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雪 《法制与社会》2011,(5):280-281
儒教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宗教,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源远流长。儒教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对政治稳定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儒教仍然能够影响政治稳定,但是其中的消极因素我们也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邪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当代社会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 ,而且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现象 ,是人类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不能回避的挑战。为了能协同一致对付这种挑战 ,对邪教应当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目前大量新兴宗教与少数邪教并存的情况下 ,应当使用NewReligion指称新兴宗教 ,用cult一词指称邪教。新兴宗教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 ,怀疑传统权威而向神秘主义复归 ;邪教是新兴宗教极端化的结果 ,它具有毒化心灵、聚敛钱财、残害生命、危害社会的反人性、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恶特点。邪教是人类社会的公敌 ,世界各国对本国邪教 (组织 )都是通过立法予以坚决打击的。  相似文献   

3.
金碧漪  赵锋 《法制与社会》2011,(26):238-239
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他宗教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韦伯分析了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物质及精神因素,从宗教的角度看中国的资本主义脉络,通过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的互动研究,得出了是中国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结论。本文将通过对韦伯《儒教与道教》的分析,来了解韦伯眼中的中国资本主义以及不得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礼"是在民俗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调节和规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长期演进的结果。在孔子思想中,"礼"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先知,能够对"周礼"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继承和革新,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亚洲三国伊斯兰法的改革——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伊斯兰法概述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又称穆斯林教,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所传播的一种宗教。“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顺从”,穆斯林指“信徒”伊斯兰教是三大宗教中最后出现的一个,但其传播之广泛是很惊人的。现在它拥有全世界一百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教徒。 伊斯兰法泛指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的法律。阿拉伯语中称沙里阿(Sharia),即“真主安拉(Allah)指示的通路”,比较法学作品中所称的伊斯兰法系,是指所有伊斯兰教法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宽容思想发源于宗教,《圣经》、《古兰经》、儒教和佛教的学说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宽容思想。宗教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主要开始于17世纪洛克和培尔等学者的倡导,最终在美国的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这一进程在伊斯兰国家和中国却长期未能得以顺利实现,宽容的实践仍然主要停留在宗教的层面。这是导致我国、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在政治、法律等领域出现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宗教宽容在我国和伊斯兰国家仍然需要世俗化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7.
韩国传统寺刹保存法研究〔韩〕孙晟,沈仙译一序论当前韩国尚未制定有关宗教的统一的基本法。当儒教不包括在宗教的范畴之内时,就只有佛教才实施被称为传统寺庙保存法的宗教法令。在韩国,和近代法制出现以后的佛教有关的宗教法令,其开始可追溯到早年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  相似文献   

8.
<正> 圣训包括逊奈(Sunna)和哈底斯(Hadith)。前者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行为和默示,后者指的是圣门弟子及宗教学者对这些言行的记录、传述和评论。然而,圣训不仅具有宗教上的含义,而且还被看成是伊斯兰法的“先例”和法理的基础。事实上,圣训在伊斯兰法发展过程中所据有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穆罕默德以后伊斯兰法的实际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公产法角度而言,对于宗教财产的定位和研究,更突显一种以财产的目的性用途为导向的宗教财产规制模式。宗教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归属问题)不再成为宗教财产规制的首要问题。从维持宗教财产的目的性用途与保护其使用者群体的使用利益而言,公产法的解释与建构,比单纯的考虑将宗教财产纳入社团法人所有的财产或者是财团法人所有的财产,依靠所有权理论的解释,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我国的宗教财产立法的传统和现实以"重在管理,回避所有,强化监督,保障使用"为基本特点,现行宗教财产法律规制也更接近于公产法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历的三种刑事诉讼模式都属于非对抗式。它虽然受西方法律影响很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曾经一度在一定范围内实行陪审团审判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吸收了诸多当事人主义的内容 ,但受传统的宗教思想 (神道教、儒教、佛教 )影响以及家族国家观的制约 ,在开放性和保守性民族心理的支配下 ,最终选择了非对抗式的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1.
乔飞  范忠信 《时代法学》2009,7(2):23-29,44
古代以色列王权的行使受到法的制约。古代以色列的法包括摩西成文律法和不成文的先知命令。扫罗王违背法律导致王位被废。古代以色列法律对王权的制约通过制度完成,表现为组织形式上权力分立,权力运行中先知、祭司两种神职权力根据律法对王权进行制约以及百姓长老等地方势力根据律法对王权的制约。制约主体能够依法制约王权最终是由于法律在古代以色列具有至上权威,而法律的最高地位来源于希伯来一神信仰。  相似文献   

12.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由某些组织或国家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通过暴力或其他危险方法造成社会恐怖,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目的的犯罪行为,是一种新的犯罪样态。这种犯罪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认知、情感特点和意志品质,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行为特点。为更好的打击、预防这种犯罪。应加强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谢晖 《北方法学》2016,(6):28-40
法律能否被信仰?这是国内法学界近二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争点。尽管法律信仰的理论有演化为意识形态的倾向,但法律信仰论自身是一种严谨的理论论述。法律信仰的论述理据,不应仅仅是伯尔曼所强调的法律与宗教在某种意义上的契合性或相似性,而且还在于即便完全不受宗教影响的、世俗化的法律,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传统、"事物规定性"的规范表达以及舍此无他的利益获取机制的内在禀赋。法律在实质上是基于价值、事实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益的博弈结果或博弈的规范表述,是一种制度修辞。人们对一种制度修辞抱持不尽的热忱和追求,恰如人们虔信、又热忱地追求同样是一种修辞预设的上帝一样。所以,从制度修辞视角看法律信仰,饶有兴味——法律、法治本身是信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从韦伯到亨廷顿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从韦伯到亨廷顿的启示俞荣根一马克斯·韦伯的名字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传人中国了。事隔半个多世纪后,80年代中后期,中国又掀起了一阵子韦伯热。凡读过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的人,不得不为他那渊博的知...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认为,朋友关系是一种特别的泛社会化的人际关系,它虽然不同于宗法血缘关系,但是它的亲密和牢固程度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意义上,孔子主张选择优胜者为友,特别强调德性和知性两个向度的择友原则。孔子朋友伦理精神的实质是互助的责任和道德的追求,体现为"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同时也透视了孔子朋友伦理思想的平等与博爱取向。孔子所主张的朋友伦理精神,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道德意识系统化的思想家。他熔法律和伦理于一炉,确立了伦理法律思想,对我国封建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法系能比世界上其他法系更早地甩开宗教和神学的束缚而独树一帜,这与孔子伦理法律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看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发展时,曾经借用黑格尔的一个命题:人自己创造自己。人怎样实现这种自我创造呢?在许多哲学家、教育家看来,是人固有的禀赋、特性的自我显露,是个体自我完成的过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经说过:“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去给一个人,而必须发展它的禀赋,并使它显露出来”。与这种观点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我创造是在与客观世界交往中实现的。应当承认,人作为一种生物,具有其自然的禀赋力量,但禀赋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从计算机数据独具的精密性与脆弱性相结合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其作为一种新型证据所具有的证据价值:首先是计算机数据的可接受性,即其作为一种证据是否可以为一国法律所接受;其次是从证据类型角度分析其证明力,即计算机数据究竟是应作为视听资料、书证还是一种独立证据类型而赋予其不同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9.
成文宪法中的政教关系是一国对历史形成的宗教与政权关系的根本法承认。由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政权与教权的实际分立,通过宪法规范政教关系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宪法规定政教关系体现了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制度设计。通过对168个国家成文宪法中的形式政教关系和在具体的政治、教育、社会等制度中体现的实质政教关系的考察,在形式上规定设立国教、政教分离和没规定政教关系三种模式下,共有十种不同的实质政教关系类型。进一步归类统计发现,除了少数完全没规定政教关系的国家外,各国的政教关系主要有政教分离和宗教主导、国家主导三大类型。其中规定政教分离的国家数量最多,占到统计数量的2/3,体现了成文宪法规定政教关系的一般趋势。宗教主导多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而国家主导限于维护主权和公共利益的需要所对宗教进行的外部管理或扶持。基于传统的影响,教权渗入政权的少数国家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其宗教主导的政教关系;而在国家权力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政权不干涉教权则是多数规定政教分离的国家的具体政教关系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古代鬼神信仰与法律意识皆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虽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但并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民众法律意识鬼神化”这一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鬼神信仰的特点 (局限) 与政治运行方面的特色结合在一起, 使得法律运作始终朝着伦理化、理性化和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这种趋势的结果, 是古代民众法律意识的道德化, 而非神秘主义的鬼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