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良旭 《法制博览》2010,(20):52-52
到瑞士看望儿子。儿子热情地说,我带你到列支敦士登旅游一趟吧,从这里到列支敦士登不需要任何海关手续,跨过与瑞士连接的一座桥就行了,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儿子望着我,一脸地兴奋。  相似文献   

2.
朋友知道我有一个“武侠专柜”,一空下来,总要到我这儿寻几本新书作为消遣,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梁羽生”“金庸”“古龙”,看了一本又一本,令我那些原本躲在房门背后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大大的风光了好一阵子。然而,好景不长,能看的已经全看完了,写书人的速度再快,总也赶不上看书人的速度,而我的朋友们又少有的固执,非“名家”不看,非“成名作”也不看,别以为武侠小说是下里巴人的文学,其实,这之中的讲究多着呢,于是,不看这不看那,可选择的余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14日,天气预报“北京有零星小雪.”降雪地区包括门头沟.雪未降,霾先至.在去门头沟的路上,多数汽车不得不打开汽车雾灯前行.原本我的目的地是门头沟的著名景区“灵山”,那里有徐凤翔离开西藏后又亲自创建的第二座生态研究所.前一晚在意外得到徐凤翔教授的联系电话后,我很是兴奋了一下——因为能当面采访30多年前几乎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科学偶像.但徐教授在电话里安慰我的话,却让我颇感失望,她说,不用上灵山了,我就住在门头沟城区,可以少走100多公里的路.  相似文献   

4.
飞机在仁川登陆,再到汉城。前来接我的是一位女教师 C,也是此次国际会议的组委会秘书,她引我去师生活动中心吃夜宵。该中心是座六七层高的大楼,每层都有餐饮服务,收银台设在一楼大厅,空气中弥漫着烤面包的清香。电梯停在4楼,我跟着 C 往外走,眼前是无数间玻璃房,大小不一,大的可供举行圆桌会议,小的只够三四人用餐。玻璃房里的人彼此都能看见,除非特别有表演欲的情侣,大约不  相似文献   

5.
背包去登山     
聪慧 《工会博览》2006,(22):50-51
秋高气爽,与亲朋好友结伴,登山畅游,既可健身,又能享受到回归自然的喜悦,悠然平添了几分豪气。北京登山的好去处很多,除了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香山外,雾灵山、白草畔、清凉谷、双龙山等地势险峻、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景色绚烂、富有野趣,也是不错的选择,让我们一块背起背包出发吧!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7.
邢浩雨离婚了,来找我。十年前,我只是一个初出校园的女孩,涉世未深,满腔热忱,不懂得圆滑与世故,工作之余,单位里年轻的男同事约我到广场打乒乓球或登山什么的,我总是一口答应,然后跟他们打得火热。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是非太多的国家,90年代给予我的一个教益,是不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是非。人各有志,也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另外一方面,自己不赞成的东西,未必没有存在的根据。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当然怀着纯粹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但是我特别希望摈弃情感上的偏见,客观平和地对待那些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又希望以  相似文献   

9.
那年夏天,我收到一所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同时,父亲也被稻场上的脱谷机卷去了一只手.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远走高飞,是老实巴交的父亲抚养我长大.这突来的横祸让我们父女俩悲痛不已,但父亲没有放弃我的学业,他卖了家里那头还没长到40公斤的猪,又卖了部分粮食,四处找人求借,很艰难地拼凑着我的学费.一直到10月份以后,我才提着简陋的行李跨进市里那所中专的校门.而那时已开学一月有余,新生军训也过了.  相似文献   

10.
记得刚来广州的第二天,朋友就把我领到夜市。她说,在夜市买东西要比商店便宜一半。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夜市便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有时,只是想当看客,却硬被充作顾客,时间长了连逛夜市也得学点门道。前两天,一位刚从内地调来的同事,要我带她到夜市逛逛,见识见识。傍晚,东山铁路文化宫,人头涌涌。同事望着那些在内地不曾见到的奇装异服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商品,也就难免  相似文献   

11.
大道与小道     
《南风窗》1988,(6)
路分大路小路,道分大道小道。消息的来源也是如此,因为有大道,由此而有了新闻的发布,而小道便被戏称为“路透社”。我们希望架起一座桥,将小道,变成大道;将大道,联接小道。这便是沟通。从联系着国计民生的“国事”,到牵系着大街小巷的“家事”,我们将你、我、他所关心的小道消息,尽我们所能架一座通往大道的桥,我们希望那些流传于市井的热门话题,能在这儿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您有兴趣走上这座桥,可以将您听到的“小道消息”写信或用电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在去年11月17日路过昌平西关环岛1号桥,你一定会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时的宏大场面.就像上演美国大片儿,一座重达485吨的新桥被二辆特制的机动车驮载着,缓地向前方200米外的新桥桥位移动.在进行精确定位后,一座崭新的桥梁稳稳地落在基座上.  相似文献   

13.
易淑 《工会博览》2006,(18):20-22
全世界共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把14座全部登完,在常人看起来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话,这项壮举本身就是像一座只能仰视却无法翻越的巅峰。截至到2005年,全世界只有11人站上了这座峰顶,而且这11人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西藏登山队的仁那、次仁多吉和边巴扎西是中国登山队里最接近14座世界之巅峰顶的  相似文献   

14.
清华的精神     
我记得从湖南来清华的时候,碰到许多很新的东西.当时,我最崇拜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我虽然学的是机电,但是我最喜欢听朱自清先生的讲话.我也敬佩吴晗先生、张奚若先生.我记得北京解放以前我们最喜欢到张奚若先生家里去,很多同学坐在地上,听张先生纵论天下形势,大骂国民党,痛快之至.  相似文献   

15.
村庄的雪     
在我的家乡,雪不稀奇,遍地都是,多得让你不当回事. 记得小的时候,那年冬天,降下的雪都把我家的房子盖住了,人呆在房子里,房子呆在雪里,一连几天住在豪华的雪窟里,仿佛又穿越到了远古蛮荒的部落.现在随着气温变暖,那样的穿越恐怕再也体验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在记忆中,我童年的第一个梦想便是长大之后要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武汉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翻砂车间的工人.而之所以这个梦想这么的具体,甚至具体到了厂和车间,仅仅是因为该厂每年防暑降温的“福利”——盐汽水.那一年,我4岁. 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每年夏天,我最期盼爸爸下班能带回一瓶盐汽水.还记得那种盐汽水是无色透明的,用玻璃瓶装着,远远看去,仿佛水晶一样玲珑剔透.若是放在盛着凉水的塑料桶里冰镇上一会再喝,那简直是爽呆了!一大口下去,清甜中泛着微咸的味道会从舌尖弥散到整个口腔,充足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我马上打嗝,柠檬味的气体从口腔和鼻腔喷出,解渴又降温.为了在武汉的三伏天里常喝到这么可口的盐汽水,我幼小的心灵里偷偷埋下了第一粒梦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杉木栏路读者陈志红来信说:去年10月在贵刊上读到北冥撰写的《广州赛马风云再起》,我很兴奋。老实说,居住在广州西关老城区的我,当时要不是接触到这一篇文章,还不知道赛马活动已在广州热起来了呢!当然了,后来我又在电视上见到广州马会向教育基金捐款的镜头。但我总觉得,广州赛马至今与广大市民还是贴得不太紧。同样是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自选数”社会福利奖券就能做到家喻户晓。我走出家门,随便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很快找到一个“自选数”投注站。因此,我想请见多识广的北冥先生(小姐?)继续撰文给我一个答案,请问:广州马何时能冲出马场? 编者说:本刊作者北冥很乐意接受你的点题,下面,就是她多次进出谭村马场之后寻到的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业余爱好很多,像画画、摄影、旅游、登山、打球、下象棋等等,要说伴随我时间最久的,就算是学画画了,这也是妈妈逢人便夸的一件事。记得最后一次搬家,一切安顿好了,80多岁的老妈妈翻出我的画,不管是撕破的,还是练习的画稿,甚至是画废了还没扔掉的,都一张一张地铺展开,码放整齐,嘴里还叨念着这张是哪年画的,那张是学谁的,哪张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我默默地看着,想插把手帮帮她,可妈妈偏不让,推开我的手,仿佛担心我  相似文献   

19.
柯钧 《法制博览》2008,(20):15-15
故事发生在奥运会期间的雅典。一条原本车辆稀少的乡村公路的交通也变得繁忙了起来,路边一农民家的鸡每天都要被轧死三到六只,所以,农民打电话到交通局局长办公室:“那些人开车速度非常快,要把我的鸡都轧死,你们必须采取措施。”“你要我做什么?”局长问道。“我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能让那些司机放慢点车速。”  相似文献   

20.
从不到20岁参加市政工作到60岁退休,40年间我参与了首都多座陆地桥、水上桥、路上桥的建设.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在1974年,北京建起了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而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我们市政工人又建起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三元立交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