要的。一、苏东改革的失败在一定范围和某种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性。这种尖锐性又以人民群众与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形成社会主义实践的危机。这种矛盾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的根据。中国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克服一定程度上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让民众根本利益受到长期损害,就预示了它最终失败的结局;拉美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因为改革不系统不全面,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一、普通民众一定要是改革的获利者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让民众根本利益受到长期损害,就预示了它最终失败的结局。改革一定要持续性地让普通民众(不同于利益集团)收获利益。从改革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主要特点、发展路径及实践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进展不大的一年,有的国家甚至出现停止和倒退。在探讨其原因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就所有制问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归纳起来有4种观点。第一,社会主义同产品经济相联系而与商品经济无缘。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都是以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和转换。然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与产品经济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同商品经济毫无缘份。私有制同商品经济相结合才能产生出巨大的效益,并已被实践证明,公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至今没有见到成功的范例。突破型模式,如南斯拉夫和匈牙利改革几十年,经济效益甚微;而完善型模式,如民主德国,经济效益却显而易见。那么把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否可行的问题必须予以回答。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试图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政治文化建设关系到政治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基础、道德评价基础和长久精神动力。政治文化保障机制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肯定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掌握统一大国思想,以明确维护祖国统一的必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阶级政党理论,以自觉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保护政治发展道路视域下的政治文化建设要以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推进政治社会化、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开展国际学习与比较以及优化政治文化建设环境为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方法的中国特色,表现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道具有六条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