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殇》是接着“文化热”的。“文化热”本质上是一出哑剧,演得热热闹闹,观众却莫名其妙。《河殇》的出场,本是作为旁白,进行必要的提示。但它毕竟从属于哑剧,所以一到最精采、最传神的地方,便不由得又打起哑语来。  相似文献   

2.
<正> 读到张国光教授的大作《要排除深化改革、开放中“巨大的心理障碍”一评〈河殇〉作者宣扬的“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历史负罪感”论》。(载《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11期)使我十分惊讶,这位在学术上一向以“爱唱反调”敢于创新而著称的学者,怎么会在对待电视系列片《河殇》的评价上表现出如此偏执、肤浅的认识。的确,《河殇》是以鲜明的对中国旧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和大“逆”不“道”精神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它表示赞同或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六月电视片《河殤》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以来,尤如在一潭平静的春水投进了一块巨石,顿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誉之者有之,贬之者有之;爱之者有之,憎之者亦有之(本刊上期对此已作简要介绍).何以一部六集电视片《河殤》的播放,会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论呢?引发一声迄今未止的《河殤》热?这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的.诚如《河殤》主要撰写者苏晓康所揭示的那样,《河殤》的构思目的在于"呼唤全民族反省意识",在于引发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全面反思.而作为一个拥有十亿多人的泱泱大国的不同文化层次和政治观点的人,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性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有着差距很大的感情与感受,因而进行反思的角度也就大不相同.要求所有的观众在《河殤》的内涵方面达到共识,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有一点是《河殤》的欣赏者和反对者、赞扬者和批判者共同肯定的,那就是它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是博大而又深邃,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是否能科学而又正确地解决这些重大课题,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改革事业的命运.我们认为,在今天推出《河殤》这样气势不凡,敢于触及种种敏感问题的电视片,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不论是多么激烈、尖锐的论战或争辩,都是一种可喜的文化现象.《河殤》一至六集的标题是《寻梦》、《命运》、《灵光》、《新纪元》、《忧患》和《蔚蓝色》.限于篇幅,我们仅将《忧患》的解说词选发,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即所谓“热点”和“难点”,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议论。为了让这些问题有一个表达和争鸣的阵地,本刊特辟出“争鸣园地”,以让读者一吐心声,使各种不同的观点能够畅言和交锋。我们希望能以此推动对于群众关切的“热点”、理论研究的“难点”问题的讨论和争鸣,我们欢迎短小精悍、尖锐泼辣、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批评和反批评。  相似文献   

5.
政论体的现代思辨型的电视系列片《河殇》的问世,不仅在中国大陆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震动了广大的普通电视观众,引发了一场辩论和相当广泛的"河殇热".编导者夏骏、王湘鲁说:"在这些以全方位的展现而震动了社会思潮的镜头中,百分之九十九是观众已在不同的电视片中看过了的."镜头中的龙雕、石佛、长城、秦兵马俑以及西北黄土高原的凄凉景象,黄河那夹带着大量泥沙的浑浊波涛,还有那一幅幅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5月15日、16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连续举行两场公益演出,残疾演员高超的艺术表演、感人的梦想与追求,震撼了现场的每位观众。演出还没有开始,许多观众就早早到来。能容纳3000人的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场座无虚席,就连两边的通道都站满了观众。有些观众甚至连续两天都来观看。舞台上,12位聋哑姑娘表演的《千手观音》姿态典雅;无臂演员黄阳光表演的舞蹈《秧苗青青》展现出残疾人生命的阳光和希望;年仅14岁的先天盲童王宾演奏  相似文献   

7.
从现象学哲学——美学的角度审视,舞蹈传情达意成功的本质,在于其所建构的身体意象融合了舞台外在的身体形象与观众内心的主观情思,使观众在其自身生活世界与舞蹈身体形象内含的艺术世界相互映射的基础上,澄明其与世界的本源归属关系,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与思想的共振。在这个意义上,民族舞剧《乳娘》通过对乳娘身体意象在家庭、家乡、家国三个层面上的建构,层层深入地将观众引入其生存与精神的家园,唤起观众对个人生活经验与精神追求的回忆与眷恋,从而生成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是舞剧《乳娘》艺术创作成功的关键,也为同类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十年改革,结束了我国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对外开放,使我们痛切感到祖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我们有很多方面需要急起直追,太多的弊端需要彻底革除,太多的历史包袱需要彻底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钦佩《河殇》的青年作者们冲击历史传统的革新精神!他们的一曲《河殇》挽歌,唱出了要告别“黄河文明”的心声;一首“蔚蓝色”的赞美诗,表达了要用这种迷人的颜色尽染黄水、黄土、黄种人的志向和决心。在这里,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反思,这就是:《河殇》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我深信,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不会沉沦的民族;他必能自立于世界民族  相似文献   

9.
中央实验话剧院以强大的演出阵容重排了保留剧目《桃花扇》,于今年三月底与观众见面,并参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九二年五月)的纪念演出。这台富有新的风采的历史剧引起了观众的很大反响和海内外戏剧界人士的赞誉,出现了近年来话剧观众爆满的少有场面。一台保留剧目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奥妙何在?  相似文献   

10.
对《河殇》的评价必须基于对现实的认识。1986年的学潮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使年轻知识分子中间开始弥漫一种“政治冷漠感”,他们似乎对一切都完全失望,奉行起“管他妈主义”了。对于我国目前处于攻坚阶段的改革来说,特别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3)
<正>1月15日晚,作为台湾巡演音乐艺术周的重头戏,中央民族乐团在台北为岛内观众带来民族乐剧《印象·国乐》。精彩的演出让全场观众为之惊叹,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作为此次演出的一个亮点,中央民族乐团推出了敦煌大曲:2012年,该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联合,复原出50多个品种、80多件敦煌乐器。该团副团长、著名琵琶演奏  相似文献   

12.
<正> 焦裕禄,曾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共产党人的杰出典范、人民公仆的优秀楷模。对今天而言,他是历史的一页。焦裕禄的艺术形象重现于银幕,引起人们的激动与反思,引起人们呼唤并发扬他的奉献精神。这之中透露出影片《焦裕禄》(峨影厂、1990年)的当代意义。概括地说,影片的史鉴意义、表演的真实风格和观众的认同心理,是《焦裕禄》轰动效应的三个因素,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影艺术在革命历史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一次突进:在银幕上又塑造出一个光辉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福年 《春秋》2013,(4):33-35
《喜盈门》是中国农村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问世以来,久映不衰,对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影片先后荣获了"金鸡奖"荣誉奖,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第一名,"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第一名,国家优秀农村题材创作奖第一名。放映半年的准确统计:观众人次三亿一千六百五十万,一年后统计五亿人次,此后又多年放映,观众人次总共有六亿多。当年,胡耀邦总书记曾两次观看《喜盈门》,给予高度评价。有一次在接见全国电影创作会议代表时,他突然脱稿发问:"《喜盈门》的编导来了没有?"可见,从亿  相似文献   

14.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电影《一个勺子》因其深刻地人性表达斩获第51届金马奖荣获等多项大奖。在荒诞戏谑的故事架构下以一种隐喻的手法将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相对照,在极差对比中体现出个人存在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和存在上的虚无感;运用人性化的视点揭示底层小人物社会道德失落下的身份迷失和精神困境的双重表达;影片符号的多义性又使得影片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隐喻性表达,让观众在无奈的笑中反思人性。  相似文献   

16.
“文明衰落了!”中华民族落后了。这是《河殇》的主题。这部电视系列片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招致一片喷声或颂扬,也正是因为它揭示的是这样一个对中国来说生命悠关的主题。文明衰落了,这是个事实,文明衰落的原因,则有待继续探讨。本文仅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正>《跟斗小子》是一部神奇的戏剧!它竟然把许多原本不搭杠的事情和元素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呈现在舞台上,让每个观众感受到了极大的思想与艺术震撼。这使我想起了一个词:混搭。时装界和装修界以"混搭"突出个人化的风格,而这部戏的"混搭"则彰显出编导张仁胜的艺术个性,演绎出令人难忘的精彩。"混搭"出深刻的思想。《跟斗小子》讲述的是两个故事:一个是以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为原型的宁仔,描写他从小离家去练体  相似文献   

18.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场名为《魅力大理》的大型文艺表演,浓缩了大理方方面面的美,通过“金花故乡”、“古道风情”、“大理神韵”、“和谐家园”、“苍洱歌声”、“魅力大理”六个篇章,将一个美丽、鲜活、多彩的大理,活色生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博得阵阵喝彩声。《魅力大理》体现了大理的气度、大理的眼界、大理的实力、大理的能力,展现了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堪称大理文化的一场盛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大理》魅力足@丹业 @徐恒誉  相似文献   

19.
富有土家族所特有的民族心理素质、民族精神、民族特点、民族风格和饱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传统歌舞《打闹歌舞》重又搬上了历史舞台,这是黔东北土家族人民的一大喜事。1983年,在北京举行的乌兰牧旗式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沿河土家族的《打闹歌舞》,作为黔东北和贵州省的代表节目参加了演出,受到首都各族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1984年,贵州省电视台将这一节目录相上映,又一次受到各族观众和文艺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接着,铜仁地区举办《梵净山之夏》音乐晚会和全国举办的职工《建设者之歌》音乐晚会在贵阳举行时,又被特邀前往作表演。各族观众和文艺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富有土家族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的好节目,是一簇含苞待放的山花。 黔东北土家族的《打闹歌舞》的来历怎样?为什么刚搬上文艺舞台,就受到各族观众和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剧产业化的核心问题在内容产业。就《恰》剧来说,它在叙事内容上彰显了"红色"内涵。其中既有对历史的承继,又有自己的全新创造。从而在文本接受上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作为文化产业项目,《恰》剧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基础,但延伸开发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