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分子问题,实质是人才问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人才理论,也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建设的重要方针,是党对知识分子的一项基本政策。与此相悖,现今社会出现了一股"重商轻文"、"尊权重钱"、知识贬值的倾向,严重冲击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教科技队伍的稳定。为纪念今年教师节,有必要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以慰"乐道贫士"。一、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把知识分子排斥在劳动者的行列之外,列入重点改造  相似文献   

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智力开发,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一九七五年,他就明确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因此,“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最近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中,他又多处讲到这一问题,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进一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对于推动全国人民学习知识、追求知识,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胆起用一代新人,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珍 《党建》1998,(12)
邓小平人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小平同志制定的党的知识分子基本政策。他一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一基本政策的确立,纠正了党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重视科技、教育、知识、人才,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思想,但在把经济作为工作重点的今天,是邓小平同志把科技放在生产力的第一位,是邓小平同志把知识分子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位置,是邓小平同志从时代的高度,充分强调了知识人才的重要性,并将之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们党制定并贯彻了一系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国家财力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解决科技教育的发展资金、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提高人们对知识和人才问题的认识,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全党的方针和全社会的共识。这正是依据了邓小平人才观的时代性内容,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解邓小平同志人才观的时代特征,应该从这几个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并将其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南。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是有关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此,邓小平同志既具体地阐明了知识与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作用,又对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明确了当代知识分子肩负的历史使命。学习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知识分子观王家芳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重新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特别强调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由此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关于知...  相似文献   

7.
陆伟 《党史文苑》2004,(10):16-20
探讨陶铸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思想,有利于总结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六大“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吴荣秀  刘保峰 《求实》2006,2(Z1):11-12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领导同志的谈话时明确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P41)在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科教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世纪重温其思想,对于我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全面小康战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的基本内涵邓小平认为人才是在业务上“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学有所长的人,即“知识化”,“专业化”;在政治上是“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的人;在事业上,人才是能够“…  相似文献   

9.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指出要把这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是我们党吸取建国后多年“左”倾错误的深刻教训的结果。只有回顾这  相似文献   

10.
党外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长期以来,我们党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我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建国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始全面系统纠正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左”的方针政策,果断停止使用建国以来长期使用的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制订和贯彻实施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知识分子政策。这一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对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相似文献   

12.
依靠工人阶级要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杜爱森,王再生,李努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一直十分重视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知识分子问题。他在一些讲话中,就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尊重知识与人才方针的落实、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为我们党进一步完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基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研究邓小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问题,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各级组织部门都是“人才部”、“伯乐部”。组织部门的工作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都同知识分子工作相联系。可以这样说,不懂得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问题,不懂得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就不可能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治国安邦,重在得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盛衰成败是与人才问题密切相连的。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坚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需要出发,深刻论证了我nl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知识和人才问题的正确立场,澄清了长期以来在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为党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对于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曾在知识,誓旦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来。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①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全方位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破除轻视知识,鄙薄科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知识分子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党委领导对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部队各级党委领导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强化"人才准备是军事斗争第一准备"和"培养人才是领导最大政绩"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思想根源,二是没有制定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三是在全社会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因此,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作用,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前30年实行的是"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从旧社会过来的200多万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并具有一定的适用期限,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但是它本身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其主要错误是把知识分子归于资产阶级范畴。该政策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有过1956年和1962年两次短暂的调整,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作用,这个政策最后变成了无产阶级在各个思想文化领域实现"全面专政"的极"左"政策。"文革"结束后,党中央否定了"两个估计",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公开宣布废除"团结、教育、改造"的旧政策,实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新政策,知识分子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从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和我国的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的现状,进一步认识我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如实地把他们看作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即一个活动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社会集团;不但要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要调动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公共知识分子"的队伍,唤起他们的良知,使之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重新解释"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科学含义,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