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志明(Ho Chi Minh)是越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一位思想家,他把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忠诚和强烈的民族主义献身精神结合起来。作为革命领袖,他以实干家而不是以理论家著称。到了晚年,他被描绘成一位清心寡欲而慈祥的“国父”,成为越南人的行为榜样。在越南战争期间,对于西方的持不同政见青年来说,他成了一种献身于正义革命事业的象征。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出生于越南中部的义安省,  相似文献   

2.
一位腰挂PB机,手持大哥大的个体老板,激动地向我谈起他的发家史,他说他的成功,起源于一次受刺激。 他的一位平素十分要好的同学结婚,他自然要去贺喜。为送同学的“红包”内究竟填充多少内容,他和妻子不知为难地商量了多少次。他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奖金已停发两年,他妻子的单位甚至还不如他。尽管囊中羞涩,但  相似文献   

3.
冬天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悉尼的环形码头车站,一位老人尴尬地倚着墙坐在地上。我朝他看了一眼,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乞丐,然后就随着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人流从他身边走了过去。那天晚上下班时,我又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那位老人,这时,他倒在地上,头几乎碰到了地面,两位急救员正蹲在他身边进行急救。这次,我停下了脚步,那位老人并不是乞丐,他只是上了年纪,可是他还是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脸上的胡须刮得一干二净,但是,他的情况非常不妙。一阵羞愧感涌上了心头,让一位有病的老人坐在冷冷的地面上,一整天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他很可…  相似文献   

4.
“六代之民”今年90岁的张中行老先生健谈 ,思维敏捷 ,且记忆力好。行公兴趣广泛 ,博览古今中外 ,可以说他是位哲学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作家 ,这些称谓对于他都适用 ,人们只好称他是位杂家 ,他也乐于接受这一称号。张老的寓所在北大 ,是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厅房。以前他和二女儿挤住在一起 ,直到有人问他 ,您为什么不和单位要房呢?张老才知道 ,噢 ,原来我也有要房的权利。于是1994年才搬进了单位的房子。一位他的崇拜者要免费给他装修 ,张老说什么也不干 ,于是他现在仍住“毛坯”房 ,创下了该楼一百多户唯一未装修的“吉尼…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他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曾经感动和激励着几代人。2008年8月24日,他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8岁。一位可爱的老人驾鹤西去了,让我们走近他鲜为人知的家庭,走近他和妻子携手相伴的62年岁月……  相似文献   

6.
心碎的声音     
《新青年》2002,(6)
这个月的“细雨热线”我接到了三四个内容相近、结果惊人相似的电话,均与情感有关,详细内容如下。有一位女士爱上了一个有家的男人,她的“心碎了”;有一位正在上高中的男孩儿因为他喜欢的女孩儿转学到了外地,他很伤心,他的心也“碎了”;还有一个多情的人,在谈了他的感情经历之  相似文献   

7.
一位马来西亚老荼人给我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他说,荼始于公元前2737年.当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皇帝神农氏,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中草药专家,有一天,他在一棵树下憩息.  相似文献   

8.
我与王介南教授相交多年。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学者,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一位勤于探索,勇于求变,善于出新的学者,具有学者典型的特质。探索——求变——出新是王介南的学术之路。在这条路上,他风雨无阻地奔波了数十年。他用自己的辛勤铸就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也牢固地确立了颇有成就的学者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德 《新青年》2007,(2):34-35
一本传记里,一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虽然身居闹市,但他一生中呆的最多的地方是乡村。他所结识的人当中,最多的不是高官政要,不是富豪商贾,而是偏僻乡村的那些农民。  相似文献   

10.
亚平 《新青年》2008,(5):36-37
办公室里有一种声音最甜美--叫吧,叫同事的名字 传说古希腊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俊一丑两位王子同时喜欢上了她.她选择了丑的那个,因为她喜欢上了他总是呼唤她的名字,喜欢上了他呼唤她名字时的声音与神情.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个25岁的青春女孩,刚刚遭遇失恋。刚走过一段一见钟情一厢情愿的恋情,又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前不久,我遇到了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那时,他对学生非常好,上课也很认真,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然而一年后,他却离开了我们。后来才听说他考上了大学学声乐。十几年后我们又不期而遇,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我们真是有缘。于是我萌发了跟他学声乐的念头,一是从小我就喜欢唱歌,二是我想以此来忘却失恋的烦恼。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他。信中顺便说,我现在下岗了,想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想不到他很快就给我…  相似文献   

12.
正解放以后,有两位老作家爆了"冷门",不是在文学创作领域,而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领域一鸣惊人。一位是沈从文,他终止了文学创作,写出了煌煌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位就是骆宾基。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里昂,一位70岁的布店老板快要不行了。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布店老板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牧师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心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牧师本人也很有启发。这位牧师是谁?他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  相似文献   

14.
罗西说法     
《新青年》2002,(6)
身边的兄弟远方的神(外二篇)电视新闻里正在介绍一位义工的光荣事迹,他乐于助人,常出入于医院及福利院为一些需要帮助的弱者提供耐心温暖的人性关怀。这时,刚好到我家做客的一位外地朋友。对着电视却鄙夷地笑了,他说,他认识那位“义工”,是他邻居,在外有好名声,可在家里却虐待老人.还常打老婆……  相似文献   

15.
一位画家到西双版纳的丛林里写生时,面前突然窜出一只华南虎。当时,老虎与他相距只有1米,以至于老虎有几根胡须他都能数得出来。那一刻,画家屏住呼吸,就那样与老虎对视着,他以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老虎的美餐了,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老虎看了他一会儿,竟然掉头走开了,画家虎口余生。凭着真切的记忆,他立刻把那只老虎摹画下来。回到住地后,他把这段惊险经历告诉了寨子里的人。当一位老猎人看了他画的那只老虎后,告诉他说“:你碰到的是一只吃饱的老虎。老虎虽然凶猛,但它们遵循一个规则:只要吃饱了肚子,它就不会去伤害其他的动物。”老猎人告诉画家,…  相似文献   

16.
记住     
《新青年》2007,(6):37
我有一位朋友在小学当老师他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去市里开教研会.入住的时候,在宾馆大厅里,有一个人一把拉住了他,和他热情地寒喧、握手.  相似文献   

17.
马云峰和他的雕塑作品能认识马云峰先生,带有很偶然的色彩。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学生打电话告诉我:台湾省台中地区佛宝寺释如一法师在一位福建省居士的陪同下即将到达北京,来京的目的是寻觅一位高手雕塑一座千手千眼观音,问我能不能帮助办一下这件对台湾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功德无量的事。我当即拨通了北京市民委一位负责人家里的电话,这一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联系的佛事,同样也激发了他的热情。仅仅用了25分钟,他便告诉我:已找到了艺术水平高超的专门从事“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马云峰先生,说马先生是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18.
胡蕊 《新青年》2022,(Z1):38-39
<正>冯占山通过了我加微信好友的请求。这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尖山农场原场长,用一张自己穿着民族服装的照片做微信的封面。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蒙古族汉子。当得知我要采访他时,他笑着谦虚地表示,自己已经不是青年了,他还热情地为我推荐了一位青年典型,希望我多多宣传别人,直率、朴实、谦逊,这就是我对冯占山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的李渔,是一个才华横溢又博学多识的文人。他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也是一名历史学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戏曲家,他创作的戏剧流传至今仍有18种,其中一些剧本还在上演。真正使得他能够在中国文学史留有一席之地的,就是他在戏曲理论方面的成就。在李渔的杂著《闲情偶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根据自己创作及演出实践,具有  相似文献   

20.
细雨 《新青年》2002,(3):36
细雨姐姐:你好,我一直都是“心连心”工作室的忠实读者,所以我有烦心的事,首先就想到的是你。细雨姐姐,事情是这样的: 我是一位高二的学生,我的前桌王健是一位家庭条件很好的男生,他很照顾我,我和他一直很谈得来,我也认为自己了解他,可是我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