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行不隔理     
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视野中的“关键间”(下)》和葛兆光先生的《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都发表在今年《读书》的第五期上。陈先生主张通过辨析“新言语”之输入,来探究“新思想之输入”。他认为,以“文学观念的演进为巾心来构建批评史的研究框架”.“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之提倡‘历史演进法’有关”.“也是擅长考据的清儒之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无极》,通过对画面、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分析,电影《无极》呈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感官刺激轻深度思考”、“重拼贴轻逻辑”、“无厘头”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后现代文化对影视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教唆犯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被认为是“共同犯罪制度中最黑暗而混乱的一页”。究其原因,除了教唆犯本身的复杂性使然外,学者们对《刑法》29条第2款的不同理解也是造成教唆犯理论混乱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教唆犯”、“被教唆的人”、“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的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四个方面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含义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各种角度的解读。在回答记者提到的政府工作和总理本人经常被网民“拍砖”批评的问题时,温总理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5.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证据科学》2013,(6):724-730
本文就《人体损伤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立法本意、“重伤一级”与残疾等级的对应关系、标准框架、标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内容,予以解读。本文作者认为,(1)《标准》满足了司法审判中对“严重残疾”予以医学界定的需求,其中的“重伤一级”即是对“严重残疾”的明确界定。(2)对比分析显示:“重伤一级”的24个条款中,有23个属“严重残疾”状态,其残疾等级分属“1-4级”。(3)《标准》延续了原重伤、轻伤标准的鉴定原则不变,并修订大量条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4)《标准》大量吸纳了国际上ICF、GEPI等残疾分类的新理念,更具有进步性。当然,研究显示,标准亦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要件要求;(2)标准条款之间有不平衡、不严谨的现象;等等。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争议、规制,将是中国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诗经·豳风·七月》的作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把它说成是周公之作,曰:“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后来注《诗》的大家,如郑玄、孔颖达等,都恪守“疏不破注”的原则,因袭这一说法。近几十年来,研究《诗经》的学者,又大都认为这是一首奴隶(或说  相似文献   

7.
读了杨师群同志的《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①一文(以下简称《杨文》),觉得该文在学术观点、史料运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偏颇之处。故撰此文,兼与作者商榷。  一、对《杨文》十个观点的批评《杨文》提出许多观点,均显失公允。现择要批评如下:(一)给“法治”定位:关于“如此凶残恐怖的统治,如何能称作‘法治’”在《杨文》作者看来,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在作者心目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法治”的样板,也许就是西方的“法治”吧。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法家的“法治”,再看看西方的“法治”,从而…  相似文献   

8.
《人民司法》1981年第5期第11页刊载了“公开审判经济犯罪案件扩大法制宣传教育”一文,文中把李爱军的罪名定为“渎职罪”,我认为是不对的。“渎职罪”是罪的种类,不能作为具体罪名。《刑法》分则第八章“渎职罪”中包括七个具体罪:行贿、受贿罪,  相似文献   

9.
<正> 太史公在《史记》中特作循吏列传》,这对于研究司马迁的政治法律思想,具有莫大的价值。但是,这不是我们本文的题旨。什么是“循吏”呢?《史记》“索隐”释之云:“谓本法循理之吏也”。太史公在《循支列传》开篇有语略云:“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可见,执法之吏,对于国家之治乱,至为重要。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如何,不仅仅在乎其写在文本上的法律条文如何,更在于这种体现统治阶级“导民”意志与政策的法律条文是否在实际生活中被严格地遵循。虽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同次”疏论陈昌来作为汉语语法学创立之作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面世已近百年,后人对其或仿或鉴.或赞或疵.不一而足,而在众多的议论、批评中,有关“次”的部分评述最多,马氏由此而受的批评也最多.然前人对“次”的批评多出于全面而概括,...  相似文献   

11.
“教唆”一词,原见于《元曲》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但作为法律术语则始于《大明律·刑律·诉讼》“教唆词讼”条,其含义,明《六部成语·刑部·教唆注解》为:“暗中调唆害人也”。今一般都认为“教唆”的概念始于汉代,并将“造意”与之等同。此说有误。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裁判方法的研究中,传统方法论鲜受重视。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天道》所含原省模型乃传统裁判理论的核心,呈现了道墨两派判案逻辑的不同,及道家批评墨家的原因,揭示了道家反对机械的逻辑实证手段,以求索“法意所随”达到个案公平的合理性。展示了道家以司法调制取得客观认识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比较法研究》“稿约”的一点质疑[编者按]缪剑文先生来信批评本刊“稿约”内容失当,编辑部表示欢迎,并于今年第1期对“稿约”文字作了适当的修改。“稿约”属定式合同,其条件是否公允合法,当引起关注。现将来信摘要发表,读者可与本期苏号朋博士《定式合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表现了现代人在工具理性时代下的无奈处境。如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它是一部现代生态危机的预言。  相似文献   

15.
在《民法典》中,关于法人的新规则共有40条。本文只解读和探讨关于法人登记和公示的新规则。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民法典》总则编第65条规定:“法人的实际情况与登记的事项不一致的,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原《民法通则》没有相关规定,《民法典》总则编第65条是增加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诗言志”与“诗缘情”这两大思潮如同二水分流。但并非是泾渭分明,它们在汇合中交融,在交融中变异,孕育出第三派的文学理论。这种新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情志说。“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虽然《尚书》的可靠性后人有所怀疑,但是,“言志”说在《左传》、《礼记》、《孟子》和《荀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屡见不鲜。可  相似文献   

17.
“潜规则”是吴思先生发明的一个词,它随着《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这两本书在这几年的流行开始迅速流行起来。之所以流行,原因大概在于它是对一种大家并不陌生的社会现象的提示,这个词唤醒了各种各样的个人知识,启发了更多人的深入思考。今天,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高频率地使用着这个词,不同领域的人对“潜规则”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运用法学的思维来阅读这种“不登台面”的、无文字形态的但却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力量的、在很多时候发挥着实际的支配作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以荣格与《易经》的互动为管,能透析荣格在其心理学体系中汲取和融合东方文化的努力。《易经》的“感而遂通天下”是荣格提出“共时性”思想的关键所在。《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反映在荣格的“原型”理论中,是其寻求文化沟通可能的共同心理基础。荣格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视角对《易经》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和解读,他与《易经》的对话是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马欣 《政府法制》2014,(25):20-21
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而关于《条例》的一番误读与解读,也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事实上,自5月15日《条例》发布之后,诸如“7月1日起事业单位将实行合同制”“《条例》实施之后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随即会发生变化”“事业单位人员将于7月期参加社会保险”这样的声音一直广为传播,即便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了解读之后,这些言论仍然影响广泛.直至人社部再度出面声明,这场“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保”的误读才算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20.
从16世纪末开始,随着大量的中国通俗小说的流入,小说评点本亦传入朝鲜。在其影响下,朝鲜的汉小说评点也应运而生,小厂主人的《(水山)广寒楼记》评点最具代表性。该书评点有多处与金批《西厢记》的内容类似,一些具体视角又与金批不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比较《西厢记》与《广寒楼记》的学成果,来评价两篇作品的特征和优劣长短,认为《西厢记》重“”而《广寒楼记》重“情”,故对后的评价更高。因此该评点虽然受金圣叹的影响,但主要是从自身的化、思想背景出发来展开独特的议论,在研究中、韩小说批评史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