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到达巫山时遇赦,这时他已经五十九岁。再过三个年头,这位大诗人就与世长辞了。在这最后几个年头里,李白除了与贾至、李晔、李阳冰等大家都熟悉的人有过交游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交游,对考察李白的生平行踪和思想状况很有意义,却未得到历来研究者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试图就这些交游略作考索,以引起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白与张垍(ji)的关系,过去人们只知道一点,就是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的:天宝年间,李白供奉翰林,“以张均谗逐”。近年来读李白诗,旁稽诸唐人集,发现李白与张垍的交游并不自天宝年间始,而是在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的时候,已经有过交往了。稗山先生曾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上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辩》,首创李白曾两次入长安之说,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肯定了这一说法,并根据《上韩荆州书》中说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七十年代发表《李白与张(?)交游新证》一文(《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从张九龄的《张说墓志》考出张(?)曾为卫尉卿,考虑到张(?)是李白的重要文游,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诗称“弹剑谢公子,无雨良可哀”,符合驸马张(?)的身份(张(?)为玄宗女婿,尚宁亲公主),因此,认为诗题中的“卫尉张卿”当即张(?)。从此以后,学术界多采用拙说。然而,笔者心中却甚惶恐,因为毕竟还未有直接证据证实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必为张(?)。于是,十余年来,遍查典籍和出土墓志,希冀找到既与玉真公主又与李白都非常亲近的张姓卫尉卿的  相似文献   

4.
再谈李白诗中“卫尉张卿”和“玉真公主别馆”──答李清渊同志质疑郁贤皓《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发表李清渊《李白赠卫尉张卿诗别考》,对七十年代的拙作《李白与张交游新证》(《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第1期)提出质疑;紧接着,1993年第3期又发表装斐《...  相似文献   

5.
李白两入长安,现已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承认。但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具体时间还存在较大的分歧。稗山先生首先提出李白首次入京的时间是“约在开元二十六年夏至二十八年间;郭沫若先生则断定李白于开元十八年春夏之交入京,十九年夏出京;郁贤皓先生进而指出“李白从开元十八年夏秋间入京,到开元二十年正好三年”;李从军同志又在《李白第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学语文界对李白《望天门山》诗的理解极不统一。不统一的地方集中在两点,一是诗人望天门山的立足点究竟在哪里?二是“日边”究应作何解释?下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李白究竟在哪里望天门山?我们以为是在东来的船上。李白《自金陵诉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主簿》一诗中有“进帆天门山”之句,《望天门山》中诗人的观景位  相似文献   

7.
吴筠荐李白说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李白与吴筠的关系,最早见于《旧唐书·李白传》: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历来李白的研究者,都把这一说法看作天宝初李白行踪的根据。但考查现存各历史资料,这  相似文献   

8.
用“飘逸”两字概括李白的诗风,既不符合李白的生活道路,也不符合李白的创作实践。细加考究,他之自然吐露感情,在各个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风格。概括地说,出蜀前后主要是“飘逸”的;一入长安后主要是豪放的;而入长安后主要是于豪放之中时时发为幽愤和沉郁的慨叹,及至晚年流放夜郎就完全成为悽怆和悲壮了。  相似文献   

9.
王天护 《江淮法治》2012,(19):58-58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月圆,清辉遍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或对酒当歌,望月思乡;或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思念"、"团圆"、"和谐"、"吉祥",成为中秋节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在中国,似乎没有一个像"中秋"那样的词汇,能勾起人们最强烈的思乡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如一壶窖藏的千年佳酿,令多少人沉醉,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诗仙李白,对月亮最为迷恋。  相似文献   

10.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千二百多年以来,深受人民喜爱。可是,学术界由于长期受尊杜抑李思想的影响,历代研究李白的人很少。加上人们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缺乏了解,还往往误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少人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叹为“神奇”、“仙才”,却不能深入研究其所以然。解放后三十五年来,李白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案情:2004年6月20日20时许,李白在东方红美食街对被告人高华的胞妹高东非礼,引起高华之父高来德的不满,双方发生争执并厮打,李白将高来德殴打致伤。其子高华、高明多次找李白索要其父治伤发生的医疗费、营养费,李白答应给付,但始终未予兑现。  相似文献   

12.
自从稗山先生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见《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以来,学术界有的同志已接受了李白曾两次进长安的主张,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不仅承认李白在开元年间到过长安,而且还推定第一次入京时间在开元十八年。但是,目前学术界仍有人不承认这个说法。如去年出版的复旦大学编写的《李白诗选》,把李白在长安及关内写的诗  相似文献   

13.
近于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一部全椒郭肇鐄的《佛香阁诗存》,中有赠酬吴敬梓和吴烺的诗,这对我们研究吴氏父子生平是很好的资料,亟录之如下: 赠吴聘君敬梓四首微士同岑契,连朝过从稀。遥知今夜雪,冷透故人衣。城郊看仍是,交游渐已非。寒林馀我在,不惜叩柴扉。  相似文献   

14.
靠山     
潘登 《江淮法治》2014,(7):59-59
椅子背也叫“靠山”,买椅子背,俗称买“靠山”.或许正因有了这么一层意思,椅子背还挺好卖。“靠山”原本出自安禄山篡唐的故事。唐玄宗非常宠信胡人安禄山,欲提升他为宰相,后经人劝谏后,皇上才吩咐张洎毁弃诏书。一次,张洎跟李白谈及了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  相似文献   

15.
一、李白与庄子关系的根据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庄子:“以天下为沈浊,不可语庄语。”(《天下篇》)这当然是他们处在那样的时代的愤慨之言。但历史事实证明,“不值一杯水”的万言诗赋,十余万字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天下篇》),毕竟流传下来了,并没有被后人所遗忘。  相似文献   

16.
汤园林 《政府法制》2014,(32):39-39
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大诗人李白的才能,总想找机会戏弄李白一番。 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相似文献   

17.
黄丽峰 《金陵法律评论》2005,(6):146-150,157
王充、王符、仲长统对汉代士人唯圣人之言是听、轻信盲从以及盛交游、逐名利、阳奉阴违等行为的批判,勾勒出东汉一代士人的负面形象,重申并弘扬了"士志于道"的士文化精神,对后世乃至当代知识分子均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勇军 《北方法学》2010,4(4):31-37
梳理公司的本质并在立法中加以合理疏导是当前和今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在我国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当前越来越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学界对公司本质的表述存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之认识与使用的分歧,在造成误导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以讹传讹。理清这一问题乃当务之急。因公司经营有风险而存在投入与产出对比后有盈余或亏损的情形,故公司的本质为重在目的或理想之营利,而非重在盈余结果之赢利或盈利,公司的营利性包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经营的持续性和有盈余应分配之根本性。  相似文献   

19.
<正>唐朝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他一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政治理想。公元756年,年近花甲的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成为其幕僚,以此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之后,永王谋反,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李白是否参与了谋反?他被判了什么罪?这件事情给李白带来了什么影响?李白,大唐盛世的狂士与歌者,为人狂放不羁,恃才傲物。自从在浔阳登上永王李璘的楼船,他的理想和抱负在一个月内就被迅速燃尽,他就像被命运扼住了喉咙,四顾茫然,惊恐无措。  相似文献   

20.
李白集子里现存好几篇在洛阳写的诗文,提到洛阳的诗篇就更多了。可是,李白究竟在哪一年到过洛阳?一生中几次到洛阳?迄今为止,学术界未曾认真展开讨论。因此,各著作对这些诗文的系年说法也不一致。本文拟对李白的洛阳行踪作一番新的探索,期待学术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