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严打统一行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国各地展开。严打集中统一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从重从快是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的从重从快,也就是说,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辐度内,对一些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群众反应强烈、影响大的案件,要先办、快办、集中人力办,不贻误战机。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必须克服那种不顾案件  相似文献   

2.
集中统一行动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具有快捷、直接、速效等特点,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严打方针、坚持“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从1983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严打战略方针以来,集中统一行动已越来越多地被广泛运用。自2001年4月开始“两年为期”的严打整治斗争开战之后,高安市公安局集中开展统一行动43次,有全局民警齐参战的大规模行动,也有局部区域突击性行动,有的为期一、两天,也有的延续一个多月,其间耗时量大、动用警力广、投入资金多,所以,对集中统一行动的实战效能进行探讨,很有必要。集中统一行动在严打斗争中实战效能究竟…  相似文献   

3.
论专项斗争     
在1990年10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话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严打是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这是我们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长期方针。不要一提严打就是大清查、大搜捕、大呼隆、搞运动,在开展严打的同时,必须把治安防范工作提到应有的位置。”这一指示,明确规定了严打是我们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长期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强调打击和防范同时并举,不可偏废。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指示,毫不松懈地坚持严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改进严打斗争的策略和方式,努力提高严打质量,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十年严打斗争实践证明,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依靠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较大规模的带战役性的集中统一行动,形成强大的打击声威,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抓获了一大批浮在面上的犯罪分子,摧毁了大批危害一方的犯罪团伙。发挥了整体作战效能。震慑了犯罪,鼓舞了群众,对维护社会治安形势的稳定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一直持续不断地开展“严打”斗争。“严打”已经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 ,正确认识“严打” ,正确理解“严打”与整顿治理市场秩序的关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 )的关系、以及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关系都是坚持“严打”方针 ,形成“严打”合力 ,取得“严打”成效的重要问题。“严打”实际上是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方针的简称。依照这一方针的原意 ,“严打”这一概念至少含有四个要素 :一是决策依据明确———“依法” ;二是实体法上的要求明确———“从重” ;三是程序法上的要求明确——…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正当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聚精会神地进行四化建设之际,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猖獗起来。面对社会治安新情况,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地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指出:三年为期,三个战役,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压下去。三年后,一大批猖狂一时的刑事犯罪分子落入法网,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又及时总结经验,把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作为一项方针,作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首要环节,要求长期坚持下去。这本来是正确的,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却表示“不理解”,甚至攻击中国开展“严打”斗争是封建专制,侵犯“人权”。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听到了这些指责攻击之后,再看一看严峻的治安形势,也对“严打”方针产生了怀疑。似乎开展“严打”是随意性的主观决策,缺乏充分的客观基础。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里,笔者谈一谈“严打”方针的哲学依据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严打”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简称,是在特定时期采取的整治社会治安的特殊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次“严打”斗争中,全国公、捡、法机关本着“从重从快”的方针对严重刑事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三次“严打”客观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增强了公民的安全感、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但是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除了特定时期的“严打”.还要进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严打”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非常刑事策略”,自“83”年至今,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功不可没,十多年以来,“严打”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试从“严打”的基本性质和内涵,“严打”与“严典治乱”,“严打”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四个方面对“严打”进行阐述,旨在从理论上分析“严打”的实质,理性评价“严打”的功能,为以后顺利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略论“严打”郭毅然,朱秋生"严打",即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指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以从重从快、集中兵力,统一行动、全民参与等为特点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诸项行动。严打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事犯罪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严打的实施,使...  相似文献   

9.
1980年元月刑法、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全国性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斗争已开展两次.这两次大规模的行动对于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大规模的行动,效果并非尽如人意,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以禅于进一步完善刑罚的适用.限于水平与资料,本文仅就严打的效果、严打与预防犯罪、严打中的法制建设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研究,供有关方面参考.一、“严打”效果分析评价严打的效果,最直观的无过于对严打前后各种刑事发案率升降情况的统计分析.根据《中国法律年鉴》公布的资料,1981——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严打”是党和国家惩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一项具体刑事政策,其方针是依法从重从快。正确理解依法从重处罚的内涵及其本质,掌握严打依法从重处罚与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的联系,搞好协调与适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3年以来,持续不断的“严打”斗争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严打”斗争以巨大的声势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刑事犯罪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社会治安呈良性发展态势。实践证明,“严打”斗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都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不可缺少的途径。一、“严打”以来存在的问题(1)“严打”形式过于单一性。多年来,在“严打”形式上过于单一,往往是下级按照上级安排,轰轰烈烈搞一阵子,不结合当地的实际。在“严打”形式上,多是采取宣传发动、排查澄底、完善手续、统一抓捕、公捕公判等。由…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严打”斗争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在实现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是合潮流、得人心、顺民意之举。然而,“严打”作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一种措施和手段,是针对某一时期突出治安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相对集中打击的斗争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安机关是一个综合执法部门,除肩负着严打重任外,还担负着一定的行政执法任务和日常管理事务,不可能月月揭、天天搞大兵团作战式的集中严打。加之,集中严打对社会治安问题只能遏制而…  相似文献   

13.
由党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国普遍开展的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已经胜利结束。这场斗争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刻开展的。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广泛的支持,对于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为期100天的“严打”集中统一行动,时间虽短,成绩很大。与以往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78年参加公安工作的,当时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政治保卫。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由于刑事犯罪呈现严重态势,愈来愈引起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打击的重点才放在严惩刑事犯罪等方面。自1983年开展“严打”斗争以来,公安政法机关采取了多种遏制刑事犯罪的对策,对重大刑事犯罪活动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但是并没有刹住犯罪上升的趋势。根本原因是什么?理论界作了许多探讨,而我觉得主要还是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孕育和诱发着犯罪。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5.
曾一时,"严打"的赫赫战功举世瞩目,不法分子闻风丧胆。但是频繁'"严打",几近泛滥·已淡化了"严'"的特殊性。年年"严打",年年需一严打"。依笔者之浅见,"严打"要慎用,宁叮少些.也要好些。一、"严打"方针从根本上说属于政策范畴,是扼制犯罪的权宜之计.并非维护安定的长久之策。我国的"严打"方针是1983年党中央提出来的。当时正值改革之初,踩着石头过河,难免要出乱子。刑事犯罪特别是侵财犯罪、暴力犯罪活动猖极,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流氓邪恶势力蠢蠢欲动。社会不安稳.发展经济便是一句空话。'叫p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因农民负担过重、土地权属纠纷、刑事犯罪上升,“黄赌毒”蔓延、封建恶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等原因影响了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稳定,通过积极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强化农村治安管理等措施来改善农村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严打"的属性定位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打”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非常刑事策略”,自1983年至今,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功不可没。“严打”首先体现的是一种“重典治乱”,同时也发挥了刑罚对犯罪的预防功能。“严打”的现实意义在于迅速遏制犯罪势头,其长远价值在于建立起一种严格的执法环境,树立起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价值理念。在现阶段,开展“严打”斗争仍具有现实意义,但要处理好效益与程序的正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思考之一:1983年开展的严打斗争,声势强大,成效斐然,为稳定全国社会治安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1983年开展的“严打”斗争,是中央组织的全国性的集中统一行动,其声势和社会效果,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全国在两天时间内,将数十万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并以最快的办案速度、简易的案件审理程序和超常的执法量刑标准,审结了一大批案件,惩处了一大批犯罪分于,使“严打”前社会秩序比较混乱的局面迅速扭转,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许多城市乡镇群众纷纷自发走上街头,燃放鞭炮,欢庆党的英明决策。严打的声势如万霆雷钧,压住了刑事犯…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开展“严打”斗争的重大部署。崇文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经过6个月的艰苦努力,截止到9月30日,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708名,其中在逃犯38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0起,其中重大案件726起;打掉犯罪团伙46个,涉及163人。“严打”斗争,对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遏制重大案件上升和增强群众的安全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再一次证明了“严打”方针的正确性和“严打”斗争的必要性。但是,在“严打”中,我们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笔者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结合社会治安形势和刑事犯罪情况做出“严打”整治的决定是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进行“严打”整治斗争,要充分认识它的产生背景、对象、特点与核心。“严打”整治对象范围要严格依照规定,不能任意扩大;“严打”整治之从重从快,要受到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和具体规则的约束。正确把握“两个基本”原则的内涵,并应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