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经济发展内在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刚 《求索》2011,(9):49-50,72
绿色经济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的经济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是它的约束条件,其内在构成要素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等。通过对绿色经济发展要素的分析,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田承忠 《政策》2011,(5):9-13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经济是经济起飞的关键。资源经济的产业关联广泛,波及效应强烈,即使是在工业化后的发达国家,矿产资源仍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作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振兴资源经济,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  相似文献   

4.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和应对我国能源资源面对经济快速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比较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王松华 《政策》2004,(11):42-43
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枝江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已下降到1.31亩。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土地资源形势,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保障了枝江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 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 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 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 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 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 大决策。  相似文献   

8.
探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前进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在要素资源投入、资源利用方式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0.
李慧琴 《山西政报》2006,(21):41-41
资源型县区经济是指以行政区划的县级行政区空间地域为基础,形成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统一体,他们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当地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如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资源型县区经济作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由于受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必然体现在资源开发——兴旺——衰退——转型复兴的整个过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对于长治市所辖资源型县区占相当比重的经济发展能否适应形势变化.在摆脱资源有限性或资源枯竭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绿色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对县域经济社会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晓亮 《前进》2006,(1):10-12
节约型社会要以节约型经济为基础这是一个大课题,曾培炎副总理说“中国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表达了政府的意志和决心。我对这个问题也考虑很久了。前几年就建议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保持粮食自给。而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自给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耕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确保“立足之地”是头等大事。但令人警醒的是,由于认识、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增地减带来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相对短缺危机,正向我们一步一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0,(4):7-8
<正>能源的长期、稳定、经济、安全供应,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作为资源小省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对能源稳定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能源供应事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生态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各类产业向生态化方向转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努力做到节能、降耗、减产、增效,提高资源能源转化效率,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力求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环境。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已经构成对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如果继续沿袭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浪费型的资源利用模式,经济发展将因失去支撑而不可持续。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十分迫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物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努力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也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5,(7):28-28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遵循其特有的运行规律,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其发展路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二、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由于各类资源的特性、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不同,资源枯竭城市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接续产业的实践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湖北省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尤其是后备土地资源缺乏。这些正日益成为制约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此,湖北省应积极、主动地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以此来实现高效、节约用地,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循环经济等新理论、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开启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的新方式。理想状态下,能量、资源进入经济社会系统后,资源——生产系统乃至生产系统——消费系统之间的流动都呈循环使用的路径,直至不可利用为止。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循环经济也是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