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做好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小城镇两项工作。然而在建设新农村发展小城镇过程中面临着农村经济停滞、城镇化发展缓慢、可耕地面积萎缩、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不公平、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公民意识淡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积极介入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城镇体制加速推进城镇化过程、控制可耕地的使用加强保护环境、大力改进农村养老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促进农村公民意识的觉醒等一系列工作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存在一系列瓶颈性问题,与蓬勃发展的其它事业不相协调。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源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偏差和税费制度改革不配套。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创新多元参与机制,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并通过改革性对策突破农村垃圾处理、医疗资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公共服务难题。  相似文献   

3.
限制开发区域发展路径的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限制开发区域的陕南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服务业支撑不足、医疗卫生建设滞后、养老服务品质欠佳、老龄人口增长迅速。为此,借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以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视角,从政策制定、产业支撑、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着手,探索推进陕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化工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需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差异化政策、软环境引导管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引导型政府模式在化工园区建设中存在社会支持有限、管理水平有限、可使用的物质资源有限三方面的局限性。局限性的存在既有化工园区建设的固有特点如投入大、产业聚集关联度高、外部性等因素影响,也有我国现阶段政府管理水平、公务员素质、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有限等方面的原因。政府在化工园区规划和建设中,要以建设生态型的化工园区为首要目标、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坚持效率原则配套园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化工园区的高水平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在我国方兴未艾,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我国城镇化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体说,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障碍、灵活运用市场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行政学院2013年春季县级政府领导干部培训班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全体学员与参会领导一起,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经验、陕西城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陕西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工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三是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农民不可能单纯从农业或者单纯从到城镇和城市务工中获得收入的大幅增长,期待靠财政大量投入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县域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县级政府是地方政府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着最重要职能、任务的一级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正是由于农村城镇化实践之于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县级政府利益影响农村城镇化的现实性和严峻性,笔者选择县级政府利益为切入点,着力研究县级政府利益发生作用的原因,提出消弭县级政府利益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将进入全面加速发展时期,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政府承担了建设生态环境的责任。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从政府角度提出五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加大政府投入、转变观念、加强法制建设、征收环境税、加强对外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财政分权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作用,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探究两者互动关系发现,财政分权度提高对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却不利,我国城镇化建设总体质量不高。需加快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要加快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政府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联动改革,从而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重点发展小城镇,将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必须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从而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轮",正在带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安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典型意义,其现状值得考察。针对其中城乡规划没有形成一体化、城乡管理不对称等问题,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尽快、彻底改革现行的户籍、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制度,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直至实现城乡一体化铺平道路;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对传统法律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同时又强烈需要新生法律来规范城镇化的配套发展,才能破解传统城镇化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镇化、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为城镇化、城市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重要途径 ,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客观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在指导方针、规划设计、法律保障、政策倾斜、财力投入等方面 ,精心组织、协同作战 ,才能取得最后成功。逐步推进城镇化、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武,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济南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还存在缺少创新人才、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与扶持政策不配套、科技资源分散的问题。应从提高政府竞争力、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明确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保障创新氛围以及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着手建设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的一项战略性、前瞻性工程.随着企业规模、效益等方面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内部培训基地(企业大学)建设.然而,较大部分企业热衷于前期基地建设及相关硬件配套,缺乏持续性的师资、课程、专业管理等方面配套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导致培训基地无法为企业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文章通过对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基地配套体系建设构成的分析,着重介绍了其"124"培训配套体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整体应用水平较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日渐明显。本文从东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与区县地区、中央部门与基层部门三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区域发展失衡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角度,对其区域发展失衡成因进行了分析,从社会角度和政府角度进行了讨论。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分析发现: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投入因素与电子政务建设水平正相关;并非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政府的投入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会对电子政务的运行效率起正作用;政务体制改革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巴中市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如顶层设计难、资金筹措难、产业发展难、功能配套难、体制改革难等诸多难题。巴中市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必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狠抓规划、抓筹资、抓产业、抓配套、抓改革,从而破解发展难题,为巴中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投入不足、总量不多,覆盖面不宽,结构不合理,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提高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能力、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优化公共服务投入结构、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为重点的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对策措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