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古籍总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推断,现存古医籍不少于8 000种,占现存古籍的1/25以上。与其他类古籍相比,古医籍具有抄本多、精校本少、隐喻性语言、具有实用价值等特点。医籍种类众多,其中方书占据绝对优势。统观古医籍的发展史,呈现出不同朝代各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6家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有6 383种中医古籍,占其著录医籍总数的48%,其中国家图书馆有1 898种。经对比,国家图书馆诸医籍的数百种版本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存在区别,究其原因或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时统计、记录不准确导致收录不全或错讹;或为国家图书馆信息逐步公开及更新导致。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与国家图书馆实际存书,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成书年代阙如、卷数记载错讹等问题;整体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医古籍利用率较低。国家图书馆应对中医古籍进行专门的普查和著录,更正补充现在登载内容的错讹和缺失,并寻求有效方式提高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中,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效显著,文化产业数字化高效推进,文化数字传播能力不断提升,文化数字化呈现出快速、高质量发展态势。同时,文化数字化也面临着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等问题,文化数字化的制约性因素明显。因此,需要通过完善机制、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等途径,促进资源整合、增强内生动力、形成文化价值链,实现文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籍善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形式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历史的绵延,岁月的流逝,古籍历尽沧桑,弥足珍贵。如何科学、妥善地保藏古籍,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的寿命,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古籍善本的认定、价值、鉴别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古籍善本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通过历史文献或口头传承保存下来,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古籍的保护传承,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彝族毕摩经译注》《大理丛书》《中国贝叶经全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云南民族古籍译丛》等古籍精品的出版,在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学方法,对黄环、野狼跋子、青琅玕、金牙等四种古籍中出现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药物进行考证,推测黄环即紫藤;野狼跋子是紫藤子仁;青琅玕古书看法不统一,先秦古籍多认为是玉石类,本草书籍则认为是珊瑚;金牙可能为阳石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医古籍的起源、发展以及整理,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阐述了怎样才能充分利用中医古籍文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农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应该具备在农村生产、生活和治理等领域的数字获取、使用、分享、创新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但当前农民数字素养水平难以适配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研究发现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农村缺少数字化应用场景、农民缺乏数字化理念和缺失数字化场景参与能力等困境。破解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应筑牢农民数字基础,丰富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普及数字化理念,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强化政策监管,建立差异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档数字化系统,就是将传统的纸张文档通过纸张扫描、图文优化、信息内容提取、编目归档等数字化技术加工成电子化的信息数据,将数字文档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网络高速存取服务。文档数字化系统功能完整,能够满足纸质文档批量式输入、加工、编目、有机共事等多方面需求,对高等学校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籍阅读向来有"小众"行为之说,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将其归入专业学科内容。古籍阅读需要走向大众吗?在当代语境下,怎么走?文章提出古籍"是什么",与为什么古籍阅读要"从小众走向大众"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什么"比"为什么"更重要,因为"是什么"表明事实,是我们生活和思维的基础。文章探析古籍阅读在中国小众行为的主要因素;站在阅读的视角分析中国古籍体式特质,从方法论角度探讨古籍阅读走向大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对传统印刷行业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出版社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强,大学出版社要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编辑人才,使出版物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发展在线教育等出版物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发现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搜集资料、提供查询线索、避免重复劳动、标点及注释文学史料、古籍考辨、辑佚校勘、编纂书目、为初学者指引门径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书目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以提高学术研究中对书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古籍在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装帧形式几经变化,与之相适应,古籍计量单位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可谓中国典籍文化的缩影。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经历了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三个发展阶段。篇、卷、编、册、种、部等计量单位与书籍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文献是图书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书的目的在于利用。但目前馆藏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图书馆馆藏古籍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寺志研究、整理和出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志在我国不仅源远流长、典籍浩繁,而且内容丰富、特点显著。它们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罕见。我们在强调方志研究工作重要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这部分古籍的研究和整理。目前,研究、整理和出版寺志的工作,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推进宗教、文学、历史乃至旅游等领域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而又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痉病的病名源流发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和《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收集整理痉病病名文献,根据不同病名及年代先后顺序对其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结果 共收集痉病病名相关古籍条目866条,涉及古籍书目156本,其中痉病病名种类有“婴儿索痉”“伤痉”“柔痉”“刚痉”“阴痉”“阳痉”等28种。“痉”字始见于《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继承“外邪致痉”病因学说,分痉为刚、柔二类。至隋唐时期发现“外伤复感风邪”亦可致痉,创立“金疮痉”之说。宋金元时期,总结和梳理“风痉”“风寒痉”范畴。明清时期温病学迅速发展,系统辨治九纲痉。结论 不同历史时期,痉病命名不同,并随着后世不断的发展,使痉病的分类、病因病机、症状特征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态势,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利用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流失、农民网络话语权缺失的现实问题。要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借助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加大乡村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强化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打造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古籍影印发展的源流以及影印技术对祖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分析了古籍影印的目的和作用,论述了古籍影印本的版式,指出了古籍影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丰富多彩的民族地域特色。贵州的民族古籍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是国家珍贵古籍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古籍进行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医原创思维须明中医学之义理,明中医学之义理先须读懂中医之古籍,然而读中医秦汉之古籍则当借助于训诂学方法,以《伤寒论·辨脉法》“目重脸内际黄”考释为例论述训诂学方法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