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一直是岛内各界关注的问题,在岛内黑金泛滥、治安恶化的情况下,“司法”队伍身为反黑抗暴先锋和主力部队,其重要性尤其突出。但是,岛内“司法界”的种种黑幕和弊端,使民众对这支队伍不敢过分相信。去年岛内各界发动了“1019为司法复活而走”大游行,成立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今年5月,岛内检察官自发发起改革运动,要求司法独立,从体制内加以推动。检察官们的呼声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之潮风起涌动5月16日,台湾“高检署”在新竹县举办“北部地区一、二审检察官业务会议”,刘惟宗等10位基层检察官为争取检方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0日,150多万人参加了台湾省台北市的“天下围攻”行动,将持续了几个月的“倒扁”运动再度推向了高潮,以贪腐为特色的陈水扁当局再次面临民众的怒吼与声讨。陈水扁自上台以来,民望不断走低,卷入的弊案却不断刷新纪录。最近一年,台湾岛内揭发出来的重大弊案几乎都与陈水扁及其家人或亲信有关。但在民众的怒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却仍然负隅顽抗,拼死硬顶,不仅为台湾岛内民众所不齿,也成为历史的笑柄。重重弊案缠身这两年,可以说是台湾的“弊案年”。岛内政治围绕着弊案翻滚,民众也在弊案的不断曝光下对陈水扁当局几乎丧失了全部信…  相似文献   

5.
文新 《两岸关系》2003,(2):34-35
在大陆,吃过“康师傅” 方便面的人数以亿计, 而岛内民众一直无缘品尝康师傅的滋味。2002年12月2日,顶新集团正式宣布,本月起康师傅碗面产品将以16元新台币的超低价格率先在台湾上市,这对“但闻其声,未尝其味”的岛内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对于岛内众多方便面厂家来说,  相似文献   

6.
郭大路 《台声》2024,(1):40-41
<正>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1月7日公布结果,“缺”字以第一高票获选。连日来,该话题在台湾社会引发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岛内舆论指出,“缺”字当选凸显了民进党执政不力的结果,完整反映出台湾民众的无奈心声。还有观点说,与台湾民众各种“缺”形成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的“什么都不缺”,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德”。  相似文献   

7.
董拔萃 《统一论坛》2008,(6):15-16,63-66
3月18日,台湾岛内的一场选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政权被民众唾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国共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展,海协、海基两会恢复商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已经形成。但是,“两国论”、“一边一国”论、“一中一台”等分裂言行在岛内外却未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8.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9.
壁松 《台声》2001,(10):1-1
自去年5月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岛内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一年多来,岛内股市大幅下滑,民众财富严重缩水,经济增长率一再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为负数,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岛内失业率也持续上升,人民痛苦不堪。 对于岛内同胞所遭受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切,感同身受,都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最近,岛内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简称“经发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松绑)、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0.
李立 《台声》2006,(4):10-11
2月27日,陈水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只不过,陈水扁玩了一把文字游戏,将“废统”换成“终统”二字。但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是不会被政治诚信和道德人格彻底破产的陈水扁所骗。因为,陈水扁“谋独”之心,路人皆知。他想通过“废统”来进行新的分裂活动,特别是要为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铺平道路。那么,陈水扁为何不顾一切要终止“国统”呢?一是想摆脱他目前在岛内面临的困境。去年年底以来,岛内的政治局势使陈水扁不得不向“台…  相似文献   

11.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以来,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活动,以反对《反分裂国家法》。他们歪曲《反分裂国家法》是什么“武力犯台”的“战争法”,继而炮制和渲染“战争氛围”、“恐惧心理”、“大难临头”气氛,操纵悲情与敌视祖国大陆的情绪,将岛内社会分为爱不爱台湾,随从者为“自己人”,“非我族类”则靠边,鼓动不明实际情况的民众走上街头,实则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新当局上台之后,大力推行“软性台独”,一方面发表“四不一没有”、“统合论”等言论,另一方面在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利用“文化台独”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扩大分裂主张在岛内民众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4,(5):43-44
<正>自3月18日以来,岛内社会历经多次震撼:30秒审议闯关、学生攻占台"立法院"议场、警方强行驱离占领台"行政院"的学生引发流血冲突、与台当局对话破局、学运团体号召近50万民众走上街头、中华统一党总裁张安乐(即白狼)与占领议场的学生们互呛、台"立法院长"王金平进入议场承诺"先立法、再审议",这一连串政治戏码,其铺陈与张力堪称高潮迭起,岛内民众虽感意外,却并不陌生。如同岛内很多人士指  相似文献   

14.
赵静 《两岸关系》2020,(2):26-28
从“国安五法”到“中共代理人修法”,再到“反渗透法”……为了打压岛内持不同立场的党派团体人士,为了恐吓、惩罚参加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更是为了谋取选举私利,民进党2019年在岛内社会营造“反中”“恐中”氛围及“绿色恐怖”,可谓动足了脑筋、使尽了力气。  相似文献   

15.
韩冰 《两岸关系》2023,(9):27-29
<正>8月24日,日本政府罔顾国内、国际质疑声音,漠视全球海洋环境安全,强行将福岛核电站含氚污水排入大海。针对日本政府“恶意排污”“以邻为壑”自私行径,国际社会反对声浪高涨,台湾民众抵制行动亦不断升级。而一贯高举“非核家园”大旗的民进党当局却选择“媚日祸台”,无视岛内渔民权益受损,回避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主动替日本“洗白”排污行为,其赤裸裸的“双标”做法,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6.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以来,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活动,以反对《反分裂国家法》。他们歪曲《反分裂国家法》是什么“武力犯台”的“战争法”,继而炮制和渲染“战争氛围”、“恐惧心理”、“大难临头”气氛,操纵悲情与敌视祖国大陆的情绪,将岛内社会分为爱不爱台湾,随从者为“自己人”,“非我族类”则靠边,鼓动不明实际情况的民众走上街头,实则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岛内的“3·26”游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反分裂国家法》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和心声,得到海内外舆论一致拥护,连台湾岛内的一些政党和民众亦表示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以来,由于李登辉以私人访问为幌子到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使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基础遭到破坏,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损害了两岸人民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这种局势下,台湾广大民众利用岛内变更领导人前后言论大张之机,充分表达出强烈要求缓和两岸关系的意愿,要求台湾当局不要再人为制造两岸麻烦。这显示出缓和两岸关系是岛内民众利益所在,民意所向。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由台湾各行业工会及社会团体组成的“五一行动联盟”,召集约5000名劳工齐聚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行“八年全执政、劳工算总账”为主轴的游行,喊出“八年执政笑嗨嗨!劳工艰苦谁人管”“我是劳工,不是奴工”等口号,以及“青年要希望、老年要尊严”等诉求。实际上,这次游行只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执政7年来民生凋敝不满的冰山一角。前不久,还有民众因岛内“蛋荒”严重发出在民进党治下“活得没有尊严”的哀叹。对此,台湾舆论认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民怨不满,是民进党执政下岛内民生保障不足、经济持续下滑、物价节节攀升等乱象集中爆发引起的必然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自己不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却想把这种观点强加于台湾民众头上,称这是台湾多数人的看法。事实并非如此,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岛内真正死硬的“台独”支持者在民众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现在倒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赞同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的“一国两制”政策。 事实上,“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