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汤慧玲 《人民论坛》2013,(2):240-241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对农村社区进行试点改革,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文章在对鲁豫川鄂苏等省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就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近期,南京市高淳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康桥家园、紫雅苑、前锦苑等7个新型社区及部分乡村,围绕新社区建设的土地规划、资金配套、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认为,目前,高淳区正经历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化城乡高度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支撑力不强、筹资运营模式滞后、服务机制尚待探索、农村  相似文献   

3.
张禾华  张宝 《中国民政》2010,(12):56-56
<正>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坚持把合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总体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有22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其中7个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政策》2010,(8):39-42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是典型的城市社区聚集区,辖13个街道、116个社区,43.3万余人。自2000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后,江汉区以创建全国示范城区、推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为目标,对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0,(10):61-62
近日.河南省新郑市召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会。会议指出.下一步全市将规划建设10~15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1万人左右.力争五年内完成10万~15万人合村并城任务。就每个社区而言.要通过合村并城.达到合出新社区.合出新市民、合出新生活、合出新风尚、合出新体制的“五合五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邢继伟 《协商论坛》2013,(11):22-24
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纽带、以中心村为重点的三级城镇化网络,进而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村的战略举措。这个所谓的中心村,就是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的主体。在乡村区域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过程,实质就是村域中心化的过程,是建设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投资和整合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  相似文献   

9.
一、抓城区带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型前川卫星城 前川街是武汉市黄陂区党政机关驻地,国土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19.1万,辖63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城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是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设计的北部卫星城。前川街的发展,必须紧  相似文献   

10.
张浩 《人民论坛》2014,(3):156-158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然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却呈现出政府主体错位、农民主体缺失的问题.消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积极培育:一是强化主流价值观引导,二是明确政府主体定位,三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建设实验区,河南省新乡市2006年就已开始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新型农村社区900个。截至目前,全市启动社区建设项目352个,完成建房面积2636万平方米,入住农民12万户约50多万人;完成旧宅拆迁面积5.5万亩,复垦整理土地2.8万亩。在新乡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主动破解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钱从哪里来、房要怎么建、地该怎么用、人往哪里去”四道难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中作表率、当先锋,为推动全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无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台州市路桥区处浙江中部沿海,内陆总面积276.6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9.25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287个村委会、22个农村居委会和10个社区,总人口42.52万人。路桥区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本文拟对当前试点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贵探索和实践,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以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市场发育、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步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策略,为破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要确立整体意识,变城乡社区"二元治理"观为"一体发展"观,实施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为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外部宏观环境,通过完善的服务将农民凝聚起来,唤起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4,(11):28-29
7月6日,一场题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在济源市召开。市政协领导、政协常委、委员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有关局委负责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以立足专业为“配乐”,以独到建言为“画面”,共同“剪辑”了一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片”。济源市自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以来,围绕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继开展了百村富民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农村已经实现了硬化路“组组通”,自来水、电、广播通讯、宽带、有线电视“村村通”,初步建立了“村(居)收集、镇(街道)运输、市(域)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丰泽街道东美社区泉州市丰泽街道东美社区地处泉州市中心城区,下设37个居民小组,现有常住户2582户,常住人口8199人,流动人口8020人。社区内有东美自然村、东美小区、世纪巨  相似文献   

17.
正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南阳市卧龙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全区小城镇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小城镇建设的成效与做法卧龙区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个街道和1个风景区办事处,总人口92万,其中,城区人口35万、农村人口57万。2012年,蒲山镇、石桥镇、陆营镇、安皋镇被南阳市政府确定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李雨华 《今日浙江》2007,(10):F0002-F0002,I0001
下城区是集浙江省和杭州市金融、经贸、会展、文化、体育、新闻机构的中心城区.是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省级文明城区,面积31.4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  相似文献   

19.
探索农村社区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总战略.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型,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与动态     
《山东人大工作》2013,(8):56-58
临沂市:建言"两区"同建打造幸福家园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农民住进社区变成居民后,如何面对和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及就业模式等一系列变化,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收入持续增长,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切实提升居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幸福家园,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关注。近日,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并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就全市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社区和居民家中,详细了解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