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周娜 《前沿》2011,(8):148-150,158
文化全球化时代,汉语被强势的英语排挤,从我们的身边渐行渐远,母语生存危机四伏:英语发烧,母语被冷落,中学生的汉语答题令人啼笑皆非,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让人惨不忍睹,报考研究生的优秀人才被英语分数拒之门外,网络语言和西方话语引领时尚风潮并大行其道,母语大滑坡颓势日趋明显。面对全球化,通过对中国母语的生存情状的勾勒,引发我们对母语危机有更高的警觉和对母语的生存发展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阳 《前沿》2013,(20):148-149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成人在学习外语前已掌握一门语言-母语,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原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建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即母语思维的正迁移,负迁移作用,本项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来研究在医学类大学英语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中的负迁移对医学院校科研工作者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影响要素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真划 《人民政坛》2008,(11):38-38
随着网络、手机等信息化产品的出现与普及,作为表达、书写的传统工具汉语汉字遭遇严峻的挑战。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汉语汉字产生了陌生感、距离感.上了年纪又酷爱传统文化的人则认为汉语汉字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韩芸 《思想战线》2013,(Z1):268-269
汉语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很强的干扰,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可以提出应对母语干扰的策略,最佳模态组合将有效抑制母语迁移的负效应,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访谈和错误分析,研究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为改进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在动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较多,大致可分为四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通过对动词偏误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的干扰和已习得知识的干扰。针对成因可以寻求减少动词偏误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初级阶段动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7.
正201日8在两台岸北年揭度晓汉,字"于望1"2从月4140个入围字中脱颖而出,以51万票当选2018两岸年度汉字,勾画出两岸同胞对2018年两岸关系的起伏发展的印象,道出两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入围今年评选的汉字还有,人、融、变、合、化、克、破、聚、青等40个汉字。2018海峡两岸汉字节暨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以"汉字文化搭桥,书写两岸民意"为主题,由全国台联、国  相似文献   

8.
乡音无改     
在《汉字猜想》那篇短文中,曾经谈到汉语的方言和普通话,其实主要是汉字读音的差异。普通话或别处方言讲得好的人很多,少小离家到老乡音无改的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9.
王淑君 《青年论坛》2010,(2):135-137
语际迁移一直是外语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迁移是个复杂的概念,对它的研究不应仅停留在静态层面上,更要从动态角度进行深入探究。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效应,加快外语学习进程。  相似文献   

10.
汉字书写规范与书写动作、书写习惯之间存在一定的识别模式,任何手写汉字的笔形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规范,形成笔形特征.手写汉字中必然包括了书写习惯的特性表达方式,根据不同的方式能进行书写习惯的模式识别,从而认定书写人.笔形特征的特定性要素多、价值高、采用率高;笔形特征要素的不正常变化是判断笔迹伪装、变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张大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还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使用多种语言和文字,而主体是汉语汉字。限于篇幅,这里只简说汉...  相似文献   

12.
柴颜真 《思想战线》2013,(Z1):273-276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在修完三年英语课程后应达到"在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和流畅"的语音水平要求。遗憾的是,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语音重视不够,不少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带有浓重的中国腔,语言表达也不够流畅。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借助语言迁移理论从两个方面(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探究汉语语音在高中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创造性与规范性的对立统一.当下,汉字书写以危机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又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其危害是严重的.对此,我们应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重视汉字的研究与普及、遵循汉字使用和演变规律、改革汉语教学方法,将危机化为转机,从而让汉字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杨峻 《前沿》2014,(23):202-204
文章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日语学习者出现的格助词偏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语的格助词偏误表现在脱落、附加、混用上,其中混用偏误所占的比例最大。格助词上产生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句子结构影响。除此以外,学习者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所学的日语知识也造成了偏误。文章最后从教学的角度对如何避免格助词的偏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时事报告》2013,(10):51-52
我们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最早的启蒙教育就是识字。如今,国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高。但是,我们对汉字的使用能力却大不如前了,乱用汉字、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电脑打字代替书写汉字造成的。电脑打字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对书写汉字的兴趣,加之其以音求字的输入方式让汉字拼音化,人们对汉字字形的认知能力大大降低,最后“退化”成只会认字,不会用字、写字。  相似文献   

16.
存在句的习得研究历来是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英语存在句中的be,因使用频率最高,屈折变化形式最多,一直是国内外存在句研究及其习得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为此设计了一份由三份试卷组成的测试,包含改错、中译英和作文等题型。根据分层抽样法随机挑选了两个等级的某高校在校生进行了测试,从中各抽取25份,共计50份测试卷用于数据分析和比对检验,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英语存在句中动词be的习得过程中存在较多习得偏误,其中对其的一致性、时态和冗用错误特别突出。这些偏误与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和习得不足有直接的联系。此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层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二张面孔,作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值得传承和弘扬。但目前社会对汉字的重视不够,导致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书写优美的越来越少。"这是赵保乐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的一番话,他建议北京在汉字传承上做出表率,在中小学多开设书法课。可以请书法家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上书法课。  相似文献   

18.
“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01,(2)
明清时期,琉球指现在的日本冲绳县,那时尚未纳入日本版图。明初,琉球始与中国建交,当时汉语和部分汉语书面语材料在该国已有所传播。此后,琉球对汉语汉文化的需求愈加迫切,曾先后至少16次派人到中国留学,并在国内兴办教育,推广汉语汉字,以改变文化的落后面貌。清朝时,琉球一如既往,重视汉语汉字的学习,除继续大力兴办各类  相似文献   

20.
孙建伟 《理论月刊》2013,(7):56-58,125
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这三大定律贯穿文字发展演变始终,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受文字发展三大定律的制约。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形义统一,之所以始终保持形义统一,除了为适应汉语在原初造字时因义赋形外,也受文字发展三大定律的影响。文字发展定律对汉字形义统一性的主导影响是通过分化字形、别构异体、重新分析等维持其形义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三大定律综合作用下割裂某些字的形义关系,但这并没有改变汉字形义统一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