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拓垦形态是台湾开发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清代台湾的拓垦形态一直被笼统地说成是“垦首制”。但稍许深入的探讨立即表明,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形式,并非“垦首制”一词可以概括的。笔者以前曾经说过,垦首制的拓垦,形态,见之于道光年间埔里社盆地的开发和光绪年间“开山抚番”时,中路山地的开发之中。而一贯被认为实行垦首制的早期开发,尤其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开发高潮中的拓垦形态,大部份表现为业户出资兴修水利(尤其是大型水利)佃户出资开垦  相似文献   

2.
垦首制向来被认为是清代早期台湾(特别是中,北部平原和盆地)开垦的主要形式。我一直怀疑这种说法是后人的理解错误,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我总喜欢使用业户(或业主)这个概念而不使用垦首这个词。1988年8月,台湾学者尹章义教授来我所作学术访问,于交流中亦劝我在早期开发的研究中采用垦首这个概念。尹教授认为业户有大有小,而垦首却都是大且于开垦有重大作用者。但我始终不能无疑,又去翻阅资料,最终仍然得出结论:普遍对于垦  相似文献   

3.
垦首及垦首制曾经是清代台湾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关于垦首的印象,在晚清、日据初期已经形成。当时人说“如某处有地若干可垦,先由垦首递禀承揽包垦,然后分给田户垦辟。垦首仅递一禀,不费一钱,垦熟之后,坐享其成。”[1]垦首成为不劳而获的代名词。日据时期,日本学者东嘉生说:“豪族初则由先住民取得土地,继则对其农民供给衣食,使其开垦,并为保护农民免为无赖之徒或先住民的袭击起见,需要武力,因此,对其开垦地就获得了一种权利,每年向佃户征收一定的租谷。这种权利,亦为政府所许可,所有正税,则由豪族负担,佃户的身份,亦由豪族保证。如此,…  相似文献   

4.
关于台湾地方的开发,岛上经济重心的转移,许多研究台湾史的学者,包括台湾学者,多有论述。王长云同志在《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2期上发表了《从台米产销看台湾经济重心之北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米谷的生产及贩销在清代台湾经济巾具有重要地位,“产稻中心与台米贩销中心的北移,便在很大程度上意示着台湾经济重心的北移”。作者还具体指出这一“经济重心之北移当始于乾  相似文献   

5.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台湾,曾发生过经济重心北移的现象。正如大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台湾经济重心的北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这一过程从伺时开始?又在何时完成呢?台湾学者周宪文认为,台湾的经济开发,到嘉庆年间“业已渐渐北移”。另一位台湾学者林满红则明确提出,直到台湾通商口岸开放以前(即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给垦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试图通过对清代台湾的契约文书形式之一——给垦字的研究,对清代台湾的小农作一些探讨。康熙22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大量福建、广东移民来到台湾,开垦荒地谋生。其中有钱有势的人向清政府递上一纸禀呈,即可请领大片荒地,然后再将荒地租给小农耕种。俗称前者为业户(或业主),后者为佃户。他们之间订立的契约文书习称“给垦字”(或“给佃批”等等。先住民受到汉人习惯的影响,电将自己占有的土地租给汉人耕种,订立的契约也称给垦字,本文仅研究汉人之间的给垦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纂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52种《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第二章汉大租·第二节“给垦  相似文献   

8.
1988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史研究会第一届台湾史学术研讨会”,宣读了本所陈孔立教授的论文:《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特点——以问俗录为中心的研究》,该文收入《台湾史研究会论文集》第一集,1988年6月出版。陈孔立的另一篇论文:《清代台湾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评“土著化”和“内地化”的争论》提交在香港大学举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在台湾《当代》杂志第30期上发表。杨锦麟助理研究员所写的《李万居后期思想的转变》是本所主办的“海峡两岸首次台湾史学术交流会”论文,在1988年12月9—10日台湾《民众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关于台湾移民社会(或称移垦社会)的特征,李国祁教授在《清代台湾社会的转型》一文中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他的结论是: “在人口的问题上,人口增加迅速、男女比例悬殊、家庭成员众多,造成了婚姻困难、养子之风盛行的社会现象。在社会的组合关系上,我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地缘的成份远重于血缘,再加上移入份子的良莠不齐,流浪汉充斥各地,于是结盟之风流行,械斗与叛乱时起,社会的秩序因而紊乱。在社会的权力结构上,因渡海移垦是冒险的行为,故其领导人物大多是豪强之士。更由于开垦的制度影响,使财富的  相似文献   

10.
从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到1895年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之前共2I3年,台湾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到了甲午战争之前,台湾经济开始进入了向近代化起步的时期。对于清代台湾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我们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一、名称和含义“分类械斗”是清代台湾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从乾隆中叶开始逐渐发展,到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高峰,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清代台湾有所谓“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说法,其中除了农民起义以外,还包括分类械斗在内,所以它是台湾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台湾乡族组织的共有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乡族组织,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一种经济组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族组织的基本构成,包括以血缘联系为甚础的宗族组织和以地缘联系为甚础的民间社团;乡族组织的共有经济,亦即由宗族组织和民间社团集中经营的各种“公业”。本文主要依据清代台湾的契约文书及日据初期的调查资料,考察乡族共有经济的所有权形态和经营方式,并分析其社会性质与作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宗族组织的共有经济清代台湾的宗教组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同一支派衍分面成的“阄分字”  相似文献   

13.
台湾企业界抱以厚望的“振兴经济方案”,是连战“内阁”上台后为提振民间投资意愿提出的重大经济举措,主要目的是通过排除土地、技术、人力及资金等一系列投资障碍,来吸引民间企业投资.该方案自去年7月1日开始实施后,已满一年,进度却颇不理想,经济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重要项目进展落后  相似文献   

14.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小农制与台湾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台湾土地改革所形成的“小农制”是一种受限制的现代土地制度。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60年代中期以前对经济起飞和农业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而在台湾经济实现转型后,却逐渐变成了台湾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本文主要考察“小农制”在经济转型后对农业发展主体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小农制”的困境、出路及其对祖国大陆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平埔族,是对居住于平地的台湾先住民的通称,在清代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及北部的沿海半原、丘陵地带。他们是汉族移民到台湾后最先与之接触的民族,早在荷兰入据台湾之前,两族人民就已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和往来。嗣后的荷据时代和郑氏时代,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平埔族,对平埔族影响大大加强。不过,平埔族大规模地接受汉文化乃至为汉民族同化,则是在清代。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粤沿海成千上万的人民突破清朝禁令,渡海来台,开荒垦殖。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平埔族很快融入汉族移民的滚滚浪潮中。到19世纪末,汉化过程基本完成。虽然平埔族各个分支被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平埔诸族概况平埔族是汉族对于住在平地的土著诸族的通称,旧作“平埔番”,亦作“熟番”,分布于台湾北部、西部沿海五百公尺以下的丘陵及平地。自北而南,有宜兰平原、台北盆地、北部丘陵地、台中盆地、台南平原及屏东平原.清道光时(1821—1850),一部分迁移至开发较晚的埔里盆地、恒春平原及宜兰平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台湾,是通过大规模垦荒而崛起的新兴农业区域,又是明清时代地权分化最为普及、最为典型的地区。康熙、雍正时期,在垦荒中移植大陆永佃关系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荒埔被辟为良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一部分佃户“私相授受”转佃土地,实际上占有了田面权(俗称“田底”),使垦户土地所有制向“一田两主”转化。乾隆时期,不仅垦熟地上的“一田两主”关系确立,而且  相似文献   

20.
台湾过唐山     
《台声》2016,(8)
正来到漳州半年多,作为一个闽南移垦到台湾黄姓家族的第30代后裔,闽南厦漳泉与台湾的风土人情多么的相似,漫游在祖先居住千年的八闽大地,发现在泉州、厦门、漳州都有与我在台湾莺歌家乡一模一样的地名——黄厝,当然住的都是与我血肉相连的黄氏乡亲。在乾隆年间对台海禁开放后,我们是整个家族移居到台湾北部。有偏绿营的小学同学主张台湾人是有"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