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小兵 《南风窗》2007,(9):88-88
“革命”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与历史记忆里,似乎总是与血腥、残暴与恐怖联系在一起,或许因为这样一个所谓“告别革命”的去革命化影响,革命的历史面貌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然而至少对中国、法国和俄国来说,革命是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最关键的动力机制,是为其新生政权提供了政治正当  相似文献   

2.
三、社会、政治和无政府主义的反政治阿伦特的共和主义的核心是政治;因此,面对将革命精神体制化时存在的困境,她的解决办法也是政治性的:建立一个共和国。西班牙无政府主义的核心是对于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憎恨;他们的反应是社会革命。在《论革命》中,阿伦特清晰地将革命的“社会问题”,即如何消除大众的贫困,与革命的政治问题区分开来,即如何建立能够使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机构。在阿伦特看来,社会不平等是不能通过革命来解决的,因为大众要结束社会不平等的狂热欲望将在恐怖统治中以消耗革命而告终,正如法国大革命一样。这是因为“摆脱贫困由…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圣诞节刚过,法国左翼思想界著名人物科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CorneliusCastoriadis)由于心脏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在巴黎辞世,享年75岁。法国《世界报》刊载的一则“讣告”盛誉卡斯托里亚迪斯为当代法国的“精神泰坦”。法国一位左翼学者则把卡氏与另一位自由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相比,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以赛亚”。法国共产主义报纸《人道报》也不得不承认卡氏是当代法国激进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尽管它给卡氏的名号——“重要的持异议者”——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卡斯托里亚迪斯著作的英译者和研究者柯提斯(DavidAmesCurtis)则…  相似文献   

4.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确是让人挠头的事。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强人们坚信“公意永远是公正的,是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年),因而他们才理直气壮地制造了那么多血腥屠杀,以至于罗兰夫人在走向断头台之前叹道:“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相似文献   

5.
湿地作为地球之“肺”,既是包藏着黑暗、疾病、死亡、恐怖的“黑水”之地,又是肥沃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活水”之地。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史上,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的思想也是这样一块“湿地”,生发着多种可能性。本期《文化理论》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德勒兹,麦永雄教授的文章从后现代语境出发探讨了德勒兹的哲学美学,福柯的序言提供了解读德勒兹重要著作《反俄狄浦斯》的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6.
"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一场波涛汹涌的“颜色革命”席卷了独联体的薄弱地区,造成了后苏联空间的局势突变。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再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颜色革命”中反对派借众“逼宫”的幕后,似乎都隐现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的身影。西方,特别是美国力促“颜色革命”的发生,其意欲何为?2005年3月24日俄《真理》网站(www.pravda.info)刊载了安东·苏里科夫的文章———《“郁金香革命”与后苏联空间的混乱》,该文章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华盛顿在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受挫,这迫使…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揭秘法国最暴力校园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了题为《校园暴力》的封面文章,首次独家公布法国教育部对国立中学校园暴力现象的统计数字,并将“最危险中学”排名榜昭示于众。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法国国立中学共发生8.2万件刑事案性质的校园暴力事件,斗殴占30%,非法携带枪支有35例。职业高中是法国“最危险”的学校。学生家长对《观点》杂志首次公布法国最危险的450所中学排行榜表示赞赏,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孩子应该避开那些学校。法国《快报》杂志批判了法国  相似文献   

8.
16岁那年,初中毕业,等待升学。在这节骨眼上,北京闹起来了,开始叫做“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先批判《海瑞罢官》,接着批判“三家村”,广东则批《艺海拾贝》,题目叫做《艺海中的一条响尾蛇》(去年与秦牧老师提起这一段公案,秦老哈哈大笑)。天下革命了,书读不成了,便参加革命。第一个革命行动是去县委“造反”,县委书记亲自接见,小民头一遭见大官,好不得意,好不激动。代表千余革命师生提出一个革命要求:发给每一师生一本革命红宝书。县委书记大叫其苦:僧多粥少,一时无法满足。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这样吧,你们代表,每人一本;再带一点,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强化了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世界作用。据布热津斯基说,“9·11”之后各国领袖鱼贯进白宫见布什的情景,简直像“觐见教皇”,因为所有国家都是恐怖攻击的潜在目标,都想找个依托,而“美国是唯一有实力采取全球行动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的反恐战略又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法国《解放报》8月21日社论指出,如果可以借反恐的名义为所欲为,那将是“国际秩序的倒退”,等于给“各种新殖民主义行为打开方便之门”,后果不堪设想。西欧与美国的分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意见与媒体     
日本《恐怖主义者的遗产》文章《日本反恐怖部队》20xx年x月x日,日本首相官邸突然送进恐怖胁迫信件,恐怖主义份子宣称他们的王牌“核弹头”已将目标指向东京,“东京12小时内必将毁灭”。这场日本历史上空前的恐怖事件震惊了日本社会,日本防卫当局紧急调拨陆  相似文献   

11.
人们曾把麻风病视为“天刑”,把患麻风视为“获罪于天”。《砂器》中那位在轮椅上度残生的可怜父亲,《雾茫茫》里年轻美丽的麻风女,有一个字眼似乎永远连接着恐怖,那就是-麻风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一直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两个领袖———列宁和斯大林、一个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完成的。其实不然。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联合完成的 ,参与领导起义工作的有两党的众多领导人 ,而斯大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像历来宣传得那么大。按照斯大林的说法 ,苏联有史以来只存在一个革命政党 ,即布尔什维克党 (苏联共产党 ) ,其他政党都是反革命政党。《联共 (布 )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中写道 :“一切为了欺骗人民而自称‘革命’的和‘社会主义’的党派的小资产阶级党派———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13.
法国《观点》杂志刊登了题为《校园暴力》的封面文章,首次独家公布法国教育部对国立中学校园暴力现象的统计数字,并将“最危险中学”排名榜昭示于众。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法国国立中学共发生8.2万件刑事案性质的校园暴力事件,斗殴占30%,非法携带枪支有35例。职业高中是法国“最危险”的学校。学生家长对《观点》杂志首次公布法国最危险的450所中学排行榜表示赞赏,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孩子应该避开那些学校。  相似文献   

14.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时,往往举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来说明他对马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似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流行过“同时胜利论”。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误解。含有“同时胜利”提法的《共产主义原理》直到1913年才首次发表,有类似提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出版。恩格斯本人对《共产主义原理》并不满意,他不久后同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马恩的基本观点是,一国开始,其他国家继续,再由某个国家完成。列宁的观点同马恩是一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明确说过:“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     
《中国青年报》7月1日报道,当天在北京访问的法国国防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女士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法国正在努力地做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工作,希望欧盟能够解除对华军事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阿利奥·马里认为,法中军事合作关系应该得到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会局限于“漂亮的言辞”,而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她透露说,双方国防部长将定期举行会谈,她还建议,两军的总参谋长也应该定期举行会晤。此外。两国将互派军官到对方的军事院校学习。法中两国还将在反恐领域加强合作。双方除了互换信息,也将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她说,法中两国将致力于消除恐怖的根源,特别是减少世界的贫困。虽然贫穷不会直接导致恐怖,但贫穷往往会被恐怖分子利用。阿利奥·马里还表示,她对中印两国改善关系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巴黎是法国首都,世界著名大都市。早在1848年,恩格斯在《从巴黎到伯尔尼》一文中就赞叹道,“只有法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巴黎”。巴黎是法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法国人民的骄傲。 法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巴黎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初它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镇,当时只有居民几百人。后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资本主义基本概念的梳理则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第一步。“资本主义”一词在相关学科中使用率相当高,但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什么人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这一概念,如此等等,学术界至今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一、讨论的缘起1993年《读书》杂志第2期发表了傅铿介绍黄仁宇新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文章《超越道德批判》,其中引用了法国年鉴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一词的考证。文中谈到,“资本主义”一词出现甚晚。直至185 0年左右,才有人使用了多少…  相似文献   

18.
情感结构     
“情感结构”是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他最早在《电影序言》(1954)里提出了这个术语,后来在其很有影响的著作《漫长的革命》(1961)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学》(1977)中不断延伸和发展了这个概念。在《漫长的革命》中,威廉斯以19世纪40年代欧洲(尤其是英国)作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极为深刻和广阔的沉着”为例,来说明一代人的思想与感受的形成,认为新时代所塑造出的对已经改变了的环境的反应,已经熔铸在了一代人变化了的“情感结构”之中。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威廉斯着…  相似文献   

19.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先后发表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与政治》以及《解毒药方》等著作 ,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9·11”之后 ,乌尔利希·贝克更是提出了“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于 2 0 0 1年 11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哑口无言的失语状态———关于恐怖主义活动与战争》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何为“世界风险社会”以及在这一视野中对一些概念如恐怖与战争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及国家与主权等提出批评并重新作出诠释 ,本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之月,恐怖的天王从天而降……”桌子上摊开一本称作《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的小册子,李建基正在向我验证所谓1999年8月18日将出现的太阳系全部行星呈“启示录大十字”排列的“危险天象”。你先看看我画的这张图(如图),“启示录大十字”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我作了侧算,这一矢,水星、太阳和金星构成一个夹角大约在90度的三角形,怎么能说是“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小册子语)呢?海王星、天王星与地球之间也没有直线关系,这样,“大十字”就缺了一划,虽说另一划——冥王星、火星、地球、木星和土星果真形成了直线排列,但,“恐怖的大王”又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